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推进信息化促进信息消费实施方案
2014/9/28 15:02   河南省人民政府      关键字:信息化,信息消费,河南省      浏览量:
物联网示范应用专项重点在物流、现代农业、智能交通、城市管理、环境监测监控、智能电网、食品药品安全、能源矿产等领域组织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争取在RFID(无线射频识别)、传感器、核心芯片、关键设备制造等方面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到2016年,物流、现代农业、智能交通、食品安全等重大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基本建成,物联网技术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豫政办〔2014〕137号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河南省推进信息化促进信息消费实施方案(2014—2016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4年9月12日

  河南省推进信息化促进信息消费实施方案(2014—2016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意见》(豫政〔2013〕68号),推动信息消费持续快速增长,提升全省信息化整体水平,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思路。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关于促进信息消费、加快信息化的总体部署,坚持近期重点与着眼长远相结合,以推进实施42个专项为抓手,扎实推动信息化10大工程实施取得明显成效。实施信息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推动网络基础支撑能力大幅提升;实施5大产业发展工程,推动智能终端、电子商务、新兴业态、软件、数字内容产业跨越发展;实施4大应用示范工程,推动“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智慧城市、农业信息化、信息惠民向深度拓展。

  (二)主要目标。到2016年,全省信息化整体发展水平在全国的位次明显前移,信息消费规模年均增长20%以上,带动相关行业产出年均增长20%以上,其中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信息消费规模年均增长30%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信息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以完善基础网络、深化宽带网络应用为重点,突出抓好宽带网络普及提速工作,开展“宽带中原”示范县(市)创建,加快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积极推动下一代互联网规模商用,加速推进“三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融合发展,持续完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强化信息安全保障,为促进信息消费提供基础支撑。

  ——宽带网络普及提速专项。重点推进城市百兆光纤、通信村村通、LTE(长期演进)网络等工程建设,大幅度提高固定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网络的普及水平和接入能力。实施城市百兆光纤工程,每年完成全省30%的城市既有小区光纤化成片改造,2016年基本实现城市光纤到楼入户;实施通信村村通工程,优先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已通电行政村宽带接入覆盖,2015年实现所有扶贫目标村互联网全覆盖,2016年所有行政村通光纤比例超过80%;加快推进4G(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2014年年底实现全省乡镇以上和55%行政村网络覆盖,2016年年底基本实现全省行政村网络覆盖。

  ——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专项。重点加快骨干网络节点升级改造、网间通信质量监测、安全运行维护及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等配套系统建设,2014年完成骨干网络节点升级改造和互联互通;到2016年,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互联带宽达到800Gbps(吉比特每秒),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达到8000Gbps。

  ——下一代互联网规模商用专项。加快郑州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建设,持续推进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在郑州、洛阳、平顶山等地的试点工作,统筹推动互联网由IPv4(互联网协议第4版)向IPv6平滑演进。2014—2016年重点引导和推动政府机构、学校、企事业单位网站系统及商用网站系统进行IPv6改造和建设,加快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互联网数据中心和支撑系统升级改造,积极开展典型移动互联网应用IPv6改造和商用试点。到2016年,基本实现以IPv6为核心的下一代互联网规模商用,用户达到360万户以上。

  ——“三网”融合加速推进专项。推进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加快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双向化、宽带化升级改造,构建与电信网络互联互通、开放架构、具备综合业务承载能力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2014—2016年重点推进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集成播控分平台建设,大力发展手机广播电视、互联网视听等融合业务,积极开展基于有线电视网的互联网接入等增值电信业务。到2016年,100%的省辖市、60%的县(市)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CMMB(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覆盖全省市、县级城市及主要高速公路。

  ——信息安全发展专项。依托我省信息安全优势企业和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积极推进网络监管、安全终端、保密通信、电信关防和安全芯片等安全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发展特色信息安全产业。加强信息通信基础网络安全防护,推广身份认证、密码技术等网络信任服务,建设安全可信的信息消费环境基础。2014—2016年重点完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推进信大捷安移动信息安全产业园、国家保密技术产品科研生产郑州基地、金融IC卡(集成电路卡)和密码应用试点等项目建设。到2016年,建成包括安全芯片研发、安全智能终端制造、安全云服务的移动信息安全基地。

  (二)实施电子商务发展工程。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豫政〔2014〕11号),壮大主体、扩充平台、拓展应用、创新发展,把电子商务打造成为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的突出亮点。

