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 > 正文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专项
2017年项目方案
2016/10/13 10:33   科技部      关键字:技术,研究,安全,应急,装备,研发      浏览量:
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相关任务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科技部会同公安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12个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4. 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

4.1 国家石油及天然气储备库安全保障技术与装备研发

研究内容:研究石油和天然气等国家储备库设施致灾机理、典型灾害(火灾、自然灾害等)及多灾种耦合效应对大型石油和天然气储罐的安全影响评价技术和事故反演技术;研究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及储罐基于本质安全的设计建造技术;研究原油和天然气储罐、附属管道及其它辅助设施的检验检测、安全评定、定量风险评价预警和事故应急技术与装备;开发具有安全数据集成、寿命评估、动态风险预测和应急管理等功能的战略储备库管理和安全保障一体化平台,并在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等开展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形成石油和天然气储备库设施的泄漏探测、缺陷检测与快速维修等安全保障新技术不少于10项;研制检测监测、事故应急等装备不少于5台套,包括:安全监控与应急管理系统,系统预警时间不大于5s,系统综合误差不大于10%;储罐罐底泄漏检测系统能探测Φ6mm的泄漏孔,漏点定位误差距离不大于罐底直径的5%。建立石油和天然气国家储备库安全保障一体化平台,并在不少于3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应用示范;并制修订常压储罐基于风险的检验、完整性管理等国家标准(送审稿)不少于5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

4.2 国家棉麻、粮食物资储备库安全保障技术与装备研发

研究内容:研究棉麻、粮食等国家物资储备库火灾等热灾害的主要形成机制与演化规律;研究典型热灾害对国家物资储备库的安全影响评价技术;研究国家物资储备库多灾害(热、霉变、虫鼠等)失效后果的耦合效应和定量风险评估方法;研究储备物资抑制自燃的关键功能材料及技术;研究国家储备库检验检测、安全监控、健康监测、评价预警和事故应急处置技术和装备;研制物资储备库的灾害风险预测、智能监控与应急管理的一体化安全保障平台,并开展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国家物资储备库检验检测、安全评价以及灾害防治等新技术不少于8项;开发安全环保型自燃抑制添加剂不少于1种,抑制有效率不小于80%;早期灭火凝胶材料不少于1种,吸附灭火介质倍率不小于30g/g;国家棉麻、粮食等物资储备库的全分布式安全检测、监测与监控系统4台套,综合误差不大于10%;事故应急与救援系统1套,综合预警系统响应时间不大于1s,联动系统响应时间不大于60s。国家级储备库应用示范2个,制修订相关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不少于5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8项。

4.3 城市典型交通基础设施运维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城市道路高饱和流量的交通特点,研究对社会交通低影响的城市既有桥梁结构快速维修加固关键技术和应急装置,研发桥梁上部结构快速更换成套技术及装备;研究地震高烈度区既有城市桥梁不中断交通条件下抗震性能提升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针对城市快速路超限荷载运行风险,研究城市快速路桥梁智能安全监测与控制系统;针对典型建筑工程邻近既有城市交通设施而产生的结构安全风险,研究城市道路、桥梁及隧道结构风险监测、安全控制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针对复杂风险环境下的既有城市隧道,研究城市隧道灾害预防保障及损伤快速定位、灾后快速诊断成套技术与装备;研发城市轨道交通安防性能提升关键技术及监管系统。

考核指标:城市道路复杂条件下桥梁更换装备,整体承重能力不小于2000吨,多套装备行走同步误差小于30mm,修订行标1项;形成适合城市交通特点的桥梁抗震加固关键技术不少于3项,示范工程不少于1项;建立城市快速路桥梁重载监控预警系统,编制安全预警软件1套;建立典型建筑工程邻近既有城市道路、桥梁及隧道风险监控系统,形成多级别安全控制关键技术不少于3项,示范工程不少于3项;建立城市隧道灾害综合诊断技术与一体化快速诊断装备,形成隧道典型安全隐患远程预警系统; 针对城市跨航道桥梁船舶或漂浮物撞击风险,研究城市跨航道桥梁的安全预警及防撞保护系统; 建立城市跨航道桥梁安全预警系统,编制预警软件1套,提出至少2种防撞保护系统,示范项目不少于2个;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基于技防、物防、人防协同的综合安防智能监管系统,示范项目不少于2个。申报专利不少于10项,其中发明专利不少于3项。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

