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市数据大脑规划
2020/3/5 14:20:00   杭州市发改委      关键字:杭州,城市数据大脑,规划      浏览量:
"城市数据大脑"是一个按照城市学"城市生命体"理论和"互联网+现代治理"思维,创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构建的平台型人工智能中枢。其整合汇集政府、企业和社会数据,在城市治理领域进行融合计算,实现城市运行的生命体征感知、公共资源配置、宏观决策指挥、事件预测预警、"城市病"治理等功能。
  前言
  城市转型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如高资源消耗模式难以持续、环境生态压力日渐加大、城市经济持续动力不足、城市规划建设特色缺失等问题。城市数据大脑旨在从城市管理者角度出发,从更高的层面、更宽的视野全面审视城市管理,通过计算使数据资源成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城市数据大脑将散落在政府、公用事业单位、运营商、互联网等行业和领域数据即时汇聚,形成海量数据资源。城市数据大脑作为城市级别人工智能的开放创新平台,它的建成将使城市具备类似人类大脑的功能,能够自我感知、自我学习、自我修正,让城市的各个"器官"协同工作,有利于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升政府管理能力,解决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实现城市治理能力智能化、集约化、人性化,更高效精准地服务于企业和个人,有效节约社会的公共资源。城市数据大脑的数据资源平台,人工智能算法平台等将为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提供有力支持。
  本规划实施范围为全市;期限为五年,即2018年至2022年。
  一、发展基础与愿景
  (一)城市数据大脑的定义
  "城市数据大脑"是一个按照城市学"城市生命体"理论和"互联网+现代治理"思维,创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构建的平台型人工智能中枢。其整合汇集政府、企业和社会数据,在城市治理领域进行融合计算,实现城市运行的生命体征感知、公共资源配置、宏观决策指挥、事件预测预警、"城市病"治理等功能。
  (二)发展基础
  杭州的信息化建设近年来成效显著,建设了包括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旅游、智慧政务、智慧医疗等一系列智慧应用场景,智慧城市的建设在提升杭州市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市民生活品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杭州城市数据大脑建设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将杭州的信息化水平推向了新的高度,杭州被誉为"移动支付之城"、"无现金城市"。在中国互联网协会、新华网、蚂蚁金服等主办的"2016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峰会"上,杭州获评"最智慧城市"。中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办的"笫七届(2017)中国优秀智慧城市评选活动"中,杭州位列"2017中国智慧城市20强"第一位。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变革实现新突破的深化阶段,是数字红利充分释放的扩展阶段,同时也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阶段。面对新形势、新需求,杭州将把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紧扣发展、研判大势、主动谋划、把握方向、抢占先机,引领世界智慧城市发展新潮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带动杭州市竞争力整体跃升和跨越式发展。
  (三)发展愿景
  1.建设城市新的基础设施。围绕城市数据资源价值的最大化,提供"即时、全量、全网、全视频"的核心能力。即时指通过对全网数据即时计算,实现城市运行态势的即时感知、即时研判和即时处理。全量指支撑各种城市业务场景的全维度数据。全网指政务网、公安网、物联网以及互联网等在线数据感知。全视频指即时分析和处理城市视频数据,实现协同分析、多体智能。将城市数据大脑建设成为人工智能创新平台,提供低成本、高效率以及统一和开放算法能力,支持实现全社会人工智能普惠化,极大降低企业和个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成本。
  2.用数据资源优化城市公共资源。通过对城市数据的即时分析和研判,随时修正城市运行中的缺陷,全局优化调配公共资源,实现城市公共资源的科学配置和高效使用,使得城市的公共服务更加高效,资源更加节约。通过城市数据大脑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为市民提供个性化服务,建设以人为中心的政务服务体系,解决老百姓最关切的民生诉求。
