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 > 正文
武汉坚持“五治”融合打造智慧社会治理
2021/8/9 10:06   法安网      关键字:武汉 智慧社会治理      浏览量:
武汉将继续坚持“五治”融合,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为全面建成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作出更大贡献。
  在近日结束的“2021政法智能化建设技术装备及成果展”上,湖北省武汉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罗平围绕智慧治理主题,作了超硬核的经验分享,介绍了武汉按照中央政法委关于政法智能化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部署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大融合建设、智能化应用、安全性发展,做的一些积极探索。具体做法有以下3个方面:
  紧盯融汇贯通
  构建智慧社会治理全要素时空数据中心
  一是纵横结合深化数据共享。畅通市、区、街镇、社村、网格五级纵向数据,联通公安、民政等42个行业领域的数据,形成网格员采集、部门共享、政务服务、网络抓取、物联感知等多源数据汇聚方式,建立集数据采集、存储、治理、分析、管理和应用服务于一体的社会治理数据资源池,形成数据共享、能力共用的智慧社会治理生态,全面赋能社会治理。
  二是时空结合打造立体底板。基于智慧武汉时空大数据平台,针对社会治理“人、地、事、物、组织”数据多源、异构、非空间的特点,以空间网格为单元进行社会治理块数据融合,构建以“人-地-房”时空大数据体系为核心,关联事件、企业单位、城市部件、泛在环境等多元要素的标准化、空间化、网格化的立体数据底板。
  三是建用结合组建全息模型。将用户画像技术与社会治理相结合,利用标签化结构,对不同数据进行重新组织,形成基于全息画像模型的时空大数据标签库,为社会治理指挥研判提供基础分析模型。
  紧盯精准高效
  建设智慧社会治理全流程风险防控体系
  一是突出重点防范在先。针对重点人、重点区域,搭建基于视频专网的多维感知物联网,叠加动态人像识别、车辆卡口、WIFI嗅探、电子围栏等设备,结合居民区电量、烟感、消防栓、窨井盖等监测信息,建立云家谱、关系人亲密度、多维活动轨迹、同住同行人员等分析模型,形成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比如,疫情期间,通过与药店购药信息共享,及时对采购发热、感冒药的居民进行健康回访,并运用物联网门磁设备和智能人脸门禁,实时监控居家隔离人员状态。
  二是注重研判预警在前。汇集全市矛盾纠纷、公众信访、网上舆情等相关情报资源,实现交通拥堵、人员聚集、人流流向、治安风险、社会态势等智慧指数应用,形成社会治理安全态势感知、事件分析、追踪溯源能力,及时发现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趋势性问题,推动平安稳定工作由被动调处向主动化解、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的转变。
  三是强化调度处置高效。以视频会议视频监控、语音通话、短信等融合通信技术为支撑,建立集日常工作过程监管、重大节点维稳保障、突发事件紧急处置等功能于一体的指挥调度平台,形成横向连通市公、检、法、司、安各部门,纵向直达社区网格和政法干警的扁平化指挥调度应用模式。在依法处置的同时,做好舆论引导和社会面管控工作,优化矛盾案事件处置闭环管理、满意度评价等环节,进一步提升工作效能。
  紧盯为民便民
  打造智慧社会治理全方位政法供给链条
  一是推进执法司法“一站式在线服务”。加强“智慧公安”建设,通过“一局一微一窗”,推动网上审批及便民服务。加强“智慧法院”建设,在率先建成分布式并行计算架构的大数据分析系统和智能辅助办案系统,通过“数字法庭”实现在线庭审。加强“智慧检务”建设,一站式检务服务大厅整合形成集控告申诉、民行办理等多功能线上大厅综合对外服务窗口,卫星遥感数据、区域链技术成为办理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类案件的有力支撑。
  二是创新公共法律服务“24小时不打烊”。上线社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法指针”系统,构建线上线下全天候法律服务体系,让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线咨询、远程调解,打造了跨时空、跨地域的全新解纷“武汉经验”。运行5个月以来,武汉市线上入驻律师等法律工作者7300人,接受咨询30万件次。
  三是建设基层治理“指尖上的群众家园”。以“武汉微邻里”为基础,按照“门户+矩阵”应用模式,融合“一码互联”30余个矩阵服务,推动社区基层应用服务一体化。通过党建引领、政务服务、生活服务、文体服务、法律服务、志愿服务、党员服务的“16”服务微场景,支持基层组织、人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推动形成全社会自治、共治新格局。
  创新引领发展,科技赢得未来。
  武汉将继续坚持“五治”融合,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为全面建成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作出更大贡献。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