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助生物识别市场提升 关键如何抓住
2014/9/16 08:56   中国安防展览网      关键字:识别,生物,市场      浏览量:
全球生物识别市场未来五年复合增速达35.2%,市场规模将达到370亿美元。根据我们的模型测算,预计以指纹识别、人脸识别、以及虹膜识别“三驾马车”为主的生物识别市场规模2018年将达到370.2亿美元,2013~2018年复合增长率为35.2%。

生物识别是一个技术壁垒极高的行业,需要长时间的研发投入和积累。虽然目前我国生物识别技术产业处于成长初期,但一旦技术得到下游应用市场的有效嫁接,其爆发性和空间潜力巨大。

一、安全需求提升带来生物识别技术的加速普及

安全需求是生物识别技术市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一)个人安全需求层次:生物识别技术在智能终端市场应用的爆发。根据产业链调研情况推测,继指纹识别技术首次在iPhone5S上应用后,9月发布的三星Note4手机或将搭载虹膜扫描识别功能以提高手机安全性,其它科技厂商也在陆续跟进。(二)公共安全需要层次:政府主导下大中型应用系统将加速推进。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各国均在加大对暴恐等公共安全监管的投入力度,以美国、欧盟、印度等为代表的全球主要地区政府相继实施生物识别技术相关大型系统工程,推动生物识别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加速普及。

二、千亿商机浮现,能不能抓住凭本事

全球生物识别市场未来五年复合增速达35.2%,市场规模将达到370亿美元。根据我们的模型测算,预计以指纹识别、人脸识别、以及虹膜识别“三驾马车”为主的生物识别市场规模2018年将达到370.2亿美元,2013~2018年复合增长率为35.2%。分结构看,指纹识别和虹膜识别的驱动力主要来自智能终端应用市场的爆发,人脸识别的驱动力主要来自公共安全市场的需求提升。人脸识别和虹膜识别由于基数小爆发力强,其在整个生物识别市场的占比,将从2013年的11.4%、5.1%,提高至2018年的22.4%和22.1%。而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在信息安全需求、公共安全需求、生物特征识别标准化推动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生物识别潜在市场空间正在加速打开。当然,有再好的市场,也要看你有没有本事抓住,市场法则才是检验的唯一标准,商场就像牌局,利润红海从来不会等在那里,如何打好手中的牌才是关键。

(一)打铁还需自身硬,技术本身是主要绊脚石

从出现到应用,生物识别技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关于技术稳定性、实用性和可靠性的讨论也没间断过,各自的优劣势也造就了当前技术发展方向的摆动。比如,对指纹识别来说,大多数指纹识别装置对于验证环境有着很高的要求,要求手指的湿度,清洁度等都有着敏感的体现,且对于脱皮、破损指纹也都难以进行相应的确认;而对于虹膜识别来说,虽然在印证方式,以及相应的稳定性上要稍稍高于指纹识别。但是对于眼镜出现红肿,或者一些特殊病症下,同样会遭到不可避免的影响;至于人脸识别,虽然在短时间内不会面临指纹或者虹膜识别的尴尬,但是对于长时间下的人脸变化,或者胡须等特征的变化时,却依然难以保证设备验证准确的始终如一。

而作为一种真正‘活体’的识别技术,手掌静脉识别从无论是从技术本身的稳定性、可靠性都有胜过其它识别技术,在一定的程度上代表着当前生物识别技术发展的前沿代表。俄罗斯总统普京、德国总理默克尔体验掌静脉门禁以及瑞典的手掌静脉支付便是最有力的佐证。这也是成都芯软科技始终坚持手掌静脉识别技术应用研发的根本原因所在。

(二)市场拓展已开始,行业应用该怎么颠覆

当我们还在期待着生物识别再出新品的时候,成都芯软科技最新推出的手掌静脉识别微型智能化设备——易认宝Nano却又不经意间给市场带来了不一样的惊喜。在手掌静脉识别技术基础上全新融入了移动互联技术和云计算,不仅能直接与PC/服务器对联实现掌静脉识别设备的零编程应用,其增设的wifi和蓝牙功能还能实现设备的远程控制与管理。智能休眠、文字-语音转换等功能也塑造了更好人机交互体验。最重要的还是提供了完善的应用开发包,其他行业应用开发商无需掌握复杂的生物识别技术专业知识就能直接对接开发使用。这种颠覆性的创新模式无疑向大家展示了生物识别传统模式下的新出路,同时也向大家展示了传统识别模式的生命力。

(三)市场在细分,产品以产定销的思路已经行不通

对于一款新产品来说,除了让人眼前一亮的新颖之外,销售模式和价格往往也是产品的硬伤。市场在经历了生产观念、产品观念、营销观念的之后,产品以产定销的思路已经行不通,有着十年市场经验的易认宝研发团队当然也深知这点,除了直接销售智能化的基因产品易认宝Nano之外,其中的两大核心部件掌静脉传感仪和核心板卡同样能为其他行业开发者提供,毕竟各个行业的迫切需求点不尽相同,按需供货的灵活销售模式才能俘获更多用户的芳心,同时在产品的配置上用户也有了更多的选择。

虽然对于生物识别来说,技术的成熟和模式的创新还有很多的地方有待完善,而且这种“颠覆式的创新”也才刚刚开始,但是这种转型所带来的思考,却是领域发展中的重要前提。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