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第三届智能运输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会上,对于近期完成的《交通运输行业智能交通发展战略》首次进行解析,指明中国智能交通未来的发展方向。近年来,交通运输行业始终坚持“科技强交”战略,没有信息化,就没有交通运输现代化。那么,公路交通将如何开启智能交通这座大门?
近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在“提高交通运输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任务,包括推进综合交通运输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建立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信息采集、交换和共享机制,积极推动客货运输票务、单证等的联程联网系统建设,推进条码、射频、卫星定位、行包和邮件自动分拣系统等先进技术的研发及应用,逐步建立高速公路全国监控、公路联网和不停车收费系统,提高运营安全与效率。
“科技强交”聚焦智能交通
7月31日,第三届智能运输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会上,对于近期完成的《交通运输行业智能交通发展战略(2012-2020年)》,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副司长洪晓枫首次进行解析,指明了中国智能交通(IntelligentTransportSystem,简称ITS)未来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交通运输行业始终坚持“科技强交”战略,通过强化创新能力建设,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大科技投入,组织开展重大科技攻关等举措,推动了交通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显著地成绩,为现代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正如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司长赵冲久在大会致辞中所说,《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行业将组织实施“安全应急”、“出行服务”、“市场信用”、“决策分析”四个重大工程建设,并在综合运输、区域物流、城市客运三个领域开展信息化示范试点工程,切实加强交通运输动态信息的监测与采集,以行业基础数据库建设为核心,力争形成较完备的行业数据资源体系,开展跨区域、跨部门协同共享机制和综合应用系统建设。
在7月初举行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高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推动创新体系协调发展。”作为市场化程度很高的智能交通领域,市场需求是最强大的动力源,需求点燃了近年来智能交通产业的激情。
赵冲久因此强调,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高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推动创新体系协调发展。
信息化工作是交通科技创新体系中重要一环。去年,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行业将组织实施“安全应急”、“出行服务”、“市场信用”、“决策分析”等四个重大工程建设,并在综合运输、区域物流、城市客运等三个领域开展信息化示范试点工程,切实加强交通运输动态信息的监测与采集,以行业基础数据库建设为核心,力争形成较完备的行业数据资源体系,开展跨区域、跨部门协同共享机制和综合应用系统建设。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