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 > 正文
物联网时代加快人“符号化”的进程
2012/10/16 09:16   CPS中安网      关键字:物联网,生物识别      浏览量:
作为物联网发明者和应用主体--人,应该而且必然要融入物联网的运作之中,成为物联网中的一个具有特殊符号的元素,最终形成物体与人之间的有效互动,确保物联网M2M、M2H(machingTOHumen)等预期功效的实现。


3.1.3虹膜/面部特征识别

依据各人虹膜/面部特征点具有差异性特点,以采集和比对的技术也获得相应领域的应用。目前随着社会应用各类环节对于身份识别速度与准确性要求的不断提高;随着面部整形、面部套模、眼部可佩戴角膜等对抗性行为的递次出现;这些技术在高等级应用中,采信度方面也面临巨大挑战。

3.1.4小结

以人体表面固有生物特征作为识别依据的相关技术已经获得较广泛的应用,但其可普及性和采信度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

3.2生物识别的依据由外形特征向内部特征转移

当前相关的技术发展趋向是,采集人肌体内部组织或器官特性等深层次生物特征作为识别依据,这些人体深层特征信息的提取与比对,由于可实现准确、快速、防伪度高的核定人员身份新模式得以迅速成长。由于这些方法所采集特征要素深入人体内部,其特征的变异性不大,从而不仅可以实现准确区分个体间细微差异;而且具有更强的抗御恶意模仿的能力。

3.2.1真皮层特征识别

以真皮层对于特定波长光线产生反射的特性,采集手部或相关部位真皮形状作为人的生物特征。此技术的防复制能力明显高于指/掌纹特征识别技术,只要相关取样部位受损程度不大,未伤致真皮形变,就可以实现快速而更准确的识别。

3.2.2静脉特征识别

以特定波长光线被体内特定物质吸收原理制成传感器,采集指/掌等相关部位静脉分布形态作为特征识别依据,由于指/掌或者的静脉位于肌体深处,在生长定型之后不会随年龄增长发生明显变异;目前的技术在读取静脉图形时,需要同时取决于静脉几何形状和内部供血两个条件,因此伪造难度极大。除非发生重度创伤,导致静脉受损或者截断,其余的因素不会对准确识别产生影响。当然在长期提拿重物之后需要短暂恢复,另外还需要应对环境温差大的条件下静脉图形相应的差异。

3.2.3手部形状或骨骼特征识别

以二维或三维的手部图形作为识别特征,由于各人手部特异性显著,且验证操作方便,可以实现快速及准确的识别;需要应对的问题:年龄导致的变异及恶意佩戴特别定制的改变手型的特质手套。

以特定波长电磁波对人体组织穿透能力的差异,显示手部骨骼图像作为识别特征,可以完全排除上述手部图形识别的可能影响性因素,但是需要考虑特定波长电磁波对受检及检验者人体组织的辐射损害因素,以及需要应对推广过程中的心理抗拒。

3.2.4视网膜/眼底血管特征识别

以光学装置采集视网膜/眼底血管分布形态,由于采集部位比较虹膜更具内在性,所以防伪效果显著;但是存在随年龄增长或相关病变引发识别特征变异的可能。

3.2.5发声频谱

以声-电转换装置采集声带发声频谱特征识别,由于此方式涉及到人体内在发声器官--声带的构造,防伪效果显著。

[12 [3] [4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