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智慧城市的建设方法
智慧城市的建设必须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稳步推进,不可盲目建设。按照先分析后设计,先规划后实施的思想,我们把智慧城市的建设分为五个步骤进行,即:定位设计实施评价推广。这五步,必须有条不紊按序进行,前面一步是后一步的基础,必须把前面一步工作做好、做扎实才可进行下一步工作,以保证智慧城市建设的每一步有章可循,切不可冒进图快。
定位
每个城市都是有生命力的,每个城市都具有自身的历史、文化和特色,在建设智慧城市之前,必须做好城市本身的定位分析。根据城市自身的特色和现状,以城市中长期发展规划为指引,找准定位、突出城市的个性和文化,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符合自身实际的智慧城市建设的愿景目标、建设路线等。避免照搬、照抄其他城市的建设方案。
设计
根据定位分析的愿景和目标构建智慧城市的总体架构,优先选择涉及民生和社会热点问题、对产业升级转型有较大促进作用、能够提升城市运行效率的重点项目进行设计。构建智慧城市的标准体系,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标准化支撑,保证试点工程建设健康、有序地开展。构建全面的安全防护体系为智慧城市打造坚实的安全之盾。建立相应的政策措施和管理机制,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实施
在做好总体设计和规划的前提下进行智慧城市的建设实施,实施过程中针对各个项目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投资运营模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智慧城市建设;借助市场力量进行项目的运营和运维,带动本地服务业发展;如需政府投入,尽量采用“建设-转移”的方式,减轻财政压力。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运营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组织管理模式,在智慧城市建设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
评价
智慧城市的评价是检验智慧城市建设成果的环节。智慧城市的评价可以从绩效和效益两个方面进行,绩效评价对“智慧城市”建设成果进行量化计算;效益分析从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促进方面考量智慧城市建设的价值。
推广
智慧城市建设之后,将从内生和外延两个层面产生辐射推广作用。将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效应、智慧建设的理念辐射到周边;通过应用示范带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推广,推动相关行业的智慧化应用。
(三)智慧城市的建设内容
1.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
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包括信息、交通和电网等城市基础设施。
现代化的信息基础设施就是要不断夯实信息化或智能化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公共平台,建设高速宽带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让市民充分享受到有线宽带网、无线宽带网、3G移动网等带来的便利。
此外,还要推进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管网等城市基础建设,推进实体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相融合,形成高度一体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
2.智慧城市的资源管理
智慧城市的资源管理是通过对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的智能管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借助物联网、传感网等新技术,努力通过能源生产、储运、应用和再生等环节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节能环保、生命科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打造全球领先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
3.智慧城市的公共服务
通过加强就业、医疗、文化、安居等专业性应用系统建设,通过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有效促进城市公共资源在城市范围共享,积极推动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协调高效运行,在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推动城市发展转型升级。
4.智慧城市的产业体系
智慧城市的产业体系是通过打造以物联网、云计算、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产业为代表的智慧信息产业、以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智慧服务业、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智慧工业、以设施农业和精准农业为代表的智慧农业,提高信息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智慧城市建设带动智慧产业发展,以智慧产业发展支撑智慧城市建设。
5.智慧城市的安全保障
智慧城市的安全保障既包括信息安全保障,也包括城市公共安全保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主要包括网络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以及应用系统安全等,依赖的安全技术包括密码技术、身份认证、访问控制、虚拟专用网和公共密钥等。城市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包括安全网络视频监控、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等,为预防和打击各种妨害社会公共安全的犯罪活动、保障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提供了保障手段。
6.智慧城市的人文建设
智慧城市的人文建设包含六个方面:一是培育具有现代素质的市民。市民要不断增强城市意识、开放意识、法制意识和现代生活环境意识,促进一个城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精神风貌。二是建设具有个性的城市形象文化。城市形象文化主要包括城市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时尚的外观形象,要讲究城市的整体和谐和审美情趣,有文化个性和艺术感。三是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是一个城市文化个性的生动体现。四是形成若干个著名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或艺术团体。教育是文化的基础,科技是文化的精华,艺术团体是文化的结晶,这三者是衡量一个城市文化水平高低的关键性指标。五是推进城市的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既可以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也可以极大地提高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六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智慧城市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内容。