  3.推动城市治理模式升级。通过城市数据大脑建设,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促进社会事业数据融合和资源整合,提升政府整体数据分析能力,为有效处理复杂社会问题提供新的手段。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机制,实现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推动政府管理理念和社会治理模式进步,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逐步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4.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平台。城市数据大脑为产业升级和创新提供了平台,随着杭州城市数据大脑的不断迭代完善,围绕城市数据大脑汇聚的数据资源将不断催生出有价值的行业应用,引导创业企业利用数据资源不断创新,加快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城市数据大脑既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城市治理领域的探索和实践,又是城市新一代的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平台。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发展电子政务,构建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精神,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结合《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探索建设杭州城市数据大脑,使之成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平台。
  杭州城市数据大脑将运用全新的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汇聚城市数据,通过"数据大脑"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调度,改善城市运行环境,提升城市管理智慧化、服务人性化、应急快速化、决策科学化水平,打造更为宜居、和谐的智慧杭州。"数据大脑"是杭州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参与社会管理方面所做的一次重大探索,其成功经验将为全国乃至全球城市所共享。
  (二)基本原则
  1. 整体规划,深度整合
  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做到统一顶层规划,统一架构,突破区划、部门、行业界限和体制性障碍,充分整合基础设施资源、公共信息资源和终端资源,带动全社会信息资源的广度整合、深度开发利用,最大程度地发挥信息资源的价值和信息化效益。
  2. 需求为先,慧政惠民
  以解决城市治理"痛点"为主攻方向,做好相关系统建设,组织力量攻关。以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公共服务能力为目标,在做好底层数据平台建设的同时,优先建设民生领域的项目,把群众用得上、用得好的民生应用作为城市数据大脑建设的重点,让智慧化成果惠及全体市民及来杭游客。
  3. 创新驱动,服务产业
  通过创新技术手段与基础平台建设,完成城市治理顶层规划、项目建设、产品开发和应用研究,满足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多方面需求。创新服务管理机制,完善和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数据资源社会化开发利用、人工智能平台开放使用等方面的管理机制。
  4.政府引导,市场驱动
  强化政府在规划引领、统筹协调、政策扶持、应用示范等方面的主导功能,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构建政府、企业、市民等社会多方参与、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互动发展格局。
  5.统一标准,有序推进
  加强技术标准、法规规范、制度规则的创新,依据统一、开放、可操作的建设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指导和规范城市数据大脑各项工程建设,有计划、分层次地协调推进。
  (三)发展目标
  2018年完成城市数据大脑交通系统V1.0的开发,在首期试点稳定运行基础上,扩展试点范围,进一步优化算法;同步开展区县建设试点。完善城市数据大脑数据平台,建设城市数据大脑交通系统V2.0,扩展覆盖范围;启动平安系统建设;打造"移动办事之城"、建设智慧亚运。
  2019-2021年,在主城区全面推进城市数据大脑交通系统建设,深化平安系统建设,推进智慧亚运和城管、医疗、旅游、环保等领域系统建设。
  2022年,实现城市数据大脑交通治理的全域覆盖,极大缓解全市交通拥堵状况;基本完成城市数据大脑在各行业系统建设,投入实际运行。开展跨行业、跨领域数据资源开发,唤醒更多"沉睡"数据,并服务于人们的生产、生活,让数据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基本完成杭州城市数据大脑主要场景建设,为2022年亚运会成功举办提供数据支撑和服务保障。
  三、总体架构
  杭州城市数据大脑充分整合现有数据、系统等资源,围绕逻辑架构体系、综合能力体系、技术支撑体系、数据资源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应用服务体系、运营支撑体系等为总体框架,统筹各方力量,有序推进各项任务。
  (一)总体架构

  图1 城市数据大脑总体架构
  城市数据大脑构成包括:大脑平台(包括计算资源平台、数据资源平台、算法服务平台)、行业系统、超级应用(架构于大脑平台和行业系统之上的综合性应用)、区县中枢(支撑区县建设基于城市数据大脑的创新应用)等。
  (二)主要体系构成

  图2 城市数据大脑体系构成