  ——产业集聚发展专项。突出抓好郑州、洛阳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及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依托产业集聚区建设电子商务“园中园”,重点建设20家省级以上电子商务园区和基地。积极引进知名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和物流企业建立区域总部,支持一批本土电子商务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小微企业和自然人网上开店创业,壮大网商队伍。到2016年,引进和发展10个以上年交易额超过10亿元、具有良好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的重点企业,全省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超过1万亿元。

  ——服务平台拓展专项。综合性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重点选择一批行业平台由信息流服务向商流、物流和资金流综合服务发展,积极引导我省信息服务企业转型从事电子商务服务,到2016年,建设10家居行业领先地位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重点支持专业批发市场和大型经营企业开展大宗商品网上现货交易,推动农资、钢铁等行业电子商务平台上规模、成优势,到2016年,力争1至2个交易品种形成具有定价影响力的“河南指数”。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探索跨境贸易新模式,重点推进电子口岸、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信息平台等项目建设,到2016年,形成国际网购物品集散分拨中心。工业制造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开展“豫货通天下”工业企业与电商企业对接活动,引导制造企业利用电子商务手段重构生产组织各要素环节,深化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物流服务等方面电子商务应用,到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比例达到60%。名品推广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重点依托河南产业带、河南特色馆等省内电子商务平台,推进与已落户我省的知名电子商务平台的合作,组织省内食品、服装等品牌企业和名特优产品上网销售,提升我省商品的市场占有率。

  ——支撑体系建设专项。积极推进国家电子商务可信交易环境建设试点省工作,探索建设网络交易监管平台和电子商务可信交易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构建企业主体、行业自律和政府监管的电子商务诚信体系。支持我省商业银行、互联网企业加强第三方支付平台建设,加快构建由网上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以及其他支付渠道构成的综合支付体系。深化与菜鸟网络公司、京东集团的战略合作,加快建设菜鸟智能物流骨干网,形成以郑州为核心、覆盖中原经济区、全国24小时送达的智能物流配送网络体系。促进电子商务企业与快递服务企业协同发展,推进快递网络重要节点建设,鼓励快递企业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分布式仓储、订单处理、包装、分拨、配送、代收货款等一体化服务。加强电子商务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推进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社交、商品交易、游戏等移动电子商务新业务发展,扩大金融、旅游、医疗等领域特色经营服务范围,促进电子商务创新发展。

  (三)实施新兴业态发展工程。坚持引进龙头企业与培育我省企业并重,突破关键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着力培育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北斗导航等新兴业态,加快形成信息消费新的增长点。

  ——移动互联网应用提升专项。推动运营商智能管道建设,支持移动服务平台提供商和应用开发商创新应用产品和服务模式,丰富移动互联网应用。2014—2016年重点吸引国内外知名互联网企业落户我省,培育扶持我省移动互联网产品供应企业和运营企业发展,建设面向我省的管控平台、运营支撑平台、客户服务平台。到2016年,全省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6000万户。

  ——物联网示范应用专项。重点在物流、现代农业、智能交通、城市管理、环境监测监控、智能电网、食品药品安全、能源矿产等领域组织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争取在RFID(无线射频识别)、传感器、核心芯片、关键设备制造等方面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到2016年,物流、现代农业、智能交通、食品安全等重大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基本建成,物联网技术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云计算推广应用专项。加快建设面向多种需求的一体化云计算基础设施和平台,积极推广按资源使用付费的云计算服务模式。2014—2016年重点推进中原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中国联通中原数据基地、中国移动(河南郑州)数据中心、奇虎360云计算及数据处理中心等项目建设,支持各种信息化项目依托云计算基础设施开展应用。到2016年,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在中部地区形成领先优势。

  ——大数据培育发展专项。创新合作模式,吸引国内外及我省大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加工、应用等企业集聚发展,重点推进电子政务、交通运输、食品药品安全、旅游、农业、医疗等领域大数据示范应用工程建设。到2016年,引进20家左右大数据存储管理、分析处理先进企业,培育200家大数据保障、系统集成服务、软件开发中小企业,基本形成大数据产业体系。

  ——北斗导航示范应用专项。持续完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以北斗导航应用为核心,重点推进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卫星导航定位服务平台、地理信息导航产业园、中国联通集团位置服务基地等项目建设,培育北斗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骨干企业,推动北斗导航规模化应用。到2016年,北斗导航在精准农业生产、交通物流等领域应用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四)实施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发展工程。顺应互联网深度应用发展潮流,坚持整机与零部件发展并重,以承接产业集群转移为抓手,集中力量打造全球重要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积极发展平板电脑、智能电视和可穿戴智能终端产品,培育适应信息消费和新兴业态发展需要的制造业增长点。到2016年,力争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6000亿元,形成全国最具活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地。

