5G+AI 在“智慧政务”中的创新应用
2021/7/20 11:18   《中国安防》      关键字:5G+AI 智慧政务 创新应用      浏览量:
“十四五”期间智慧政务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市域治理现代化这一大命题,不断提高城市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推进社区治安防控体系现代化,而 5G+AI 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抓手。
  文 / 刘弘胤
  一、5G+AI 在“智慧政务”中的应用特点与优势
  随着国家经济及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发展,城市人口状况呈现基数大、流动性高、居住位置分散、居住人口成分复杂、管控难度高的特点,各类治安、刑事案件以及其他社会问题也出现逐年上升趋势。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问题主要集中在基层,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力量也在基层,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
  由此可见,“十四五”期间智慧政务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市域治理现代化这一大命题,不断提高城市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推进社区治安防控体系现代化,而 5G+AI 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抓手。
  从特点的角度来看,5G+AI主要具备普惠性、专业性与融合性的特点。其中,普惠性指的是5G+AI在技术上能渗透至智慧政务的各个场景中,且均能产生积极的作用;专业性指的是AI目前还处于初始阶段,通常一种 AI算法只能在一种特定的场景中发挥最大作用,尚难以实现普适AI;融合性指的是5G带来的高速度、广覆盖的数据接入能力,能极大地促进人工智能算法的训练与提升,两者融合是相互正向促进的关系。
  从应用优势上来看,5G+AI在智慧政务中主要具备三点优势:
  第一,泛在连接是实现城市级政务智慧化的数据基础。城市级政务智慧化的前提就是业务数字化、资产数据化。此处不仅是将线下运行的业务流程变为网上办理,更多是需要通过将业务过程数字化运作,从而源源不断产生业务数据流,最终形成智慧政务的数字资产。而5G带来的泛在连接能力正好可以为这一过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不仅如此,城市治理不但包括流程性业务,同时也呼唤对于整个城市每天发生的各类事件以及城市中各种部件感知与信息的采集能力,5G恰恰为此提供了相对低的成本与更加便捷的手段,随之而来的就是城市基础数据的极大丰富。
  第二,人工智能是实现城市级政务智慧化的技术保障。在5G的加持下,海量的城市运行数据得以不断被感知与采集,而如何更好的解析、研判、分发与处置这些海量数据,将数据流变为价值信息流甚至执行指令流,是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新课题。而人工智能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路径,通过AI的参与可以智能化的从海量数据中去芜存菁,并形成更高效、更精准的智慧化处置体系。
  第三,两者结合会驱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质的变化。在智慧政务的应用场景中,5G负责对数据进行高效传输,人工智能负责对数据更好地挖掘与分析。两者结合,在数据产生、传输、存储、计算、分析和应用的全生命周期中,第一次形成了市域治理场景中云、边、端的一体化生产工具,从而加速提升了智慧政务时代的生产力。
  二、5G+AI在“智慧政务”中的应用瓶颈
  虽然5G+AI在智慧政务领域的应用中有着强大的优势与特点,但是依然存在一系列的应用瓶颈:
  一是“5G高成本难解决”——从5G的三大特性:“大带宽高速率、低时延高可靠和海量连接”的使用成本角度来看,都离不开布设各类传感器设备的费用以及5G流量费用。如果智慧政务的各种场景都引入智能手段,都接入运营商5G网络,按照现行计费体系来看,假如一个治理单元(如社区)有100个需联网的智能设备,平均一台设备最低年流量费为10元,一年下来就是1000元,这尚且未算上设备费用、安装费用与运维费用,对于社区管理者而言纯属增加的成本投入,且现有人力资源仍然无法完全减少,从成本角度可谓仍有压力。
  二是“AI适用场景有限”——从人工智能的成熟度来看,目前尚属于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弱”人工智能,通常需要基于场景需求提供大量训练样板进行针对性训练与适应性调参方可让人工智能落地使用,这无形中又极大推高了5G+AI的落地成本,易造成“技术账”算得过,“经济账”算不过的局面。
  三是“智慧政务落地更需全面完善的顶层设计”——智慧政务含城市治理、安全生产管理、社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等众多内容,涉及城市运行的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5G+AI怎么融入、怎么结合才能达到投资与收益的相对平衡,考验的是更加全面完善的顶层设计。在设计阶段就做好锚定、划清边界、夯实基础,方可在落地时事半功倍。
    虽然5G+AI在智慧政务中的落地应用存在一系列的瓶颈,但是也应该认识到,只有充分发挥技术进度带来的生产力提升,才能将市域治理现代化落到实处,促进社会管理方式向信息化变革,推动管理工作从粗放式、单一式、运动式向精细化、常态化、长效化的转变。
  三、5G+AI在“智慧政务”中应用场景丰富
  2021年是“十四五”开篇的一年,各地智慧政务的建设重点大多放在市域治理现代化的方向上,比较典型的应用场景如下:
  1.5G+AI在城市治理中的典型应用——建设“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基层治理平台,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基层治理的主要矛盾是如何在基层人手有限、覆盖面不足、权限不足、能力不足的前提下,对于各类问题和事件早发现、早处置、早上报,将矛盾化解于萌芽状态。