  城市数据大脑汇聚城市海量数据,利用云计算能力,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各行业系统有效运行,有效提升系统能级。进行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的即时数据处理,实现数据融合创新,协调各个职能系统,致力于解决综合性问题,修正城市运行缺陷,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城市数据大脑的大脑平台、行业系统和区县中枢之间在数据资源层对接,形成完整的城市数据资源平台。大脑平台的算法服务将为行业系统、区县中枢(及其应用)提供智能化支持。
  (三)综合能力体系
  1.感知能力建设。通过接入、汇集政府、企业、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的海量多源数据资源,即时动态感知城市运行的状态,动态监测交通运行、生态环境、社会治安、医疗卫生等综合态势。
  2.认知能力建设。通过汇集的海量感知数据资源,依托云计算、大数据平台,形成基于机器智能模式的对城市态势和状态的认知。
  3.治理能力建设。在对城市状态和态势认知的基础上,结合机器智能和专家智能,通过人工交互、迭代计算、多重验证的方式,提出城市治理优化方案。
  4.指挥控制能力建设。针对城市管理出现的突发状况,实时联合多部门协同,形成联合应急指挥能力,并为指挥决策提供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参考。
  (四)技术支撑体系
  构建计算平台、数据资源平台和IT服务平台形成城市数据大脑技术支撑体系。
  1.计算平台。通过大规模分布式计算内核将计算、存储以及网络变成统一的计算服务,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云数据库、大数据处理、分布式中间件服务,为城市数据大脑提供足够的计算能力。
  2.数据资源平台。汇聚海量数据,通过技术和机制的创新,提供标准接口,实现政府数据、城市公共服务数据、运营商数据、互联网数据等的统一归集、统一管理和共享开放,使数据资源更为广泛的有效应用,实现数据资源的保值增值。
  3.IT服务平台。提供服务中间件、数据服务及管理、应用服务、应用质量管理等,为城市数据大脑应用提供服务支撑。构建一套能够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公共计算、数据服务的城市运行基础设施体系,提供人工智能创新服务平台。
  (五)数据资源体系
  依托城市数据大脑数据资源平台,汇聚城市数据资源。采集政府和公用事业单位的政务数据、城市运行中所产生的各类数据以及互联网数据,进行数据处理、集中融合分析、决策应用。提升政务治理、城市运行管理、公共服务和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综合能力。通过数据资源平台建设,建立统一规范、安全可控、充分共享的城市数据资源中心,实现城市数据资源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跨时间的互联互通、融合共享,为政府统筹规划和科学决策提供支撑。依托城市数据大脑数据资源平台,建设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实施公共机构数据开放策略,推进公共机构数据资源统一汇聚和有序开放。
  (六)应用服务体系
  依托城市数据大脑提供的计算平台、数据资源平台和IT服务平台构建应用服务体系。重点围绕交通治理、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健康医疗、住房保障和社会信用等领域,强化跨行业、跨部门的智慧融合,促进业务的快速反应和政务的高效协同,提升政府智慧治理能力,打造精准主动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智慧创新。
  (七)标准规范体系
  杭州城市数据大脑建设标准规范体系包括总体的项目设计、数据资源、安全保障、基础设施、智慧应用、项目管理等方面的标准规范。
  1.总体设计标准规范。包括架构设计标准(规范计算平台、数据资源平台、IT服务平台基础架构,全局数据调度、全局计算调度和全局服务调度能力);基础网络标准(规范接入控制、带宽分配、变更策略、内容审查、应用审计等);数据中心标准(规范存储和计算资源的分配、管理、审计,规范各领域云平台配额、管理、审计等)。
  2.数据资源标准规范。数据资源标准规范是城市数据大脑的技术约束,涵盖数据的采集、存储、应用、归档等全生命周期需遵循的标准(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应用、数据归档等)。
  3.安全保障标准规范。安全保障标准规范包括统一认证管理(身份鉴别、权限分配、角色管理等方面的流程、注意事项的约束);网络安全(对网络安全使用、运维,突发网络安全事件的分类、定义、评估、分级,应急管理、指挥、恢复计划等);系统安全(软件系统、服务器系统的安全使用和维护);数据安全等方面的标准。
  4.项目管理标准规范。建立约束项目实施、验收、监督、审计等全过程的项目管理标准。
  5.数据质量管理规范。明确质量管理范围,设定切实有效的验证规则和评价指标。覆盖数据采集清洗监测、数据加工处理监测、数据质量优化全过程,形成线上质量监控闭环。
  6.公共数据开放标准。制定公共数据开放标准,明确各类数据的开放属性(公开、限制公开、不公开),统一政府数据开放、指标口径、分类目录、交换接口、访问接口、数据质量等关键共性标准。
  (八)安全保障体系
  从数据资源的归集、传输、处理、交换、共享、存储、运行、维护、访问、使用等全方位对数据提供安全保障。以"可管、可控、可信"为核心,依照统一规划、分段建设、持续完善的原则,建立起"先进、实用、稳定、可靠、发展"的数据大脑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1.安全技术保障体系。根据城市数据大脑的安全需求和架构特点,技术保障体系架构由数据安全保护、数据资源高可用性、数据业务连续性、集中安全运维、数据中心基础安全五个部分组成。数据安全保护包括建设统一授信监管中心、数据安全监控平台、数据加密、数据传输安全防护等。数据资源高可用性包括:建设数据高可用性监控系统、虚拟化(云)安全防护,综合考虑负载均衡,冗余设计,集群多活。数据业务连续性包括:数据备份,异地容灾。集中安全运维包括:建设集中运维监控管理系统、集中日志审计系统。数据中心基础安全包括:防火墙,入侵防御,网络准入控制,主机安全防护,物理安全等。
