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青岛:让百姓安全感更加充实
岁末年初,各类矛盾纠纷和案件事故易发多发。1月2日,元旦小长假过后的首个工作日,市公安局启动为期3个月的“清场”“铁拳”行动,深入排查整治社会治安、道路交通和火灾等方面的安全隐患,打出“五记重拳”严防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回潮反弹。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一年来,全市政法综治部门牢固树立、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青岛。
完善防控体系,筑牢平安建设基石
2017年11月16日18时52分,城阳公安通过新浪官方微博发出通报,称城阳警方于16日18时许,将犯罪嫌疑人李某吉、李某植、金某今、李某华全部抓获。这也意味着,发生在城阳区、社会高度关注的杀害一家四口案件,不到两天就宣布告破。
案件迅速破获,与我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化图侦手段破案密切相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
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是平安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年来,我市把创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作为平安青岛建设的基础工程,从解决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入手,不断创新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逐步构建起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视频监控网建设方面,“天网”工程深入推进,目前全市有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点12.8万个,视频监控探头达33万个,基本实现城乡重点目标全覆盖,初步形成了市、区市、街道三级“封控圈”;视频数据共享和实战应用持续加强,建立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应用指挥平台,通过视频监控破获案件数占破案总数85%以上。
——社会面防控网建设方面,按照“平战结合”原则,建立以指挥中心为龙头的动态巡控体系,特警、PTU、交警和其他巡逻警力24小时巡防巡控,去年投入社会面巡逻力量超过265万人次,处置群众报警求助110万余起;发展群防群治力量,开展社会面大巡防,通过群众有奖举报、表彰奖励见义勇为人员等畅通群众参与渠道,目前,全市群防群治力量达到7.6万人。
——网上治安防控网建设方面,推动落实网络实名登记制度,建成启用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依托市反电诈中心严厉打击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并把电信网络诈骗全部立为刑事案件侦办,去年成功劝阻受骗群众4300余名,挽回和避免经济损失超过1.2亿元。
……
为进一步筑牢平安建设的基石,我市还加强基层综治组织建设。目前全市街道(镇)综治中心建成率达80%以上、社区综治中心建成率达60%以上,全市社区(村)划分综治基础网格26734个,配备网格督导员6489名、专兼职网格管理员26734名、网格信息员57764名。
2017年,我市群众安全感和治安满意度实现连续6年稳步提升,市民代表在“三民”活动中对14个领域的政府工作进行评价,社会治安满意度最高,达96.87%;在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的中国最安全城市排行榜中,青岛位居第二,成为内陆安全感排名第一的城市。
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矛盾纠纷化解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重要途径。
2017年,全市政法综治部门大力推进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改革创新,构建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体系,积极推进诉调联动、警调联动,确保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
治安案件“警调联动”是我市调处民间纠纷引发的治安案件的创新举措。去年10月13日,胶州市公安局营海派出所接到报警:九龙街道周家村一饭店里,客人饭后没钱结账与店方发生纠纷。值班民警出警了解情况,但调解无果。随后,民警将案件移交给街道调解委员会驻营海派出所人民调解室调解,最终涉案双方达成协议,握手言和。
矛盾纠纷化解,是平安青岛建设的一个缩影。如今,我市已建立起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司法调解为主导、行政调解为补充的多元化调解工作格局,仅去年就化解矛盾纠纷1.3万起,调处成功率达98%。同时,构建了社会心理服务“一核三元”模式,即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和“疏导、干预、宣传”相结合的社会心理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师和律师等专业人士作用,释法解惑、疏通心理,从而消除误会、避免盲从、化解矛盾。
使命重在担当,实干铸就辉煌。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2017年,通过诉调对接机制,全市91%的交通事故纠纷、70%的劳动争议纠纷、60%的物业纠纷通过非诉方式化解;建立街道(镇)劳动争议调解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155个,配备专职调解员607名,年调处行业性、专业性纠纷4268起;深化仲裁制度改革,充分发挥仲裁、行政方式解决各类民商事经济纠纷的专业权威优势,推动相关案件通过仲裁终局方式结案,受理各类纠纷2662件,标的额62.14亿元,同比增长70%和54.2%……
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协同联动、聚力共治。目前,全市27家群团组织建立纠纷调解、权益维护机制,112家较大行业协会和11669家社会组织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127家大型企业设立矛盾纠纷调解室,1064个社区(村)配备律师或法律工作者,促进矛盾纠纷就地解决。此外,各区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建成运行,112个街道(镇)、543个社区(村)依托综治中心建立起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矛盾纠纷化解基础防线得到巩固。
强化法治保障,巩固平安创建成果
法治是推进平安建设的根本保障,没有法治基础的平安是“易碎品”。
近年来,全市政法综治部门不断强化法治观念,自觉把平安青岛建设纳入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全局中来谋划,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平安建设,努力打造平安青岛建设“升级版”。
以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试点为例,我市在全省率先制定了《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和《关于开展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的具体办法(试行)》等,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各级法院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审结案件1894件1990人,占同期审结案件总数的44.7%,一审服判率和检察机关认罪认罚案件量刑建议被采纳率分别达到98.3%和98.5%。
在平安建设进程中发挥法治的引领和保障作用,青岛还有不少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坚持把推行“阳光政法”作为全市政法工作的重点任务,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在全市政法系统推行“阳光政法”的意见》《全市政法系统新闻发言人制度》《司法公告制度》等系列制度文件,开通“平安青岛”微信公众平台,构建起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执法司法新机制;紧紧抓住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的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环节,制定《社区矫正调查办法》《执法责任倒查工作实施办法》《执法责任档案制度》,推进执法办案标准化、流程化、责任化,预防和减少执法司法行为的随意和偏差;探索以科学考评倒逼执法司法责任落实,建立执法办案稳定风险评估防范、执法办案质量点评、重大执法活动备案等机制,预防和纠正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在全国率先开展通过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工作,制定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群众依法逐级走访工作细则等10余项制度规定,推动2批30个市政府职能部门形成各领域责任清单,推动矛盾纠纷进入法治轨道解决……
此外,在打造过硬政法队伍方面,市委政法委还制定《青岛市政法干警业务培训考核制度》,强化政法干警业务素质;制定《关于加强政法队伍管理教育工作的意见》《政法干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政法干警廉洁从政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一岗双责、执法考核、错案追究等一系列监督制约制度,促进队伍建设法治化规范化。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