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内智能家居市场发展报告
2015/1/5 16:06   腾讯数码      关键字:智能家居,市场,发展报告      浏览量:
如果要给智能家居下一个定义,我认为应该是这样的,智能家居是家居平台物联网化的结果,在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趋势下,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家居中的各种设备连接在一起,并能够统一协调管理,最终为提供更为舒适、安全、便捷、环保的生活环境所服务。

  五、智能家居入口大战

  PC互联网时代,我们讲浏览器是入口之一,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讲微信是入口之一,在每一个领域,总会有一些可以成为入口的产品,所谓入口,指的是使用频率较高且可以通过这类产品触及该领域所有其他产品的产品。

  以PC互联网时代为例,上网首先要打开浏览器,然后才是登陆某一网站、搜索资讯或者寻找要下载的软件,浏览器就成为了PC互联网的一个入口,随着一些电脑管家类产品除了对电脑进行检测还具备软件管理功能之后,很多用户就开始不再打开浏览器寻找软件下载,而是会直接在电脑管理中更新软件或者浏览相关资讯,这时候电脑管家就也成了互联网的一个入口,可见,所谓入口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固定的,不同时间段会有不同类型的产品成为入口,而随着新功能的出现,原本并非入口的产品也可能进化成入口。

  对于智能家居而言,入口要有两个特质,一是便于触及到智能家居中其他的设备,二是便于收集更多的数据来分析用户习惯,第一个特质的目的是从入口设备控制其他设备,第二个特质的目的是通过分析用户习惯来实现进化。

  1、智能路由器难成智能家居中心

  在讲智能家居入口的时候,我们不妨先来讲一讲智能路由器,很多厂商都认为路由器是家庭网络的出口,所有产品想访问互联网都要经过路由器,通过路由器可以获得海量数据,因此智能路由器是必须要抢占的一个入口。在调查中,也有高达85.33%的网友表示路由器会成为智能家居必不可少的部分,随着基于WiFi网络产品的增加,路由器所扮演的角色确实很重要,短时间来看,路由器也是智能家居建设的重要一环。

  对于智能路由器可能会成为智能家居的中心的论调,其实我有一半的想法是认同的,认同的这一半原因在于智能家居中很多设备都需要联网,会存在数据交互,智能路由成为中心更为容易,我的另一半想法是未来的智能家居不能太复杂,很多时候设备是直接和控制器交互的,不需要经过路由。从长远来看,智能家居的拓扑结构可能并非中心式,而是分散式,智能路由器可能并不适合成为智能家居的中心。

  1)智能路由份额小发展迟缓

  据易观数据显示,2014年第三季度智能路由的销量为58.7万台,相对于第二极度的54万台来说增长极为有限,品牌分布也没有大的变化。传统路由市场单季销量是千万台量级的,相比之下,智能路由器规模小得可怜,不仅在整个路由器市场不值一提,甚至比不上很多其他品牌智能单品的出货量,智能路由器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想成为智能家居的中心困难都相当大。

  目前智能路由增长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三点,一是用户缺乏重复购买的动力,用户对路由器的需求中,稳定性以38%的比例排第一,转换速率、品牌、价格均超过10%,分列2、3、4位,但网友最重视的这些特性均与智能无关。有调查显示,已经购买路由器的用户中,仅有22.6%的用户有再次购买的计划,这对于智能路由的市场开拓将是非常大的阻力。二是,智能路由起步时间较晚,从中国智能路由市场AMC模型来看,智能路由分为探索期、市场启动期、高速发展期、应用成熟期几个阶段,整体规模的明显增加应该在2016年才会到来。三是智能路由厂商自己对产品的发展方向并不明了,智能路由份额最大的极路由,也是从苹果App Store加速器到翻墙工具再到今天强调上网必备工具,经过几次转变。

  2)私有云存储将成重要一环

  值得一提的是,家庭私有云会有智能家居中比较重要的一环,越来越多的智能单品都对云存储有需求,家庭私有云的组建势在必行,调查中,85.64%的网友表示愿意足见私有云让智能家居更实用,这也是最能提前智能路由优势之处,不过目前也仅限于远程下载视频的阶段,并没能和更多的智能产品互动起来。