  ——智能手机发展专项。把智能手机作为全省培育优势产业的战略重点,依托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全力支持富士康集团做大高端产品规模;积极引进一批国内龙头型、基地型智能手机项目,形成集研发设计、整机制造、配件生产、软件开发、手机销售于一体的品牌智能手机产业集群。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承接产业转移,培育特色手机生产基地。鼓励支持手机零部件生产向有条件的省辖市、县(市)集聚,发展一批服务整机、联动配套的专精特新手机部件集群。2014—2016年重点实施94个1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力争引进20家以上整机和200家以上零部件企业,2016年全省智能手机产量超过2亿部。

  ——智能终端拓展发展专项。积极引进整机企业,重点发展平板电脑、智能电视和可穿戴智能终端产品,打造基板玻璃-面板-模组产业链。推动郑州市高水平引进集成电路芯片产业,支持鹤壁市做大光通信芯片规模。2014—2016年重点推进10万台学生平板电脑、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大屏幕智能液晶电视等25个重大项目建设,引进10家行业知名企业,到2016年,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0亿元。

  (五)实施软件集聚发展工程。顺应软件产业网络化、服务化、融合化发展趋势,重点围绕“两化”融合、智慧城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热点领域,建设特色软件园区,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软件服务支撑体系。

  ——行业应用软件发展专项。重点围绕电子政务、卫生医疗、金融、交通物流、商贸、电信等领域,依托我省优势企业,以实施100个行业软件开发项目为载体,提高对外合作水平,打造行业应用软件开发品牌。到2016年,力争形成20个左右市场占有率高、国内技术领先的行业应用软件解决方案。

  ——工业软件提升发展专项。围绕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面向工业装备、电子产品制造、汽车、医疗设备、电力装备等领域,重点发展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数据库和开发工具、嵌入式应用软件等。针对工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流通、管理等环节,发展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辅助制造)、CAE(辅助工艺流程)、CAPP(辅助生产计划)、CAT(辅助测试)、PDM(产品数据管理)等软件。到2016年,力争工业软件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

  ——智能终端软件发展专项。组建河南移动APP(第三方应用程序)产业联盟,依托郑州高新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软件园,引聚手机软件开发企业,重点发展手机游戏、移动多媒体、移动影音娱乐、地图导航、手机电子支付等软件产品,打造软件开发、运营、服务、销售完整的产业链。到2016年,培育、引进200家以上手机软件开发企业,形成10个以上国内知名的移动应用品牌。

  ——特色软件园区建设发展专项。加快郑州软件园、中原国际软件园(金水科教新城)、郑州台湾软件园、惠普-洛阳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新乡智慧产业园等软件产业园区建设,以软件园为载体,着力引进一批有竞争力的软件骨干企业。到2016年,争取园区实现软件业务收入超过400亿元,年均增速不低于25%;全省经过认定的软件企业超过500家,通过登记的软件产品达到3000件以上。

  (六)实施信息消费内容发展工程。聚焦视听新媒体热点领域,突出发展动漫游戏、网络视听、数字内容等优势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和业务内容,推进视听节目内容在多种媒体形态及多屏幕间融合发展。

  ——动漫游戏发展专项。推动建立动漫网游产业联盟,整合产业资源,重点加快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伊川世为数据动漫产业园建设,鼓励研发原创动漫产品,支持衍生产品深度开发,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游戏精品。到2016年,建成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动漫游戏实现业务收入超过20亿元,培育2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动漫龙头企业。

  ——网络视听发展专项。加快发展网络视听新媒体业务,推动广播影视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融合发展,拓展视听新媒体业务创新和应用,促进网络广播电视台、视频分享、视频直播(点播)网站及视频门户等网络视听业态共同发展。到2016年,将映象网、河南网络电视台等打造成我省乃至全国一流的视听特色综合网站,全省网络视听新媒体产业形成较强内生发展动力和市场拓展能力。

  ——数字内容发展专项。大力开发广播影视数字内容产品和服务,加快发展有声读物、电子书、网络出版物等新兴出版业态,重点推进中原数字出版基地、全媒体数字资源供应链、华夏文明全媒体数字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到2016年,建立全省统一的广播影视多媒体内容集成播控平台和媒资存储管理云平台,建成1家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数字出版销售收入超过4亿元,形成3-5家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万元、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数字内容出版骨干企业。