(四)智慧城市建设的保障措施
智慧城市建设亟需政府出台相应的优惠扶持政策,加大投入力度。相关政府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事关城市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来谋划部署。要站在发展知识文明的战略高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全局高度、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构建区域竞争新优势的现实角度,充分认识“智慧城市”建设的重大意义,统筹谋划部署,着力抓好“智慧城市”相关试点工作。
制定“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推进计划。要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成立专门编制规划小组,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认真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思路、任务和工作举措,形成“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方案,提出可行的系统建设计划和工作任务。研究出台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措施。政府要出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性政策意见,完善相关税收、财政、用地等政策,建立新一代信息产业发展指南,鼓励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建立“智慧城市”建设的财政专项资金,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
加大借力发展和对外合作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利用市场机制扩大社会资本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智慧技术创新和产业支撑体系。重视省部合作,创建国家、行业标准,合力推进智慧城市相关标准的研制。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加强与电信运营商的战略合作,创新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进一步做好“三网融合”及物联网相关机构和项目的引进和实施。加强智慧产品和技术应用推广培训,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普及化大众化。
加大智慧城市建设的试点力度。充分发挥现有试点城市的示范作用,在信息化基础较好的部分城市扩大试点范围,促进智慧城市创建与信息技术、信息产业创新的互动发展。大力开展智慧应用体系以及居民信息应用能力建设,加快形成产业发展高端化、社会运行管理高效率、居民生活高品质的具有较强辐射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的智慧城市。着力探索构建政府、企业、市场等在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中的关系,尤其是要大力推动商业模式、服务模式创新,努力走出可持续的智慧城市建设路径。
五、智慧城市评价体系
“智慧城市”评价体系是由一套科学系统的评价指标构成的,是对“智慧城市”建设成果进行量化计算、科学评测的方法体系,是检验智慧城市成果的具体体现,将起到引领、监测指导、量化评估等作用。
(一)智慧城市的评价体系及评价模型
对智慧城市的评价是以城市信息化测评为基础的,因此需要分析城市信息化测评的方式和方法,以便在此基础上研究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智慧城市评价体系首先需要客观地评价智慧城市发展的效果,客观地评价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的正确性。
金字塔式的评价模型把信息基础设施、智慧应用和支撑体系作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评价指标。其中,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智慧城市这一目标的基础,海量的智慧应用开拓则是一条有效路径,而支撑体系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保障。智慧城市价值实现主要评价智慧城市整体综合功能满足人与自然健康发展的程度,最终目标是实现城市资源能源清洁高效、自然环境健康宜人、基础设施完善舒适、社会环境和谐文明。
(二)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确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城市智慧化的一个核心和关键的环节。指标体系涵盖是否全面,层次结构是否清晰合理,直接关系到评价质量的好坏。智慧城市建设效果的分类涉及到诸多方面,要对其进行合理地评价分类,必须建立完善的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信息基础设施、智慧应用、支撑体系、价值实现四大类指标,通过这四大类指标形成以基础网络建设、公共支撑服务体系建设、智慧应用等为导向的智慧城市评价体系,反映智慧城市价值实现的程度。评价指标的选取应遵循几项原则:
可采集性:指标的历史、当前数据的采集是容易和科学的;
可加性:指标可按区域划分进行数据采集和汇总;
认知性:指标的数据来源具有可靠的依据,指标体系衡量结果能得到认可;
代表性:指标可较全面反映某个方面的总体发展水平;
可比性:不同城市间、城市不同历史阶段可根据指标进行科学比较;
可扩展性:可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对指标体系内容进行增减和修改。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总体可分为信息基础设施、智慧应用、支撑体系、价值实现四个维度,包括19个二级指标、57个三级指标。本指标体系统筹考虑了城市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综合竞争力、政策法规、绿色低碳、人文科技等方面因素,还包括了智慧化交通管理、医疗教育体系、环保网络以及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市民文化科学素养等软件条件。通过该体系,可将抽象的智慧城市具体化、指标化,形成鲜明的导向,确保城市管理更高效、城市环境更宜居、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建设智慧城市绝非朝夕之功,而编制智慧城市指标体系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智慧城市评价指标编制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修改、完善的动态过程,此外各指标在智慧城市发展评价中的权重也是一个动态调整过程,今后还需要根据对智慧城市认识的深化以及建设智慧城市的实践,适时对指标体系进行动态调整。具体的指标在评定不同城市以及城市的不同阶段时可能会有不同,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结束语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大工程,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目前智慧城市还处在探索阶段,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通过政府、企业和市民的共同努力,一定能迎来健康的智慧城市的发展,实现“发展更科学、管理更高效、生活更美好”的愿景。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