  2.信息安全管理保障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主要工作:建立完善信息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对现有安全措施梳理与分析;设计规划切合城市数据大脑安全目标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策略方针,安全规范标准,安全管理制度、流程,申请、审批、记录表单等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定期对信息安全工作进行自查、内审、外审或风险评估,不断完善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确保业务稳定运行和运维安全。
  (九)运营支撑体系
  建立政府指导、国资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城市数据大脑运营主体,建设以政务数据和社会数据为核心资产,创新应用为驱动力的安全、可控的运营支撑体系与运营服务平台。以严防敏感数据泄露为原则,综合评估数据属性,封装核心数据,根据需求方的要求,定制数据服务,提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支撑。建立数据服务、智能平台开放使用的定价机制、交易规则、计量计费功能,实现数据资源、智能平台等资产化、价值化。同时,基于数据开放平台,开发各类应用包括个性化便民服务应用,实现数据应用价值。
  通过大数据开发和应用的商业模式创新,吸引各类主体共享共用大数据资源、人工智能平台,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宏观决策、政府治理、城市管理、产业发展、创新创业等领域的融合应用和开发。联合企业、科研、教育资源,引入优质投资,以产业化应用为目标,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落地。
  四、主要内容
  (一)建设城市数据大脑计算平台
  搭建分布式计算资源平台,为城市数据大脑提供足够的计算能力,支持海量数据即时调度、处理。城市数据大脑计算平台应达到以下能力要求:
  1.具备跨多个部署单元的计算能力,包括:跨多个单元的计算资源的统一调度,跨多个单元的数据的统一存储,跨多个单元的数据在统一框架或同一任务中计算;
  2.在应急状态下,可集约、有效组织和配置多个部署单元的计算和存储资源,服务于单个任务;
  3.支持包括批量(离线)计算、流式计算、图计算、实时计算和机器学习在内的多种计算框架;
  4.提供支持万路级别的视频数据的实时处理能力。
  (二)建设城市数据大脑数据资源平台
  数据资源平台为城市数据大脑提供全面的数据归集治理、资源目录管理、数据交换共享、挖掘分析、安全运营的能力。以人工智能驱动原始数据从感知层到决策层的传输;整合汇集各政府部门、公用事业单位、行业系统、区县中枢的各类数据及互联网数据,进行数据处理、集中融合分析、决策应用,提升政务治理、城市运行管理、公共服务和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针对不同类别数据,支持批量采集、实时流采集、交互式采集及互联网爬虫采集等方式,并将清洗、转换处理后的数据加载到城市数据大脑中,为多维数据的融合分析提供数据支撑,实现城市信息资源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的互联互通、融合共享,为城市管理者对特定业务场景进行数据研判、管理控制和决策指挥提供依据。城市数据大脑数据资源平台应达到以下能力要求:
  1.支持数据资源"统筹管理、统一算用"。包括:统一的用户体系、统一中控、统一数据资源目录、统一数据应用服务接口、统一授权;整合打通已有的外部数据,盘活数据资产;获取互联网上的Web数据以及物联网数据。
  2.具备完备的数据加工能力。建立统一、规范、标准化的数据采集体系,确保采集数据的鲜活、准确;提供基于业务逻辑的数据的分类、清洗、筛选、重组能力;支持非结构化数据的识别、提取、分类、打标能力。
  3.具备完善的数据安全保障机制,支持密级划分、传输加密、安全交换与隔离、实时审计,提供灵活的数据资产共享和授权机制。
  (三)构建城市数据大脑算法服务平台
  建设集算法管理、资源管理、业务场景管理、指标评估、监控预警等一体的城市算法服务平台,用于在城市数据大脑体系架构上快速构建面向解决行业自身问题的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开发、部署和生命周期管理。
  综合融合利用跨行业的数据,包括离线、在线、专有计算环境等数据、管理不同机器学习框架之下的不同算法;利用一体化的城市算法服务平台定义并实现各平台间数据流转、模型管理的规范,提高算法复用的能力,降低多部门多单位协作算法开发的实践难度。
  在完善解决行业问题的算法及模型的同时,形成对城市数据大脑及其他行业系统可复用的算法模型。通过城市数据大脑算法服务平台算法开发和城市数据大脑行业系统数据智能应用封装,实现通用算法的积累,提高算法复用程度和利用率,丰富城市数据大脑通用算法库。基于城市数据大脑人工智能算法服务平台的标准化的统一接口,能够快速封装扩展新的行业系统数据智能应用。城市算法服务平台提供如下人工智能基础能力:
  (1)支持多种主流深度学习框架及算法组件及一体化算法管理;
  (2)基于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自然语言理解等技术的人工智能语音开放算法服务平台;