5. 城镇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治理

5.1 城镇建筑结构运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城镇建筑结构运维安全风险识别及评估理论和方法;玻璃结构防倒塌关键理论和技术;城镇建筑围护结构防高空坠落及安全性能提升关键技术;城镇密集建筑安全绿色拆除关键技术;城镇建筑结构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管控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建立不少于1000个城镇建筑运维安全事件案例数据库,发展既有城镇建筑结构性能退化的预测模型,提出基于评估使用年限的可靠性评定理论和方法,并应用不少于20例示范工程,加固工程量降低15%;提出玻璃结构破坏机理、仿真模拟及防控技术;提出建筑幕墙和饰面层高空坠落仿真模拟及防控技术,研发建筑幕墙面层损伤智能检测装备(精度达0.1mm以上);提出城镇密集建筑安全绿色拆除优化技术,研制机电一体化逆向拆除技术装备,托举能力30000t,完成示范工程1项;开发城镇建筑安全监测、预警及管控技术和信息平台(预警发布时间5min以内,应急响应15min以内),开展不少于100栋城镇建筑安全性实时监测预警应用。制修订相关技术标准(送审稿)不少于3项,申请专利不少于10项,其中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

5.2 社区风险监测与治理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面向社区安全、重点人群管理、物业管理等需求的社区治理现代化保障机制和立体化社区治理能力评价模型;研究社区风险治理基础数据库构建及信息采集分析技术;研究社区多层级、多要素风险监测预警及应急现场快速响应技术及设备;研究社区矫正等重点人员循证模式和行为示踪技术和装备;研发流程整合和网格融合的三维数字社区风险治理综合平台并进行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社区治理基础数据库包含地上和地下空间不少于10类数据并实现在线分析;动态采集与系统共享交换数据项大于100项;预警安全风险类型不少于5类,预警范围覆盖区域在示范社区不少于80%;建立循证模式策略库行为示踪技术装备具备行为在线监测、人机分离报警功能,室内外定位精度10米以内。在不少于10个社区、不少于10万社区人群应用示范,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3项,出版专著不少于2本,申请软件著作权不少于5项。

6. 综合应急技术装备

6.1 融合应急通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各类突发事件对应急通信的不同需求,研究涵盖天空地多种通信技术的融合应急通信总体框架;研究突发事件现场多种通信网络技术融合的应急通信标准体系;研究应急环境下多网络互通及多媒体业务融合等关键技术;研发适应能力强、集成度高的融合应急通信终端;研究多网络、多业务的融合通信调度技术及应急调度系统;开展上述技术和系统的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研制涵盖多种通信方式的融合应急通信技术标准体系;研制满足现场融合互通需求,不少于4型的应急通信一体化设备;研制不少于3型应急通信融合互通设备,实现多网络互通,实现语音、数据、视频等不少于3种业务的融合;研发融合应急通信调度系统,实现跨多网络的多业务综合指挥调度功能。在不少于3个典型省份,针对不少于3种不同类型的典型环境、典型事件开展应用示范,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不少于5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

有关说明: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

6.2 高原高寒地区灾害现场安置装备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与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生存保障装备体系和配套标准;研究高原高寒地区动力增效及环境适应性关键技术;研究主食快速加工、分装及保质技术;研究临时住用房保暖、供氧及快速展开撤收技术;研究低温低浊、低温高浊水处理及防冻保暖技术;研究集储存、运输、加注功能于一体的油料储存与分发技术;研究生活垃圾、医疗垃圾及动物尸体无害化快速处置技术;研究灾害现场卫生防疫及洗消技术;开展上述技术装备的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建立高原高寒地区生存保障装备体系和配套标准,提出动力增效及环境适应性技术途径。研发不少于6种方舱装备,适应环境温度-25℃~46℃,海拔高度不小于3000米,符合国际标准集装箱要求。主食加工方舱每小时保障500人以上;住宿方舱住用人数20人以上;供水方舱保障500人以上,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供油方舱容量5000升以上,具备固定及机动加油功能;垃圾处置方舱烟气排放等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防疫洗消方舱具备环境消毒、杀虫及人装消毒灭菌等综合功能。在不少于3个国家级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应用示范,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不少于4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