  (七)实施“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工程。以产业集聚区和龙头企业为依托,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点,注重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流程再造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两化”融合水平。

  ——智能制造生产模式培育专项。面向机床、汽车及零部件、电工电器、冶金矿山、铸造等重点领域智能制造需求,重点培育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推广智能制造生产模式,加快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先进制造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到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控技术应用率达到50%。

  ——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专项。积极培育发展网络制造新型生产方式,推动研发设计、数据管理、工程服务等制造资源开放共享,实现产品设计、制造、销售、采购、管理等生产经营各环节的企业间协同。2014—2016年重点加快国家和省级“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建设。到2016年,力争在协作性强的产业领域建成20个协同创新平台。

  ——智能化应用发展专项。以工业生产过程控制为切入点,建立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全流程实时监测和自动控制系统,重点提高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冶金等行业安全生产水平,加快推进钢铁、化工、有色、建材、纺织服装等行业节能减排。到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能化应用水平大幅提升。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专项。面向中小微企业提供综合性、专业性服务,降低中小微企业信息化应用门槛,解决中小微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中遇到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突出困难。2014—2016年重点推动全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到2016年,实现省、市、县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全覆盖。

  (八)实施智慧城市示范工程。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各类资源,加快建设智能化城市基础设施,深化重点领域智慧化应用,科学有序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社会服务,实行更为科学、智能的城市管理。

  ——智慧基础设施专项。逐步建立统一的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和时空信息云平台,统筹推进城市规划、国土利用、城市管网、园林绿化、环境保护等市政基础设施管理数字化和精准化。2014—2016年重点开展节水应用、建筑垃圾管理与资源化利用等示范工作,建设完善环境自动监控系统,提高建筑能效水平和环境监测预警能力。到2016年,率先在城市供水、建筑垃圾运输及处置、环境监测等重点领域实现智能化管理。

  ——智慧公共服务专项。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点推动信息公开、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构建城市社会服务网络和公共服务平台。2014—2016年重点建设城市信息资源库、智能交通、公共信息多媒体智能终端等,推广普及城市公交一卡通。到2016年,在省辖市初步实现城市多媒体智能终端全覆盖,大幅度提升城市交通监控和智能化管理水平。

  ——智慧城市管理专项。以强化基层管理、延伸公共服务、拓展便民渠道为重点,加快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完善数字城管服务功能,推进城市社会管理精细化。2014—2016年重点推进城市规划管理、城市排水防涝、地下管网管理等基础设施智慧应用系统建设。到2016年,显著提升我省城市日常管理中的问题发现和处置能力。

  ——智慧城市试点专项。积极推进和争取开展国家级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继续推动省级智慧城市试点建设,重点加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智慧港区”和洛阳新区等智慧城市(区)示范建设,构建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智慧航空港区和社区、楼宇、企业、园区、大学、景区等智慧样板单元,并逐步在全省推广。到2016年,郑州航空港区和洛阳新区进入全国智慧城市先进行列,一批示范城市(区)进入国家级智慧城市试点行列。

  (九)实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以加快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为抓手,完善农业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信息化服务“三农”的水平。

  ——农业农村信息服务提升专项。完善农业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推进涉农信息资源整合,依托各类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点,建设“多站合一”的农业农村信息服务综合平台。2014—2016年重点推进农业农村信息服务综合平台、信息服务站等建设。到2016年,建成农业农村信息服务综合平台,建设完善14000个综合信息服务站和1200个专业信息服务站,培训基层信息员3万人次。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专项。支持农民网上开店创业,推进农村生产经营实体电子商务应用,重点依托淘宝网、天猫、京东网等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配送体系,做强做大新郑大枣、焦作铁棍山药、灵宝苹果、信阳茶叶等我省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其他特色产品电子商务应用水平。继续推动依托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开展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形成一批电子商务应用示范村、示范乡镇、示范县(市、区)。到2016年,全省特色农产品经营大户基本实现网上营销。

  ——农业信息技术应用专项。加快信息技术与装备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重点完善现有的数字村镇、粮食、畜禽等专业信息系统。到2016年,实施粮食作物精准生产、肥水药精准实施、农机导航与调度等一批农业信息化示范项目。