  (3)大规模视频码流分发管控、视觉计算资源调度管控、实时流数据并行处理、智能规则配置、目标检测算法引擎等人工智能视觉计算服务平台。
  (四)建设"智慧亚运"
  依托城市数据大脑,根据亚运会的场馆设施、赛事规模、运动项目、参与人数、保障服务等内容和需求,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5G通信、北斗差分毫米定位等信息技术,建设统一、高效、安全的智慧亚运体系,实现对亚运会前期筹备、赛前运行、赛时组织、赛后转型等工作智能化管理和应用。主要包括:
  1.智慧亚运中控中心。依托城市数据大脑平台,融合各类亚运信息系统和各类数据,建立智慧亚运中控中心,实现对各类场馆、各类赛事活动和参会人员的统一高效的指挥、管理和综合应急保障。
  2.智慧亚运信息基础设施。依托城市数据大脑平台,搭建统一的亚运体育云平台和信息网络,建立5G移动通信和无线WIFI网络,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利用北斗差分毫米定位,实现对场馆建筑的实时监控。
  3.智能化体育场馆和设施。对体育场馆和亚运村等设施建立绿色、智能的建筑节能系统,实现对各场馆及设施的能源、灯光照明的智能管控。通过建立统一的监控、安防,以及智能门禁系统,实现实时的身份识别和分级管理。
  4.智慧亚运比赛专用设施。根据亚运会比赛项目和安排,建设赛事检录、计时计分及现场成绩处理、竞赛信息发布、标准时钟、赛事体育展示、场地显示控制、场地扩声等系统建设。利用智能化手段,实现对参赛运动员、裁判员等各类人员的身份确认,比赛通知、管理、签到、检录、成绩记录等功能。
  5.智慧亚运赛事广播电视系统。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4K/8K裸眼3D超高清等技术,建设赛事广播电视系统,实现多维度、多角度的比赛影像采集、个性化观看、回放和观众参与互动等功能。
  6.智慧亚运保障和服务系统。依托城市数据大脑的交通、气象、旅游、安保、医疗、环境等各子系统,打造智能、高效、便捷的亚运会出行、住宿、餐饮、支付等服务保障体系。
  7.智慧亚运综合安防系统。依托城市数据大脑的各类数据,建立利用人脸和体征识别等技术,实现对亚运会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志愿者、观众和各类保障所有参与人员的全过程管理。依托城市数据大脑视频实时处理能力,及时发现和预判场馆、设备、人员等安全问题,做到提前预警,及时处理,确保安全。对数据安全实行全过程管理,做好入侵防御、网络准入控制、主机安全防护和物理安全等,确保亚运信息安全。
  (五)建设行业系统及超级应用
  1.城市数据大脑·交通系统
  建设城市数据大脑交通系统,实现交通大数据的互通互连,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加强交通系统与外部互联网数据的对接和数据共享,实现数据驱动交通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改变,构建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主要内容包括:
  (1)通过迭代升级业务支撑算法,优化路口、关联路段、功能组团等之间的交通连接,基于外场视频实时结构化分析能力,形成交通事件、道路流量等实时感知体系,形成不断进化的交通优化区域,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2)梳理全区域、路口、路段等交通在线实时数据,研发道路交通演变精准刻画的业务算法模型,包括交通视频分析处理算法、数据整合算法、信号优化算法、交通评价算法、态势研判算法等,为交通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提供支撑,实现对交通流状态精准刻画。
  (3)创新面向未来交通的交通治理模型,提升当前交通管理目标层级,实现对路口交通运行健康状态的精准感知,通过当前状态和历史对比、趋势预判,找出影响交通拥堵和安全的关键因子,确定面向未来交通的交通治理模型。
  (4)以数据驱动交通管理模式的改变。改变原有的交通系统建设(交通信号控制、非现场执法系统、交通流信息采集系统、交通视频监控系统、交通诱导系统、道路交通设施建设等)和应用相对割裂独立的局面,消除路口交通设备间的数据不共享的状况,以数据驱动交通管理模式的改变。
  (5)推进数据治堵深入应用。通过交通大数据研究交通拥堵成因,以先进的业务应用算法指导交通排堵保畅策略。交通控制设备实时在线,以实时的交通数据推进区域交通控制策略的实施,形成良性的交通运行机制,保障畅通有序。
  (6)构建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准确把握交通事故的特点和规律,提升以识别风险、管控风险为主要内容的安全防控能力,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建立健全"预测、预警、预防"机制,加强交通安全风险等级研判体系建设。
  (7)辅助道路路网改造决策。通过城市数据大脑数据运算能力,分析道路的通行效率、历史过车信息、车流演变趋势等信息,为城区道路交通改造提供决策支持,提高道路资源的利用率,改变原有的道路路网改造项目的建设模式。
  (8)指导外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利用城市数据大脑在线的海量交通数据,对道路基础交通设施的效果进行评价,指导外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
  2.城市数据大脑·平安系统
  (1)结合"雪亮工程"建设,汇聚公安、安监、住建、卫生、工商、交通、食品药品监管、环境保护、应急、消防等部门数据,实现公共安全大数据的采集、共享、服务和访问;
  (2)从视频、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应用,在线感知警情态势,实现智能预测预警,并向智能终端推送信息、处置建议;