  在传统路由厂商眼里,路由只是路由,但随着无线设备的迅猛增长,传统路由的市场依然很大,在智能路由厂商的眼里,路由不只是路由,它就是智能设备的网络平台,也是家庭网络的数据出口,还是智能家居的中枢。智能路由厂商在智能路由身上寄托了太多的期望,但这些可能都不是用户需要的,稳定、简单、易用,用户不仅需要智能路由如此,更希望所有路由如此。况且,随着智能家居的发展,不同智能产品之间也会出现互动,而且这种互动会逐渐增加,这样的智能产品直接互动是可以跨过路由的,也就意味着没有路由智能也一样存在,智能家居的拓扑结构越来越不是一个路由所能承载的。

  3)智能路由器不可取代性较弱

  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在上海电信和浙江电信开始推广内置无线路由的光纤猫之后,山东联通、河北联通、河南联通也计划向用户推广内置无线路由的光纤猫,并且已经经过的小面的试点,虽然说电信运营商推广的这些产品不会全部是智能路由,但现在的智能路由器徒有智能之名而只能做一些远程下载的操作,对于用户来说并非是刚需,有了带无线功能的一级路由,很少会有用户再去自行配制一个二级路由,还有消息称,电信运营商推广无线光纤猫的做法是把宽带账号密码写死在设备中,自购路由根本无法使用。

  一旦电信运营商大面积推广内置无线路由的光纤猫,智能路由的未来将更加飘渺,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智能路由所要承载的智能家居的功能就会转移另外的产品上,这个产品很可能就是现在的电视盒。和智能路由相比,电视盒不具备的就是路由功能,其他功能都类似,这也是华为荣耀立方把路由和电视盒合二为一的重要原因,再如同方云罐在功能上与智能路由无二,甚至更为丰富,只是没有路由功能而已,因此如果有一天电视盒代替路由器演变成智能家居的重要一环我丝毫不会觉得意外。这样的消息不论真假,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智能路由的不可替代性太弱,导致其难以在未来智能家居中扮演太重的戏份。

  2、手机也难承载智能家居之重

  谈完智能路由我们开始切入正题谈智能家居的入口,现在各种智能硬件层出不穷,而最通用的做法就是做个app,将设备和手机连在一起,在手机端通过app来查看设备的状态,或者对设备进行控制。这种智能的实现方式最为常见。受此影响,设备商就会产生一种心态,以为智能家居所有产品都要和手机互联,那么手机自然而然就会成为智能家居的最佳载体。

  在被问及如果选择一个产品作为智能家居入口,你倾向于哪个时,有49.76%网友选择手机或平板,这样的结果并不让人以为,因为如我们前面所言,家电产品网络化是智能家居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是非常漫长的,我们目前正处于这个环节中,但我们要意识到的一点事,虽然我们身处其中,但跳出来看,这个环节只是智能家居漫长进化过程的一小步,不会永远存在。

  除了这个答案之外,20.73%的网友选择智能手环或手表,8.35%的网友选择智能摄像头,5.09%的网友选择实体按键,4.44%的网友选择智能插座,3.67%的网友选择智能音箱,还有7.97%的网友对列举出来的这些类别都不满意,选择其他。

  短期内手机会是智能家居最易实现的入口,但是长期来看,手机并不是一个理想的入口,原因有三。一是智能家居不会只依赖于一块屏。自从客厅的商机被挖掘出来之后,多屏互动的概念就被频频提及,所谓多屏,则包括电脑、平板、电视、手机几块屏幕,如果智能手表成为主流,还可能加入智能手表,甚至路由器、净化器都开始出现带屏幕的产品,这些屏幕也都有可能成为多屏互动中的一部分。当家中拥有了不只手机一块屏幕,一些监测及控制功能就可以由其他屏幕来承担,并获得比手机更好的体验。比如你在客厅看电视,想利用监控摄像头来查看宝宝的睡觉状况,通过电视画中画功能来实现就比通过手机来查看要方便和安全得多;再如你在电脑旁工作时有人敲门,恰好你装了智能门铃,直接在电脑上查看谁在敲门就比拿起手机打开app去查看要方便得多。

