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战中,为了减少人员感染的风险,基于自动化、机器视觉等技术的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产品设备被大量应用。机器人还参与了美国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治疗过程:该患者被送至隔离室内,由医生通过机器人进行治疗。
在这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战中,为了减少人员感染的风险,基于自动化、机器视觉等技术的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产品设备被大量应用。
机器人代替人提升隔离管控水平
以机器人为例,疫情之下,消毒成为各公共场所的重中之重。目前,在武汉疫情中心多家医院,以及上海仁济、肺科医院、中山医院、华山医院、温一、温州六院等最前线战场,都有相关的机器人在全天不间断使用。
例如在武汉同济天佑医院和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通过5G云端医护助理机器人、5G云端消毒清洁机器人、5G云端送药服务机器人和5G测温巡查机器人承担远程看护、测量体温、消毒、清洁和送药等工作,有效减少人员交叉感染、提升病区隔离管控水平。
尤其是在医疗防护物资紧缺的情况下,针对隔离诊区等高风险区域,采用机器人等“不接触式的面对面沟通”的就诊方式可以降低医患交叉感染的风险,提高院内专家会诊的效率,节约医疗资源。
广东省人民医院引进的集成无人驾驶技术的机器人,可实现自主开关门、自主搭乘电梯、自主避开障碍物、自主充电等功能,在医院中承担送药、送餐、回收被服和医疗垃圾等工作,降低了临床工作人员交叉感染的风险。
除了医院,另外,随着各地返程高峰的开始,各地疫情防控警力部署趋于紧张,尤其是在各高速公路收费站、国道、省道设立的防疫检查站,成为城市联勤检疫的第一道防线。
深圳本着“逢车必查,逢人必检”的原则,对入深人员及车辆信息进行全覆盖检查登记。在深圳各重点检查站,引入了优必选科技5G机器人义警“黄田田”充当高速检查站义警,可以实现全天24小时提醒过往司机提前扫码登记,可以节省4名警力,减少人员近距接触带来的感染风险。同时,“黄田田”还可以进行疫情广播宣传,减轻警力压力。
优必选科技警用巡视机器人“建国”驰援新冠肺炎疫情深圳防控一线
检查站引入的优必选科技另一款警用巡视机器人“建国”通过全天候全时段自动化巡逻与现场实施
监控,使用优化解决方案与技术,实现了对口罩状态下人员的有效识别与溯源,分担民警、辅警等一线工作人员的巡逻任务。“建国”在高速公路防护重点地区24小时不间断自动运行,实现动态体温检测,降低一线人员被交叉感染的几率。同时,该巡视机器人还可以使用警用PDT加密数字集群网络,从指挥中心直接发起对现场的指挥、处置,指令时延小于200毫秒,加快现场的反应速度,对疑似病例进行及时拦截。
无人机巡逻照明,立奇功
无人机的价值在疫情防控中的价值得到更大的挖掘。
在多地的疫情防控宣传中,“无人机+小喇叭”成为当红模式,各地主动对接高科技手段,运用无人机助力疫情防控。除了喊话式移动传播防疫知识,在一些地区的疫情防控中,还配备了兼具红外线热成像
镜头的无人机,可实现远程测量居民体温,避免接触引发的感染,以便更好地开展疫情防控的日常登记和摸排工作。
疫情之下,往日以播撒农药和消毒杀菌为主要用途的植保无人机,成了全国各地广大农村乃至城区防疫消杀工作的“超级神器”。装药、起飞、喷洒,在各地加强消毒措施中,无人机在城市村庄上空无死角全方位地进行特殊的集中喷雾消毒作业,效率高,喷洒均匀,短时间内更加彻底地完成消毒防疫工作。
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战役中,一大批媒体人甘冒风险身赴一线,不间断地报道各方面的现场情况,这其中也有不少用无人机拍摄的航拍镜头画面。尤其是全国网友“云监工”的火神山、雷神山两家医院的工地建设情况,很多画面镜头基本都是由专业的摄影师、摄像师用无人机每天拍摄和发布的。通过航拍及延时摄影等方式,不仅用无人机视角记录下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施工进展,充分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基建狂魔”们创造出的“中国速度”,更以影像的方式帮助世界记忆这场疫情中贡献者的身影。
在医院场地赶工建设方面,照明无人机也派上用场。例如,为帮助雷神山医院夜间赶工,浙江一家专业智能装备公司捐赠的6架照明无人机停留在50米的高空,每架不仅可以照亮6000平方米的范围,而且持续照明10小时,移动性好,可自由变换角度,从而实现立体照明,对夜间加快施工进度大有帮助,成为了这次施工主力照明系统的有力补充。
更多的场景也正在被科技的力量所解决。例如,结合应用广泛的智能摄像头和人脸识别算法,可以自动识别在公共场合没有佩戴口罩的人并加以劝阻;通过“疫情地图”,可以看到疫情爆发后各区域人员去向,更精准地追踪了解可能感染者的出行轨迹;通过自动化系统、远程教育/办公平台,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对生产、生活、学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