  (3)从全网数据(包括历史数据)中,对案件、舆情、热点、事件等警情进行全维度分析,提供警力、视频、卡口、舆情引导等警务资源调度方案,达到最优配置,实现快速指挥、调度、分析、决策,做到事态信息实时化、作战对象精准化、力量信息精确化、作战指挥可视化。
  3.城市数据大脑·城管系统
  构建立体化的城市数据大脑城管系统,将市容市政,整合环保卫生等城市管理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和高效联动。依托城市数据大脑的海量数据分析能力,打破已有城市管理业务分散、难以统筹的格局,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更为全面、科学的管理工具。基于城市数据大脑决策完善城市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城市管理中问题和薄弱环节,通过大数据计算分析,预测预防隐藏的矛盾隐患,及早发现、精准解决。主要内容包括:
  (1)构建城市数据大脑城管系统智慧服务平台,提升数据服务能力。集成及治理城管全量数据,构建智慧城管数据资源中心,通过对各类不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形成城管数据仓库,并基于数据资源目录管理功能和元数据管理功能,提供数据交换和共享能力,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一是提供城市管理指数服务,包括城市管理综合指数、公共泊位停车指数、街面秩序指数、市容清洁指数、队伍形象指数、设备运行指数等;二是提供物联智能监测及预警服务,包括物联感知设备常态监测、物联感知设备智能运维预警分析,根据应用需要提供底层数据集成、数据清洗服务;三是提供智慧数据服务,针对管理部门、法人及自然人管理对象进行大数据画像,实施公共舆情监测与分析、跨部门数据融合应用等;四是提供人工智能应用服务,包括城市管理视频智能分析、智能坐席、基于智能语音和语义分析的智能热线等。
  (2)加强行业智慧应用建设,建设智慧城管大数据综合行业应用,包括综合执法及绩效、市容实时监控(含智慧排水、智慧桥隧、智慧犬类管理等)、城市部件精细化管理、智慧停车、智慧公用事业管理(水电燃气安全等)、智慧河道管理等。
  4.城市数据大脑·旅游系统
  整合与旅游相关的食、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等要素,结合人流、车流、消费等多方面的数据,基于历史数据的挖掘和实时数据分析,动态掌握全域旅游的即时状态,并提供预测预警。主要内容包括:
  (1)通过与交通系统、城管系统和平安系统等实时交互,对人流走向、停留时间、旅游目的、酒店宿客等内容进行分析,提前预测人流高峰并提供辅助决策的数据,为打造科学决策、业务协同的行业治理模式,构建贴近需求、便捷高效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2)实现景区以及重点游客集聚区的热点监测、人流走向分析、突发事件预警等面向游客的实时监测应用;
  (3)通过对刷卡、移动支付等消费数据的挖掘,了解游客群结构特征,敏锐洞察游客需求,从而实现旅游消费态势以及旅游经济运行的即时掌握与动态分析,强化对旅游休闲产业发展的超前引导,提升游客体验,打造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商务会展"四位一体"的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
  (4)通过城市旅游舆情分析,实现旅游事件类型识别、舆情区域识别、情感分析、媒体分析、疑似风险事件等内容全网全渠道监测。
  5.城市数据大脑·医疗系统
  (1)建设集成、开放、共享的健康平台,实现与医保、医药、健康等相关领域数据的融合应用,推进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应急救治、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业务智能化建设。推动医疗健康大数据在行政监管和综合服务领域的应用。
  (2)建设医疗健康综合监管信息平台,逐步实现改革监测、医疗质量、经济运行、医院发展和卫生资源的综合监测。通过整合共享环境、交通、体育等数据,为健康杭州提供大数据支持。
  (3)提供统一、优质的"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不断丰富完善智慧医疗、个性化健康管理等健康信息服务。探索移动终端应用、穿戴式植入式智能终端设备等增值服务产品,推动健康数据采集设备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信息跟踪、分析和整体评估以及早期预测和诊断指导,促进健康医疗服务与大数据技术深度融合。
  (4)加快大数据支撑下的智慧医院建设,推进基于电子病历的临床业务智能化、基于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运营管理决策智能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智能化。完善智慧急救体系,推进院前急救系统与城市数据大脑的对接,形成指挥灵敏、反应迅速、运行高效、衔接有序的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服务链,通过城市级别数据互通和智能软硬件部署,提升城市应急救治能力。
  (5)不断完善慢性病管理、传染病管理、免疫规划、精神卫生、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信息系统的应用功能,建立跨行业、跨系统的数据整合和交换通道,加快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机构通过城市数据大脑实现数据共享,实现公共卫生全程信息化管理。运用大数据分析,提高公共卫生系统对慢性病从筛查,诊断,治疗,管理和教育的管理效率。通过大数据分析加强对传染疾病的监测预警和处理能力,提高实时分析、实时预测、实时管理、实时反馈能力。