  (十)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按照“便民、利民、惠民”原则,加快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重点推进就业、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医疗卫生、教育、食品药品安全、旅游、文化、信息交流无障碍等领域信息化建设,建设应用便捷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信息惠民试点示范专项。积极推进郑州、洛阳、济源等信息惠民示范城市创建,增强民生领域信息服务能力。推动电子政务共建共享,加快郑州、新乡、焦作、商丘等国家电子政务云平台试点建设。到2016年,郑州、洛阳、济源进入全国信息惠民示范城市建设先进行列,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普惠程度显著提升。

  ——社会保障信息惠民专项。加快推动社会保障一卡通应用,建设省内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建立就业信息公共服务体系。2014—2016年重点推进社会保障一卡通、异地就医结算、公共就业服务系统建设。到2016年,社会保障一卡通发卡量达到6000万张,覆盖全省60%人口,实现参保人员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公共就业服务系统实现省、市、县、乡和村五级联网,劳动就业、社会保险业务实现全省信息化办理。

  ——养老服务信息惠民专项。加快养老服务机构信息化建设,扩大养老服务惠及面,推进养老、保健、医疗服务一体化发展。2014—2016年重点推进12349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等系统建设,每年选择10家养老机构开展智能养老应用示范。到2016年,12349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全省覆盖,主要城区建成“十五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建成1个国家级、30个省级智能养老示范基地。

  ——健康医疗信息惠民专项。完善卫生信息网络,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和卫生服务普惠。2014—2016年重点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管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应用等项目建设。到2016年,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信息系统覆盖率达到90%以上,实现居民健康卡覆盖全省60%的人口。

  ——教育信息惠民专项。建立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深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重点建设“豫教云”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省级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到2016年,97%以上中小学校和全部中等职业学校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全部教师和90%以上大中专学生、中学生开通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优质教育资源在各级各类学校得以普遍共享和有效应用。

  ——食品药品安全信息惠民专项。加快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强化食品药品电子追溯,重点建设包括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生产流通、食品经营者信用、风险监测和评估在内的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建设支持药品真伪鉴别、来源追溯、过程追踪、快速召回和紧急调配的药品监管信息系统。到2016年,建成省级食品药品安全信息服务平台,基本实现与国家、市、县各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部门信息服务平台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

  ——旅游信息惠民专项。加快旅游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增强旅游信息产品与服务供给能力,试点推广“智慧景区”、“智慧酒店”。2014—2016年重点推进旅游产业运行监测调度平台、旅游同业平台、旅游公共服务信息联播等系统建设。到2016年,全省旅游要素企业在线交易、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等全程电子商务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文化信息惠民专项。积极推进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建设,组织推进全省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覆盖网建设和模数转换工作,加快发展高清电视,丰富数字广播电视节目,显著提高农村地区广播电视收视水平。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整合优秀传统文化和现有各类文化信息资源,提高网上文化信息资源储存、传播和利用水平。到2016年,全省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水平明显提升。

  ——信息交流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推进信息交流无障碍环境建设,实施信息无障碍技术标准,推进互联网和手机、电脑、可视设备等信息无障碍实用技术、产品研发和推广,推动互联网网站无障碍设计。推动在公共服务行业、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建设语音提示、屏显字幕等系统,电视节目加配字幕。建立盲人、聋人手机短信服务平台。到2016年,建成良好的信息交流无障碍环境,使残疾人能够享受信息化成果、参与信息化建设进程。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建立由省政府分管领导召集、省直有关部门参加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统筹实施支持政策和措施。省信息化和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日常工作。省有关部门按照责任分工,对每个专项分别制定实施工作方案,明确推进措施、时间节点和问责机制,确保目标任务完成。

  (二)推动开放合作发展。坚持开放带动、合作共赢,扎实推动信息化10大工程实施。以深化与电信运营商战略合作为重点,落实信息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专项建设任务。积极引进优势企业,抢抓智能终端、电子商务、新兴业态、软件、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机遇。注重与行业知名企业合作,高起点、高水平实施4大应用示范工程。

  (三)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强化项目建设主体责任,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项目联动推进机制。对实施方案确定的重大项目优先纳入重点项目管理范围,实行联审联批,各级政府优先保障土地、环境容量等要素。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研究制定支持政策,推动重点项目实施。

  (四)加强政策支持引导。在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支持信息化发展、促进信息消费政策的基础上,省直有关部门、各地政府要结合本实施方案,研究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在承接产业转移、优化行政审批、研发关键技术、配置要素资源、财税政策支持、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引导力度。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