    充分运用网格理念和5G+AI技术,建设“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基层治理平台。一是按照“总体均衡、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将社区行政性地划分一个个“网格”,使这些网格成为政府管理社会的基础单元。二是运用5G+AI手段,在物理上利用5G智能机器人叠加AI 智能事件分析算法,机器人7*24小时在网格巡逻,及时发现各类城市管理事件,并经过AI智能分析后自动分类上传至指挥中心云平台。平台基于AI的智能分类能力对事件进行自动分类与分派,基层能处理的直接下发至网格员5G手机进行处置反馈,超出基层能力的,对其进行升级处置,以任务形式自动上报至上级责任单位进行处置;在业务上,以街道、社区、网格为区域范围,以事件为管理内容,以处置单位为责任人,从上至下令行禁止、从下至上有呼必应,实现部门联动、破除壁垒、资源共享。将基层政府在履行社会管理职责中的各种卓有成效的实践进行梳理和信息化再造,利用网格化、流程化、精细化和数字化的技术手段实现社会管理工作的闭环,形成社会治理新格局。
  2.5G+AI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典型应用——基于5G+AI建设应急指挥监测预警平台,实现应急指挥三个一。
  建设应急指挥监测预警平台,统一接入24个成员单位的57个业务系统,实现监测预警“一张图”、指挥协同“一体化”、应急联动“一键通”;不但是数据接入,在数据治理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应急场景的需求独立建模,深度学习,从而使系统充分掌握规律、运用规律;在共建共用上,将各类业务系统以APP形式落地,未来在5G铺开使用后在各级“三防”责任人、森林防火巡查员、企业主要负责人、从业人员均可一个APP 解决监管与报送问题,推动应急管理数据共享、社会共治。
  通过平台建设,我们把应急指挥的信息化建设归结为五个方面,即“融合指挥、应急通信、全域感知、短临预警、数据智能”,通过该平台就可实现一网观全域,因为这里有5G+AI加持下的动态的数据,有趋势分析,有现场情况,有决策支撑。
  3.5G+AI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典型应用——应急“一拖三”现场感知。
  目前在事故突发现场,指挥部只能通过现场附近的视频监控及人工通报来了解事故现场的情况,卫星调用相对而言较为滞后,无法满足快速处置的需要。同时前端现场环境受周边环境、障碍物、事故中心的影响,无法快速对灾害现场进行宏观上的全面把握和微观上的细节详情了解,不利于指挥决策,影响指挥调度效率。
  基于5G与AI技术,通过在应急指挥车上部署无人机+AI三维建模+5G传输“一拖三”能力,应急现场的人员利用无人机对现场的环境进行高空航拍,同时将实时视频通过5G回传给AI三维应急现场指挥系统,使用单兵实时三维重建背包对现场以步行的方式进行激光全景扫描实景三维采集,采集的数据在AI三维实景融合系统上进行实景三维重建,最后佩戴AR眼镜的人员可以和AI三维应急现场指挥系统、指挥中心进行实时的音视频通话以及图像和资料的双向传输。
  利用5G+AI的能力,实现了实时三维重建能力、无人机实时视频融合能力、单兵实景背包高精度实时采集比对能力、增强现实位置现场指挥反向召唤应用能力,实现对应急现场环境的了如指掌、全息实景同步、位置状态事件资源一图通视;对应急现场的音视频、三维地图数据通过应急指挥车的通信能力同步回传到指挥中心,提升扁平化的指挥能力。
  4.在治安防控体系中的典型应用——建设“全息全景”单元防控,夯实治安防控体系。
  单元防控是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和谐社会和平安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单元防控环节建设,构筑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国家先后下发了多个政策文件指导平安建设,提出依托“圈层查控、单元防控、要素管控”的结构布局,利用物联智能感知、智能采集设施设备,实现5G+AI的场景应用。
  单元防控的痛点主要是各种防控要素感知不全、周边时空信息刻画不鲜、各类处置力量联动不足。因此在落实实践上,基于5G+AI技术,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通过整合视频图像大数据,基于人、车、场所、事件四个要素对防控单元形成全域、全量、全时的视图数据采集。利用人脸识别、聚档、车辆二次识别等人工智能算法构建重点人员所有场所以及重点场所所有人员两个关键信息库,实现“事件全感知、身份可掌握”,支撑以防控单元为最小尺度的精细化管理。
  二是通过全场景全要素的三维实景时空数据采集,并基于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时空信息解算与纠偏,构建相对及时的防控单元实景孪生刻画,以“上帝视角”支撑方案制定、应急反恐演练、指挥调度。
  三是利用5G的低延迟、高带宽,通过IP通信能力建设,构建低成本、广触达的通信调度手段,支撑联动拉通各类防控力量至个体。
  通过上述三项内容建设,可实现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全面支撑技术与业务的融合,不断释放数据智慧,以“全感知、活实景、广联动”的能力,实现单元防控“底数清、状态明、风险觉、响应厉”,推动警务模式和警务机制转型升级。
  结语
  5G+AI作为新时期的重要技术突破,无疑在“十四五”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意义。虽然当前无论是技术可行性还是经济可行性上都遇到了一些挑战,但是除了看到困难外,更应该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问题。未来随着新基建的不断扩大,成本问题一定会不断降低,同时随着低样本训练、无监督学习等人工智能算法的发展达到可实用阶段,5G+AI在城市治理、安全生产管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等智慧政务核心领域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

《中国安防》杂志是由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主管、主办的集权威性、专业性、可读性于一体的安防行业国家级期刊。自1994年创刊以来,受到了广大读者和作者的关心和支持,......[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