  6.城市数据大脑·环境系统
  通过环境系统平台实现全景式生态环境形势研判,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温室气体排放、环境承载力等数据的关联分析和综合研判,强化经济社会、基础地理、气象水文和互联网等数据资源融合利用和信息服务,实现环境监管精准化、环境决策科学化。
  (1)建设天空地一体化的水、土、气等生态环境监测网络,通过环保、国土资源、建设、规划、城管执法、林水、气象、交通、公安交警等部门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提升环保领域数据的准确性、实时性、覆盖面。实现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等数据有效集成和互联互享,为生态环境提供基于大数据的预测、预警、评估,为生态环境保护决策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2)基于多元数据融合(环保系统内部数据、相关政务部门数据、环保相关互联网公众数据),进行监管分析、监管预警、监管调度、决策支持。综合污染源企业各类环境行为数据和环境管理部门的各类监管数据建立大数据模型,从企业的众多环境数据中挖掘企业环境行为特征,支撑评估企业的环境信用、环境风险,实现有针对性地进行环境监管执法,降低企业违法排污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3)构建智能化业务监督管理平台,覆盖环境准入、过程监管、事后监管等污染源全生命周期管理,形成以监管、监察、监测为典型代表的智慧应用体系。注重过程监管,加强精准监测,实现生态质量可控可管;通过智能排查、联动应急,实现环境风险可防可治。
  7.城市数据大脑?信用系统
  (1)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公民身份证为唯一的信用标识,汇聚全市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信用信息,形成法人和自然人的公共信用记录,实现主体信用记录全覆盖。
  (2)通过嵌入式调用和轻量化程序等方式,实现行政审批领域的信用前置,为行政部门提供快速便捷的信用核查、信用监督等服务,形成信用联合奖惩大格局。
  (3)丰富信用查询途径,通过信用杭州APP、信用地图等移动端应用程序,向社会公众提供多渠道多终端多种表现形式的信用查询。规范信用信息开放,在事先授权的基础上,将信用信息有序向第三方服务机构开放。
  (4)建立信用大数据分析系统,通过区域信用评估模型对城市和行业信用状况的监测、预警,为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提供实时、专业、精准的多种组合信用数据分析服务,提升信用体系的决策支撑和风险防范作用,实现事前决策支持,事中监管服务,事后评估反馈。"
  8.城市数据大脑.其他行业系统及超级应用
  (1)建设其他行业应用。作为城市新的基础设施,城市数据大脑将是开放、不断完善、迭代发展的系统,随着城市数据大脑的逐步推进,以及各行业系统开发的不断深化,必将激活城市其他行业以及跨行业的基于城市数据大脑的系统建设。有序推进其他行业系统接入及提升,最终实现城市治理领域的全覆盖。
  (2)建设"超级应用"。在城市数据大脑框架下,行业系统将打破市与区县的区域界限,建设成为城市级的应用。在行业系统应用的基础上,着眼城市建设和管理,以解决城市运行问题为牵引,综合大脑平台的智能计算和数据资源、各行业系统和区县中枢的反馈资源,构建跨领域、跨行业的超级应用,如经济运行分析、应急指挥调度、资源配置优化等。
  (六)建设区县中枢系统
  遵循城市数据大脑建设的相关标准规范和技术体系,开展城市数据大脑区县中枢建设。区县中枢连接城市数据大脑,获取数据及算法服务,为区县建设基于城市数据大脑的特色应用提供服务。同时,区县中枢根据城市数据大脑的统一要求,向大脑传送相关数据,实现杭州全域一个"大脑"指挥下的分工协作、联动发展模式。
  各区县中枢、行业系统以数据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做到顶层规划、统一平台,突破区划、部门、行业界限和体制性障碍,充分整合基础设施资源、公共信息资源和终端资源,充分利用城市数据大脑的计算能力和算法服务能力,实现覆盖杭州全域的城市治理智能化、集约化、人性化。积极拓展新业务,创立"数据特区"模式,鼓励区县先行探索,先行先试,建设面向市场的创新型特色应用。数据特区内的创新业务迭代成熟后,向全市、全行业推广。
  (七)打造"移动办事之城"
  基于数据资源和算法平台,建设以市民(企业)为中心的一站式个性化、智能化服务体系,畅享城市的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社会服务、综合服务,打造"移动办事之城"。
  基于移动化的沉淀数据,为城市数据大脑提供数据补充,实现用户画像,更加精准的为市民和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打造集企业经营、创新创业、人才服务、项目孵化于一体的服务平台,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转型升级、做优做强提供更加有力的公共服务保障。
  通过对各项民生服务数据的汇聚、挖掘,对包括发展经济、社会治理、生态保护、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城市服务等公共活动在内的各种民众需求进行分析判断、科学决策。以大数据分析为核心,重构智慧感知、智慧评价、智慧决策、智慧管理服务和智慧传播的政府管理新流程,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开放大数据、人工智能相关平台,支持市民创新创业。
  (八)推进生态圈产业发展