有关说明: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

6.3 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保障成套化装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保障装备体系和标准体系;研究适合不同环境包括特殊环境不同灾情的现场和早期救治系列化、模块化、集成化的微型、高效急救器材和装备关键技术;研究适合不同复杂环境条件下伤病员成套搬运工具、后送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制背负式、组合式医疗单元及可机载投送、快速部署的机动医疗系统及配套关键急救技术与装备;研究适合不同灾情需要和任务需求的装备模块化运用方案和效能评估关键技术和系统;开展上述技术装备的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建立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保障装备体系和标准体系;研制不少于5种应急现场救治配套化、模块化急救器材和装备;研制不少于3种多功能折叠式伤病员搬运工具及重量不大于10kg的生命支持转运装备;研制不少于3种背负式医疗单元,具备5~7名伤病员的检验与急救处置;研制帐篷式可空投医疗系统及关键急救与血/氧保障装备,门诊量不小于200人/24h;研制具备复杂环境适应性的医学救治车辆,手术区达到万级洁净标准。选择不少于3个国家救援队开展应用示范,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不少于10项,申报发明专利不少于7项,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不少于5个。

有关说明: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

6.4 主动防控型警用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警用机器人移动、传感、导航、定位、协同作战等关键技术;研究用于安保、侦查、防爆、处突、救援的机器人应用技术;研发智能监控、危险评估、安防管控的安保机器人,研究面向通行人员、车辆及物品的全方位特征取证、快速锁定和分类布控技术;研发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和全息智能控制技术的警用巡逻机器人,研究基于警务知识图谱的固定区域智能巡防技术;研发适应全地形的警用现场处置机器人,研究机器人侦查取证、防爆处突和现场救援等技术;研究各类机器人的战术响应级集成应用技术。

考核指标:形成用于安保、巡逻和现场处置的警用机器人3款以上;安保机器人实现对人脸、虹膜等4类以上个体特征的自动识别,对车辆牌照、颜色及型号进行自动识别,并与公安机关相关特征数据库实时比对,识别及比对时间不超过2秒;巡逻机器人具备全向视觉观测、虚拟现实和全息智能控制功能,自主巡逻时间2小时以上,对重点区域的特殊警情等实现自动识别;警用现场处置机器人具备多足高通过性和双臂仿生灵巧作业功能,能替代警务人员实现排爆、取证、攻击等特殊需求;各类机器人具备短距离通讯与自组网能力,并与公安部及3个以上省级公安机关信息中心实现系统与数据的互联互通。制修订相关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不少于5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4项。

有关说明: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

6.5 特种消防产品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森林火灾、石油化工工艺装置火灾、易燃液体流淌火灾等特种火灾扑救技术,易燃液体与气体泄漏、建筑倒塌、水域冰面救援等消防应急救援处置技术;研制适用于特种火灾扑救与特殊灾害事故处置的多功能化学侦检消防车、新型化学氧消防作业呼吸器、新型破拆工具组等消防现场侦检、应急指挥、特种防护、火灾扑救、消防破拆、应急救援、高效洗消等系列装备;开发特种灾害事故处置消防应急指挥系统、石油化工灾害事故处置辅助决策系统; 研究森林灭火机动式管线系统快速展收、快速投运、自动水力布站及运行调度等关键技术;开展上述技术装备的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在特种火灾扑救与特殊灾害事故处置技术装备方面全面实现国产化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装备不少于20种;化学侦检消防车具有快速取样、固定便携侦检、远程监控、小型快速洗消、离线多层次复合相关地理信息反馈等功能;石油化工火灾智能处置装备具备火灾定位、智能判定及流量自动调节功能,消防炮最大流量200L/s、射程120米;机动式森林灭火远程供水系统,输送距离不小于10km,输送流量40m3/h以上。装备类成果在不少于20个省的公安消防部队开展试点应用,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不少于6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8项。

有关说明: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

6.6 无人应急救援装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无人应急救援装备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面向灾害伤员转运与救援,研究地面无人救援机器人伤员自主搜寻与定位、复杂环境认知与自适应运动、大负载柔性机械臂、远程诊断和急救、特种环境防护等关键技术;研究远程空中应急无人机气动设计、导航与通信、自主起降等关键技术;研究海上救助无人船恶劣海况适应性设计、面向多种遇险目标救助执行器设计等关键技术。

考核指标:建立无人应急救援装备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研制载荷不低于150公斤的伤员抢运机器人,具备野外自主定位与导航、伤员自主搜寻、数据通信与遥操作、双臂协调操作等功能,并在地震、消防等救援队伍应用示范;研制续航时间不低于24h、载荷10kg~20kg的远程空中应急无人机,抗风能力不小于5级,并在测绘、民政、能源等部门应用示范;研制能适应5级海况、航速不低于10节、航程不小于10海里的海上救助无人船平台,并在海上救助部门应用示范。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不少于10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

[1] [23 [4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