  二是手机控制无法带来最佳用户体验。实体遥控器无论是采用红外还是蓝牙的连接方式,拿起来就能用,手机则还要经过解锁、打开app、连接电视、选择需要的控制模式等诸多步骤,要多烦琐有多烦琐,可以说手机遥控无论手感还是便捷程度都比不上实体遥控器,扔掉遥控器完全是为了宣传噱头而不顾用户实际体验的提法。进阶的智能应该是看不见、感觉不到但又无处不在的,用手机控制让家居产品动起来是基础的智能,进阶的智能应该是依靠传感器工作的。英特尔中国区在线业务部总经理王稚聪在谈及物联网浪潮下的智能硬件时曾讲过,技术不应该用来炫耀,而是隐藏在消费体验的背后,他还指出,如果产品不能和实际生活高度融合,那就不能称之为产品,只是一种试验性的概念,我想,大抵也是同样的意思。

  三是数据融合让智能家居无中心化。随着智能设备之间数据的互联互通,智能家居越来越不依赖于单一入口,可以想象,以后会有更多的智能设备实现数据共享,也会有更多的智能设备开放API给其他厂商,这就促使数据融合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最终的结果就是智能家居去中心化,可能从智能家居中的一个设备就可以访问到另一个设备。智能路由可能无法成为智能家居的中心,智能手机也可能无法完全承载整个智能家居。

  说到底,用智能手机来控制整个智能家居只是部分厂商一厢情愿的做法,智能家居谁做终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给用户提供更便捷更无感的智能使用体验,智能手机要承载的内容已经太多太多,智能家居可能就是智能手机的无法承受之重,此外,智能家居是面向未来而非现在的产品,随着其不断进化,手机也可能不会是最佳的载体,除了手机之外,这个载体可能是智能插座、智能摄像头、智能音箱等等任何一个产品。

  3、广电限制削弱智能电视入口地位

  电视是最先被当做客厅入口的,在乐视推出智能电视后,也引发了智能电视市场的火拼。电视被认作是客厅入口并不奇怪,这几乎是客厅里消费者使用最频繁的产品,而且由于拥有大屏幕,具备显示大量信息的天然优势,消费者在看电视的同时,也能进行其他操作。

  在诸多的电视应用中,用户最青睐的仍然是视频类应用,广电的政策限制使得智能电视的功能一下子弱了很多,但电视厂商仍然不会放弃互联网视频进入电视大屏的想法,放弃这一想法就等于主动放弃了用户。电视厂商既要避开监管又要让互联网视频进入电视大屏,说起来也是挺难的,目前普遍的做法两种,一是从路由端发力,一是从手机端发力。

  在曾经的调查中我们发现,85后、90后等年轻群体对电视并不看重,他们获取视频的方式多是手机或平板,即便有大屏需求,也是更倾向于投影等更大屏、更廉价的方案,而不是电视。而对于中老人用户群体来说,手机玩得并没有那么熟练,他们在操控电视的时候依然倾向于传统的遥控器,对于他们来说,人机交互的优化点应该在语音、体感等方面,而不是手机。电视遥控器确实需要优化,但不是扔掉或者用手机取代。

  除了视频之外,目前电视上尝试最多的是游戏和购物的功能,游戏是电视上继视频之后最受用户欢迎的应用,而购物应用多见于阿里云OS的电视上,不过游戏和购物功能只是电视的辅助功能,难以使电视的用户粘度产生提升。

  电视功能的弱化也使得其在智能家居中的入口地位颇为尴尬,但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应用,如索尼电视的婴视宝功能,将摄像头和电视联动,摄像头的监控画面以画中画的形式显示在电视中,可以一边看电视一边监控。乐视和BroadLink达成合作,乐视电视会预装BroadLink专门为TV端开发的控制终端,坐在客厅里通过电视就能实现对家电产品的控制。未来随着更多智能产品的接入,电视的入口功能可能会稍微明显一些,不过受控制方式的限制,在电视上控制其他产品多少会有不变,电视的入口地位如果想要更问题甚至有提升,需要有体验更加的操控方式成为主流。