  通过大数据开发和应用的商业模式创新,吸引各类主体共享共用大数据资源,推动大数据在宏观决策、政府治理、城市管理、产业发展、创新创业等领域的融合应用和开发,优化城市数据大脑产业生态圈。联合企业、科研、教育资源,引入优质投资,以产业化应用为目标,成立相关产业联盟、研究院、工程院或协会,促进相关产业标准和产业政策制订,推动大数据领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落地,形成大数据产业集群。
  五、 实施步骤
  遵循"统筹规划、急用先建、分步实施、整合资源"的原则有序开展。杭州城市数据大脑建设分为三个阶段开展。
  阶段一(2018):建设城市数据大脑平台与典型行业系统、试点区县中枢,形成城市数据大脑核心框架体系。
  建设杭州城市数据大脑的核心支撑平台--数据资源平台、算法平台。开展交通、平安等系统的建设,在条件合适的区县开展区县中枢建设,探索城市数据大脑、行业系统、区县中枢的整体联动模式,形成城市数据大脑核心框架体系。充分利用数据资源,打造"移动办事之城"。
  阶段二(2019-2020):扩展行业系统,推进区县中枢建设,实现城市数据大脑延伸覆盖。
  在第一阶段成果的基础上完善城市数据大脑的建设,扩大并延伸覆盖范围。开展智慧亚运和城管、医疗、旅游、环境等各行业系统的建设,无缝对接和有效融合区县中枢及其衍生应用,实现杭州市城市数据大脑、行业系统与区县的融会贯通。建立城市数据大脑的跨区域、跨领域的网状联动机制,探索通过城市数据大脑解决综合性问题,提高政府公共决策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及时性的方法。
  阶段三(2021-2022):完善城市数据大脑产业生态,全面实现城市治理智能化,向社会开放计算能力和资源,支持人工智能创新。
  继续扩大城市数据大脑建设成果,实现城市数据大脑在跨行业、跨领域的覆盖延伸。依托城市数据大脑算法平台,开展城市治理各个领域的智慧创新应用建设。全面推进区县中枢建设,支持区、县(市)依托区县中枢,充分利用大脑平台的计算能力、数据资源、算法服务,建设区县行业系统,并反哺大脑平台,形成全市一体化的城市数据大脑体系,打造新的城市基础设施。同时,向社会开放人工智能计算能力和资源,鼓励基于数据资源的创新。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杭州城市数据大脑项目建设涉及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方方面面,需要强有力的组织协调体系。将城市数据大脑作为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程,成立以市领导任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城市数据大脑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城市数据大脑建设工作。
  (二)完善配套政策
  以政府为主导,协调各方科学制定建设规划,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按照配套先行、服务先行的理念,加强交通、网络、通讯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城市数据大脑的资金投入,增强政府调动全社会资源配置的能力,吸引和鼓励可控的金融和社会资本对城市数据大脑建设的投入。建立项目绩效评估机制,加强投入与项目产出效益的管理。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将更多的试点、示范项目落户杭州。
  (三)构建运行机制
  确保城市数据大脑连续、可靠、安全运行,降低发生故障的几率,提高项目的运行管理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为各领域、各行业工作提供高效、可靠、便利的服务。构建高效的运行服务及管理体系,规范事件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及发布管理等流程,实现城市数据大脑系统分级预警、分时响应、快速恢复。开展相关人员培训,做好日常维护、应急保障、模拟演练、备品备件管理、资产管理和文档管理等。
  (四)强化人才引培
  深化实施杭州市全球引才"521"计划,围绕杭州城市数据大脑发展需要,面向全球大力引进带着重大项目、带领关键技术、带动新兴学科的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深化实施"131"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产业人才的培养。着力提升各类人才平台和产业平台对创新创业人才的承载能力,积极探索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强化对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留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美国硅谷招才引智工作站和高科技孵化器的引才作用。
  (五)确保数据安全
  对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交换、数据销毁六个数据全生命周期开展数据安全评估,建设强健的数据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建立第三方安全审计、实时监督机制,强化对云数据存储的核心掌控,及系统开发、运维、数据应用等过程的安全管控,筑牢防数据泄露堤坝,确保数据控制权牢牢掌控在政府手中,并按照既定的规则实施运营。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数据安全应急处置协调指挥和通报机制,强化信息安全、数据安全责任制建设和落实,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安全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