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防行业网

首页 > 行业研究 > 正文

2008年安防产品市场发展研究报告
2012/5/31 11:44:00   中国安防行业网      关键字:安防产品,研究报告      浏览量:
由于目前安防需求的基数已比较大,因此相同速度下的需求总量已相当可观。市场竞争将日趋理性化、规范化,竞争的热点将逐步转向产品创新及品牌、质量和服务的提高等方面。市场日趋国际化。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1.2008年安防产品市场发展概述

    2008年,中国安防市场仍在以超过20%的速度快速增长。

    2008年中国安防产业的发展,除了整个中国经济环境,以及人们对安防意识不断抬头有关系外,主要归功于近年来国家一系列大项目如“平安城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的推进。从应用市场来看,平安城市仍是较大的增长点;金融、交通行业步入建设高峰期;轨道交通、机场、森林防火、厂矿等领域潜力巨大。二、三线城市的市场需求开始放量增长。

    2008年安防产品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如政府机关、道路交通、教育、金融、电信、石油、电力水利等),智能建筑、大型公共场所、工厂企业、商场、新型社区等大量增加,新增需求点越来越多。

    技术方面,IT浪潮正在席卷整个安防领域,监控、门禁、防盗、对讲等产品都在彰显“网络”、“联网”、“远程”、“智能”;特别是平安城市建设的需求及许多IT企业如中兴、华为、H3C及联通等的介入更加有力地推动了基于IP的大型远程网络监控系统及产品的发展,相应的解决方案也越来越多;考虑施工及成本因素,入侵报警、楼宇对讲也加快了网络化进程。

    2008年整个安防产业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状态,甚至已呈供大于求态势。与前两年相比,中国安防行业现有从业企业(含工程商)数量应该变化不大,约15000家左右,人员100来万;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地区仍为三大安防产业集群。

    2008年中国安防产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在中高端市场,占据传统高端市场的国外品牌也开始向中端市场出击;在低端市场,由于进入门坎较低,堆积了大量国内安防企业,致使杀价现象尤其明显;市场竞争层面而言,也全方面展开,除了功能、质量,价格、服务也作为竞争的重要因素。就地域而言,越来越多企业开始重视二、三级市场的开拓,致使二、三级市场竞争也进入白热化状态。

    基于安防产品应用领域的越来越广泛的原因,2008年安防产业市场细分越来越明显,这也引起了营销模式的转变,安防企业一改传统坐地卖货的方式,主动出击深入如工矿企业、小区楼盘、医院、学校、酒店等各行业客户,主动去越贴近用户,面对面听取、了解用户的细致需求,为各行业客户个性化的需求提供专门的系统解决方案和独具特色的产品。

    与前几年比较,2008年中国安防产品各个子系统销售情况及用户情况方面,变化不是十分明显。就销售区域而言,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占据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它地区的市场份额加起来也不到30%;就安防系统几个子系统而言,监控系统的规模总量仍然遥遥领先,占据了50%或以上比例,基本上与门禁系统、报警系统、对讲系统的总合持平。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防盗报警、楼宇对讲为主要细分设备市场。

    监控系统高端市场仍以传统的国外品牌占据优势,其中DVR国内品牌却占据了绝对垄断优势;对讲系统市场以国产品牌为主,联网型对讲产品基本取代了原有单机产品,可视对讲也基本超过非可视对讲产品;但与彩色对讲产品相比,黑白对讲产品仍处于绝对优势;防盗报警市场仍以国外产品占优势(美、日、韩、港、台、德国、以色列),市场需求趋于多样化;门禁系统中高端市场国外品牌与国内品牌各分秋色,低端市场基本被国内品牌垄断,联网型门禁系统基本完全代替了独立型门禁系统集成度越来越高。

    2008年中国安防产品出口市场发展比较平稳,但受美元贬值及整个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大环境影响,众多厂家对于外销变得更加谨慎。

