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创造了无尽的文化财富,中华文化在传承中发扬光大。但一直以来博物馆失窃事件层出不穷,如何更加有效的保护博物馆文化遗产成为重要课题,提升博物馆的智慧化已经是大势所趋,这种前无古人的尝试,以技术传承和创新的方式,智慧博物馆必将从梦想走进现实。
一、新国标确立促发智慧博物馆安防新应用
目前的大部分博物馆安防系统设计比较简单,主要通过视频进行简单的监控,使得博物馆的安全防范工作存在隐患。所以,由公安部提出、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组织起草修订的国家标准GB/T16571-2012《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要求》于2013年2月1日开始实施。此次《要求》在总结文物系统安全防范系统设计、工程建设、使用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充实了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要求。《要求》将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划分为三个等级,并针对各个级别做出不同要求,级别越高,安防措施将在前一级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规定博物馆防护范围主要包括周界防护、监视区防护、防护区防护、文物展厅防护、室外展区防护、文物卸运交接区防护、文物通道防护、监控中心等共11类。并强调今后博物馆安防系统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网络化管理平台,加强对安防监控和周界防范系统、出入口管理系统,以及其它特殊应用系统的整合。随着安防行业的技术发展和行业化的细分,市场上将越来越多的出现专门针对博物馆行业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将可以提供全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服务。未来,智慧博物馆的安防必然也会以此为出发点,结合技术的创新持续改进。
二、新技术在智慧博物馆中大显身手
新国标确立了博物馆安防将有诸多新技术的应用,我们博物馆安防系统的设计必须满足现代化博物馆的要求,既要着眼于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又能满足博物馆的实际需求,还要考虑到与博物馆原有的安防系统相结合。因此,智慧博物馆的安防系统应该是一个高清晰、多功能、智能化、联动报警、高灵敏的多系统结合的综合系统。
(一)多级联动的综合管理平台
既然是个综合性的系统,博物馆安防就应该考虑到集成与联动功能。由于博物馆安防系统所需要的安全性高、容错率低等特性,一般大型博物馆的安保系统由多个部分组成,如防入侵报警系统、巡更系统、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通信系统、辅助照明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集中管理中心控制系统、供电系统、防雷电系统、传输系统、记录系统等,如此多的子系统,如何发挥各自的功用?这些子系统之间是否具有有效的联动机制?例如,当报警子系统检测到有火灾时,是否会联动门禁系统,自动打开所有门,是否可以自动联动消防系统,或者当某一个位置的报警探测器发生报警,系统是否可以马上锁定周围的监控区域,从各个角度封锁盗窃分子的逃跑路线,并同时联动公安系统等等。如果能建立起这种联动机制,博物馆安防系统将可以更加快速、准确的处理相应危急事件。
所以,在新国标要求下,现在博物馆安防系统以多媒体管理主机通过多级管理联网分布控制,监控管理和管理不同种类模拟视频系统、数字视频系统、防范报警系统、门禁系统,是融合多系统为一体的综合性管理平台。适用于大型组网,多级管理的监控环境对原来之前已建的模拟矩阵、硬盘录像机、防盗报警设备、门禁控制系统以及第三方系统的集中监控与管理。客户端软件能根据用户的身份和级别,在授权范围内实现远程登录访问,提供视频图像管理、电子地图直观显示、信息综合、实现视频列表显示、信息综合、历史图像查询、远程视频自动巡视、设备信息管理、报警/事件与视频系统复核领导远程指挥等操作功能,做到报警与视频得联动,多媒体统一调度。此外,安防集成管理平台为信息交互的平台,通过统一平台实现各控制室信息共享。其中入侵报警系统与出入口控制系统须采用同一品牌系列的设备构建实施,并以此作为基础管理平台,实现对视频监控系统、音频复核监控系统、出入口管理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巡更系统和停车场管理系统的有效集成。对各子系统集中监视和管理,将各子系统的信息统一存储、显示和管理在同一平台上,并为其它系统提供数据访问接口,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各子系统运行状态。以各子系统的状态参数为基础,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相关联动,操作终端根据需要安装不同软件模块或通过改变身份,完成相应的管理功能。
(二)新技术触发改进
近年来安防行业技术不断创新,博物馆安防产品和技术应用也出现了新的变化。目前博物馆安防有了以下几个方面改变:
智能应用:越界报警,在展馆门窗外的周界监控画面中,在展馆室内空间的监控画面上,设置虚拟警戒线,启动越界报警功能,并实现报警联动;车牌识别在停车场的应用,在停车场的出入口安装车牌抓拍摄像机,根据地感线圈触发抓拍和识别车牌;物体移走检测,用于重要展品的自动监视,挪动或移走会引发报警和录像;遗留物检测也有部分应用,敏感区域物品遗留时间过长可能是顾客意外失落的物品,也可能是不法分子留下的危险物品,都需要工作人员及时处理,以保护游客的财务和保证博物馆的安全。与此同时,在博物馆全面互联的网络基础上,其就具备了智慧的基础,在博物馆中建立更透彻的物件感知,利用任何可以随时随地测量、捕获和传递信息的设备、系统或流程,传递博物馆物质元素之间的状态变化,并促发系统适应性的改变;建立更加全面的互联互通,消灭信息孤岛,使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形成系统化的协同工作方式;在感知和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形成深入的智能化运作体系,在数据基础和协同模式的支持下,获取更智能的洞察并付诸实践,进而创造新的价值。
物联网的应用:随着博物馆业务的扩大,馆际交流的增多,藏品使用频率大大提高,库存藏品经常变换,给藏品的安全管理带来了困难。借助于新的科学技术,藏品的日常监督可以借助无线射频识别RFID条码技术,这样当库管人员带着感应器走到安装了RFID晶片的藏品时,其晶片就会发出信号,自动报出藏品,并进入电脑。若把感应器安装在出入口则藏品进出时也可以进入电脑,与其联网的安全技术防范就可以对其进行监督。在运输中的藏品可以利用卫星定位(GPS)技术建立藏品离位报警跟踪系统,随时跟踪离位藏品。
电子地图的深化应用:由于值班员的大部分操作都在电子地图上进行,单独开发的电子地图功能将不能满足需求。这方面的趋势应该是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电子地图管理,方便地进行地图维护、图标维护,并提供对各种矢量、位图地图和图标的支持。对于某些大型博物馆,甚至可能采用3D电子地图,建立博物馆的三维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报警器、摄像机能力仿真显示,将估测转化为可见。三维模型也可用于在互联网上建立虚拟博物馆,更好地进行宣传。
增强化的预案管理功能:当前大部分安防系统实现的预案管理都是将处警预案电子化显示即指导预案,加上简单的联动功能。随着安防系统更加智能和可靠,应该实现更强预案管理功能,一旦发生报警事件,不用值班人员操作或仅需少量操作,就能将指导预案内容真正实施。为了做到在制订预案时有定量数据的支持,可以利用人群疏散、火灾、气体扩散等仿真手段,针对博物馆环境情况,进行各种仿真运算,根据仿真数据制订切实可行的行动预案。
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安防应用更深的发展趋势是基于3D的三维分析机制,结合地理位置的精确显示(GPS),达到高级的分析及区别目标物,提高预警能力。所以,以上的新技术还需要在实践中改进。
三、结束语
传承+创造=发展。新技术创造新价值,博物馆安防在多种新技术应用的框架下,智慧博物馆已经不再是那么遥不可及,它正在向我们走来。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