  4、插座是最简易的智能家居组建方案

  1)智能插座能做什么?远程控制+定时开关

  智能插座的功能大同小异,基本就是通过支持远程控制以及定时开关等功能,进而实现对家电产品的控制,让本来不智能的家电也支持远程控制以及定时开关。比较典型的应用是对空调、热水器、电灯等控制相对比较简单的产品进行远程控制,人还没到家室内已经达到合适的温度、热水器也烧好了热水回家即可洗澡等等。

  比如BroadLink SP2、欧瑞博WiFi智能插座、贝尔金WeMo以及新推出的小米插座都是这样的产品,具有WiFi模块,可以连入局域网,手机和插座连接之后无论在何处都可以对插座进行控制,还具有实时功耗和历史功耗查询以及可编辑情景模式等功能。

  所谓可编辑情景模式,也就是可以在一个情景模式下设定多个动作,这些动作可以一次性执行。比如设定一个名为“回家”的情景模式,动作包括打开空调、热水器和电灯,操作的时候只需要执行这个情景模式就能一次性完成三个动作。其他几个品牌的产品功能也都大致相同。

  2)智能控制器让插座可控性更强

  智能插座可以给用户带来比较基础化的智能体验,但如果深究,就会有人发现问题,智能插座这种产品的工作模式是一个插座控制一个产品,如远程开关空调、开关净化器都是可以实现的,但如果想打开空调后调整到某一温度或者打开电视后调到某一频道就似乎是很难实现的事情了。

  实际上,前面提到的几款比较有代表性的智能插座都有相应的组合解决方案,用来实现更丰富的智能控制功能,比如BroadLink有RM-pro智能遥控器,欧瑞博有Allone红外远程遥控器,贝尔金有WeMo套件,小米则有小米遥控智能中心。这些遥控器或控制中心红外、射频等功能,可以和音响、电视、电动窗帘等更多的设备进行联动,实现更丰富的控制功能。

  使用这样的控制器之后,可以实现两个比较特色的功能,一个是前面已经提到的情景模式功能,如“打开家庭影院”这一情景模式,可以包括打开电视并选择合适的HDMI信号、打开DVD并播放、打开音响、关闭灯光、拉上窗帘等多个动作,只需要一个按键即可实现。另外一个功能叫IFTTT,这个功能也可以称为“如果就”功能,可以在满足某一条件后触发相应的功能,比如检测到室内温度过高就打开空调,检测到室内湿度过低就打开加湿器等等。

  5、智能音箱可成为语音控制入口

  和手机互动可能是智能音箱比较初级的层级,依靠语音控制等技术实现脱离手机的智能才是智能音箱比较高级的层级,还可能成为智能家居的重要入口。在和一些圈里人交流的时候,大家表示观点基本都是智能音箱门槛低,而且属于大家比较熟悉传统产品,容易做智能化改造,相对来说也是属于蓝海的市场。实际上在腾讯家电曾经一个关于智能音箱的调查中,有88%的网友表示对智能音箱感兴趣,比例相当高。

  智能音箱能连接手机进行控制是基本的一步,还应具有以下特性:

  多设备共用:智能音箱还应该可以和其他智能设备以无线的方式轻松互连,比如电视、平板、电脑等,人在家中的时候可能经常需要在不同设备之间切换,不可能每一个设备都连接一个音箱,能够多设备共用的音箱才算智能,只可以和手机连接的产品说不好听点只能叫手机外置无线扬声器。

  多音箱互动:不同的智能音箱之间还应该可以互动,能够进行音乐的传递,比如人从客厅走到卧室,音乐也应该随之转移到卧室,此前Sonos的产品就具备这样的功能,但是需要手动进行切换,真正的智能音箱应该和传感器结合在一起,能够对人的行动进行识别。

  云端曲库:智能音箱还需要具有云端曲库,我所说的云端曲库并不是手机端的App去连接一个曲库,而是音箱本身可以和这个云端曲库相连,有云端曲库意味着可以在手机设置完之后就不依赖于手机的搜曲及播放功能,音箱本身就可以运行,在歌曲切换的操作上也可以不依赖手机进行。

