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脑”以城运中心为载体,通过对综合数据的智能分析,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与物联网、视联网、数联网等感知平台对接,建设完善“神经元系统”,判断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迅速“对症下药”。
超大城市管理是一个世界级难题。世界上有很多超大城市都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遇到了环境恶化、公共服务不足等“超大城市病”,需要高效和科学的管理系统来维持城市有序运行。社会治理,千头万绪;社会治理,事无巨细。如何通过社会治理提高百姓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上海,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上探索向前。
走进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巨型蓝色电子显示屏占据
监控大厅一整面墙。时间滴答一秒,屏幕上的浦东全境动态信息地图就闪动一下。1200多平方公里的浦东大地上每天发生的点滴“故事”,都在这个“城市大脑”上显现。浦东景区客流、交通拥堵指数、生活垃圾处置等城市运行数据实时监控;工地不文明施工、空气污染、噪音扰民等50多个智能化场景分析在线运行;当日的超期工单、不满意工单和整改进度一并滚动晾晒。
“城市大脑”以城运中心为载体,通过对综合数据的智能分析,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与物联网、视联网、数联网等感知平台对接,建设完善“神经元系统”,判断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迅速“对症下药”。
陆家嘴有“高楼三件套”,而浦东“城市大脑”也有“三件套”。浦东为2000多户高龄独居老人免费安装了“居家安防三件套”——烟感检测、燃气探测和一键报警。老人家中起火了或者发生燃气泄漏,都会第一时间报警,随身带的
紧急按钮可以让老人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及时求救。
当前,共享单车在解决城市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车辆乱停放等难题。大屏幕上,一张热力图实时呈现了整个浦东的单车分布情况,每一个街镇的单车辆数和泊位数一目了然。这是城运中心与6家在浦东运营的共享单车企业共同探索开发的协同治理平台。当供需失衡时,系统自动报警,并推送给单车公司和属地城运分中心,进行搬离或补充。
再以施工安全为例,浦东现有的1356个工地的监控视频已经全部接入“城市大脑”。浦东城市管理智能化提升工作组负责人徐惠丽介绍说,没有戴
安全帽,质监站和工地的负责人是负有监管责任的,如果该工地被多次发现这类问题,建交委就会采取行政处罚措施。
实时大屏幕背后,是“城市大脑”24小时全天候、全覆盖运转。浦东的“城市大脑”整合了109个单位、431个系统、308万智能水电气表、近4万物联感知设备。通过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与物联网、视联网、数联网等感知平台对接,建设完善的“神经元”系统,让城市更安全、更有序、更干净。
城运中心的大屏幕右侧有一个联系指挥组。如同完整的人体结构需要一个集中处理各种信息的“大脑”,也需要灵活的“四肢”来协同运作。由来自浦东新区各部门派出干部组成的联系指挥组,就是浦东“城市大脑”的“四肢”。
“简单常规的情况,可依靠系统自动完成派单和处置,但遇到疑难杂症,就需要我们来对接。”王沛是浦东新区环保市容局派驻在城运中心的负责人,在她旁边,有来自交警、城管、消防等各个部门的负责人。每个人面前有两台电脑,他们实时监控着屏幕,出现复杂的突发状况时,他们就跨部门协同作战。
哪里的消防车道被堵占了?哪里缺了窨井盖?哪里的老人需要帮助?遍布全区的311.8万个物联感知设备实时掌控着这座城市运行的“脉搏”,一旦识别到信息异常,会在一秒钟内传达到“城市大脑”。发现有破坏市容的乱涂写、乱张贴行为,只用了3分钟,浦东网格中心就迅速处理完毕。
不仅如此,楼上扔下一个废弃瓶子,高空抛物摄像立刻能定位是哪门哪户;电梯口的显示屏实时更新进出小区的车数、人数、水质信息、电瓶车轨迹安全等。目前城市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难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浦东新区把大数据视为宝贵资源,打通信息孤岛,“浦东政务云”下有四个枢纽中心:城运中心、党建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中心、市民服务中心,海量数据再造了政府服务全流程闭环,精准把握城市24小时的“脉搏”律动。
相比技术的“硬件”,更见城市治理功底的是人。城运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城市“管理”,到“治理”,再到“智理”,体现了新区社会治理思路和能力的提升。
城运中心集合城市网格化管理、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公安等职能部门,成立实体运作机构,实行上下指挥“联勤”制度,16位指挥长经考核上岗,他们的职责不仅仅是上传下达,而且需要具备研判能力和处置能力,第一时间发出预警,形成闭环式的应急处理方案。
浦东构建城市大脑,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管理新路子。未来城运中心还将不断深化数据来源,在优化平台的基础上加入多维度的数据分析,让智能推送更精确,处置更高效;还要把更多基层管理智慧和力量凝结到这个平台上来,提升政府的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