    1.1市场规模

    2007年,中国安防产品市场销售总量(出厂价,不含工程,不含防盗门、保险柜等实体防护,也不计厂家、经销商、代理商重复计算)约250多亿元。

    按照安防系统各子系统销售总量比例估计,监控系统市场销售总量应在120~150亿。

    门禁系统(包括一卡通系统)市场规模约25亿人民币。

    报警系统市场规模约25亿人民币。

    对讲系统市场规模约18亿人民币,其它产品约15亿人民币。

    2007年安防市场的成长率超过20%,而大多数企业销售额增长率都与市场同步。

    2007年中国安防产业的发展,除了整个中国经济环境,以及人们对安防意识不断抬头有关系外,主要归功于近年来国家一系列大项目如“平安城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的推进。

    2007年是平安城市建设的高峰年。总的来说,2007年全国22个试点城市的平安建设进入建设中期,国家确定400多个“3111”工程试点建设也进入高潮。很多城市都大规模上监控点。如北京“平安首都”80%项目都在2007年底完成。

    2007年安防产业竞争也异常激烈,在认定安防产业向IT化、IP化逼近的绝对发展趋势后,许多IT企业如中兴、华为、H3C、EMC、DLINK、上海贝尔、清华同方、神州数码等等。此外,由于平安城市等大型监控联网项目的出现,电信、网通等通信运营商业在网络监控市场开始了大动作。

    平安城市吸引了各大通信运营商的加入,因此很多传统安防企业除了直接参与到平安城市项目,也积极寻求与通信运营商展开合作。2007年,在机场建设方面,掀起一场航空热、许多机场都在新建或改扩建。随着3111的推进,平安城市建设的重心已经开始下移到二、三级城市。当前,京、穗、沪、深等一线城市房地产价格的日益上涨,市场竞争的加剧,其房地产的开发速度已经放缓,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开发商已开始积极关注二三线地区,如苏州、天津、杭州、成都、大连、福州、宁波、济南等城市。

    2007年是中国安防企业外销年,许多品牌走出国门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和产品利润。

    1.2供需分析

    平安城市建设包括城市治安防控、科技强警、3111工程、平安城市、平安区县、平安街道、平安农村、平安社区、平安校园、平安单位的建设和网络监控报警等,已经奠定了中国国内安防市场格局并持续影响着安防市场的供需状态。主要表现为安防市场需求的多样化、规模化和信息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仅希望市场能提供适应特定目标、特定环境使用的安防产品,而且能够提供从产品开发、系统技术集成扩展到为用户提供全面的安全防范解决方案。平安建设为安防产业提供了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主要体现在硬件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一是防盗报警、监控系统的建设,如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防盗报警产品、生物识别、智能交通监控系统等;二是各种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如住宅小区监控报警系统解决方案、城市治安防控系统解决方案、电子警察系统等等。现在这些系统的建设正由沿海、东部经济发达城市向中西部城市推进,由省会城市向地、市、县甚至城镇下沉,市场潜力巨大。

    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社会活动以及世界范围的反恐背景、各种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对安全防范行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和重要推动作用。

    总体上,2008年数字化对讲系统进入实质性应用阶段。TCP/IP技术就已经在用户市场被广为接受了。一方面,房地产商或将数字化系统作为住宅楼盘的基本配置,并以此为卖点;另一方面,供应商将数字对讲作为营销重头戏。现在10个项目中至少有2-3个要求用数字对讲,而且几乎都是由房产商自己指定。

    而今后,数字化楼宇对讲有望成为智能小区必装的设备。在新的商品住宅设计中,有的开发商把数字化系统作为今后楼盘的基本配置。

    2008年的增长率并不是基建面积出现大涨幅,而是可视对讲系统向高端升级的结果——换句话说,每户的投资加大了。彩色对讲的比重在增加,房屋的配置将越来越高档,这将是拉动整体销售额的主要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相关专题: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