  具有开放接口:智能音箱不应该仅仅是一款音箱,还应该成为智能家居中的重要一环,音箱可以放置在家中任何位置,通过音箱可以和家庭中的其他智能设备互联,用语音或者触控的方式来通过音箱控制其他智能设备。

  科大讯飞是国内语音控制的佼佼者,它不久前也推出了一款智能音箱,外形有些像Jambox,支持语音控制,也有人认为语音控制目前还比较初级,难以在智能音箱上进行成熟应用,但在我看来,语音控制会是智能音箱的一个突破口,因为只有加入了语音控制的智能音箱,才有可能更加不依赖于手机独立运行,也只有不依赖于手机的智能音箱才能真的称为智能音箱。智能音箱在提供无处不在的音乐的同时,也可以提供无处不在的语音控制入口,给智能家居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

  6、24小时运转有助智能摄像头重要性提升

  对于智能摄像头来说,其野心远不仅限于安防,这个产品的特殊性决定其既可能成为智能家居的中转站,也可能成为智能家居的新入口。

  1)“看”和“听”两种方式实现基本监控需求

  为了更好地实现监控功能,智能摄像头相对于早期的互联网摄像头在连接、控制、查看等方面都进行了升级。目前来看,智能摄像头有“看”和“听”两种方式来实现更广范围地监视。

  第一种是看的方式,专业的安防摄像头基本都采用可旋转的设计,一个摄像头可以监控更广地范围,即便是非专业的安防摄像头,监控范围也在往大了做,比如Dropcam Pro,采用六玻璃镜头,视角可以达到130度。但单一摄像头有局限性,只适合单房间监控,如果想监控多个房间就无能为力了,因此还有多个摄像头协同工作的方式,比如Netgear最近推出的Arlo智能摄像头,体型小巧,内置电池,且支持三防,可以随意安放在任意位置,通过路由器来协同工作,这样多个摄像头组合在一起就能实现房间内监控无死角了。

  第二种是听的方式,支持声波识别的摄像头已经逐渐成为趋势,通过“听”的方式来做监控一个摄像头就能监控多个房间。比如Cocoon摄像头就采用SUBSOUND技术,能够监听频率低于20Hz的次声波,这个频率的声波人耳无法察觉,Cocoon却能捕捉到,此外,Cocoon还具有学习功能,能够知道谁是允许进入房间的、谁又是恶意闯入者,还能识别宠物,完全不需要任何设置,用户也不会在家人正常进出家里时不停地收到错误警报。

  2)真正无线、云端存储、人脸识别将成趋势

  智能摄像头的特殊性在于需要能够24小时响应,这就使得其有望成为智能家居的新入口,但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智能摄像头在功能上还需要进一步增强。为了实现24小时响应,智能摄像头对电池管理要求很高,虽然也有外接电源和外接网线的方案,但为了做到真正无线,内置电池和采用WiFi连接仍是主流方式,通过一些特别的处理,同样能够做到超长续航,比如内置传感器感受到物体运动的时候才开始拍摄、记录时对图像进行压缩、完成视频录制时才打开WiFi等。

  而在存储方面,传统的做法是本地存储,或者外接移动存储,再先进一点的,可以做到局域网内的私有云存储,但实际上不少摄像头都支持云端存储,如Dropcam就可以实现了完全的云储存,Arlo同样提供200M免费云存储空间,超过限额就要收费了。智能摄像头和云存储绑定也是必然趋势,但对于云存储方案的选择应该更加广阔,用户在使用智能摄像头之前多数都有习惯的云存储方案,如果智能摄像头在云存储上能和更多的企业云对接,对于用户来说,则是一件更值得开心的事情。

  智能摄像头可以通过人脸识别功能来对来客的身份进行辨别,而摄像头的后端则能够和智能门锁、智能灯泡等一系列产品连接,检测到是主人回家,可以自动打开智能门锁、灯泡等一系列设备。当然要想实现这一点,需要人脸识别的功能更强大,目前民用级的人脸识别还比较基础,大多属于玩具,难以真正派上用场,尤其在肩负着家庭安全重任的智能摄像头上应用。

[1] [23 [4] [5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