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领域巨头林立 避过误区是关键
2017/10/19 09:05   数字商业时代      关键字:云计算,巨头,误区      浏览量:
近年来,阿里、腾讯、百度、三大运营商、华为等巨头企业先后开展云计算相关业务,将其作为企业发展的新增点,行业公司的技术能力、市场规模也在稳步提升。

作为下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应用之一,云计算市场前景日趋明朗。近年来,阿里、腾讯、百度、三大运营商、华为等巨头企业先后开展云计算相关业务,将其作为企业发展的新增点,行业公司的技术能力、市场规模也在稳步提升。

进入2017年以来,云计算的普及逐渐进入快车道,“上云”已经不再是企业拥抱新技术的口号,而是变成了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与此同时,云计算厂商也是闻风而动,纷纷全力杀入云计算市场,意图抓住云计算市场发展的红利,分得一杯羹。

云计算凭借自身在敏捷性、可扩展性、成本等方面的优势,正在成为企业进行IT转型的优先选择。可以说,从概念到落地,从投入到盈利,云计算市场“攻守易位”堪称是进入下半场的标志。正如Gartner所预测的那样:公共云服务市场将在2017年增长18%,总计2468亿美元;到2020年,云计算市场将增长到3833亿美元。

而从2017年的上半年中国云计算市场的发展态势看,几乎所有的云计算厂商都不约而同地瞄准了几大方向:行业、开源、安全、生态;但与此同时,云计算市场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细微的变化,这些变化,或许将决定未来云计算市场的发展。

比如,公有云尽管是大势所趋,但未必能在短时间之内一统天下;OpenStack尽管是开源流派中的重要力量,但开源显然不能与OpenStack划等号;云计算虽然是一个规模效应突出的领域,但对于长尾用户来说忠诚根本无从谈起……

尽管云计算市场发展迅速,但从目前市场的整体规模看,依然还比较小。其中,以亚马逊AWS为例,作为行业领头羊,其年营收也不过100多亿美元,只占到云计算市场整体的5%左右。目前,市场的集中度并不明显,在这样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中,谁跑得快、跑得稳,谁就能真正在云计算下半场中脱颖而出。

一、是什么让云计算企业不谋而合?

在互联网应用日渐深入的今天,“信息透明化”几乎已经成为现实;不仅如此,对于许多经典的商业逻辑,同样也更加透明。在云计算行业,不论是产品技术的创新,还是持续发展的路径,几乎都是透明的。

尤其在云计算进入下半场已经成为业界共识,几乎所有的云计算企业都意识到了下半场的关键点所在。对于行业、开源、安全、生态等四大趋势,不论是华为、新华三、浪潮等ICT企业,还是阿里云、腾讯云、京东云等互联网企业,抑或是亚马逊AWS、微软等国际巨头,都在倾全力投入。

(一)赋能行业

来自市场调研机构IDC的报告显示,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所有企业应对挑战的主要战略,预计到2018年,全球1000强企业中的67%、中国1000强企业中的50%都将把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的战略核心。

当数字化转型逐渐成为各行各业谋求转型升级的核心路径,以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开始被企业广为关注。因此,深入各行各业也成为云计算下半场的重要特征之一,几乎所有的主流云计算厂商都在谋求将云计算应用到更多的行业和领域中去,并为之“赋能”。

比如,在制造业,制造业的云端改造已经为行业带来了两方面的利好:一是云计算正在驱动制造业的智能化,除了提升生产协作效率,还有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组织方式创新;二是传统制造业面临很多积重难返的问题,生产方式的落后只是其一,销售模式、管理模式需要引入更加科学的方法。

(二)拥抱开源

对于已经进入下半场的云计算市场来说,开源已经成为核心趋势之一。目前,几乎所有的云架构都是基于开源产品的二次开发,无论是自主知识产权还是自研自建,开源已经成为云计算领域事实上的标准。

正如红帽公司总裁兼CEOJimWhitehurst所认为的那样:开源推崇的是一种社区文化。每个社区的成员,既是积极的代码贡献者,又是开源技术的使用者和推广者。他们的所有努力都是在为自己创造一个更自由的空间,一个自己想要的世界。

在云计算日渐普及的今天,许多开源的参与者和受益者都来自于企业一线,他们不仅了解企业IT应用的痛点,同时也在贡献更有针对性地的解决方案。以应用日益普及的OpenStack为例,凭借其在成本、效率、部署、灵活性等方面的优势,OpenStack部署增长率已经达到历史性的44%,在美国财富100强中50%的公司都在使用OpenStack平台,目前已经有500万个处理器核心是运行在OpenStackCloud上。

(三)安全可信

云计算的应用,正在让企业所面对的安全问题更加复杂,他们不仅要继续面对传统环境中的各种威胁,如病毒、木马,黑客攻击、系统漏洞等,还要应对虚拟环境所面临的威胁,以及存储在云端的隐私数据如何更好地保障安全。

尤其在云计算日趋普及的今天,用户在对云计算认知和应用不断提升的同时,他们对于云计算的安全可信也更趋重视。对于云服务提供商而言,不仅要提升自身运维水平,以降低数据中心规模化和集中化所带来的风险;更要增强安全管理、消除服务隐患,避免因基础软件漏洞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近年来,国家政策也在不断地向云计算产业倾向,随着2015年《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以及启动云计算服务政府采购等相关政策的推进,安全、可靠的云计算体系建设呼之欲出。很多时候,保障服务的安全可信不仅关系到云计算企业自身的生死存亡,更加关系到整个云计算产业的兴衰。

(四)开放生态

如果说开源代表的是云计算产品技术的发展方向,那么开放生态则是对云计算商业模式的最佳诠释。事实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将企业的竞争力来源归结于“价值链理论”: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只是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决定企业的竞争力。到了上世纪90年代,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等人提出“核心竞争力”,人们又开始将视角转向企业自身。

不管是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还是企业所在价值链的竞争力,都只是企业竞争的1.0和2.0时代。如今,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使得商业模式和商业行为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态系统之间的比拼已经成为企业竞争3.0时代的核心特征。

对于云计算而言,由于它所涵盖的范围广泛,不仅包括传统的IT基础设施,也包括各种各样的企业应用,面对如此复杂的生态系统,不论哪一个云计算厂商都无法为企业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为此,他们必须要和不同的产品和技术提供商达成合作,以提供更加完善的云计算服务;同时,他们也需要和不同行业中拥有丰富经验的企业开展合作,以满足不同行业的个性化需求。

在这场近乎透明的竞争中,云计算企业若想取得竞争优势,过去那些花哨的策略或将不复存在,他们必须要用更加完善的技术、更加贴心的服务、更加开放的胸怀来角逐云计算市场,才有可能在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

二、想走的长远云计算企业还需避过这几个误区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我们常说的话同样适用于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尤其在大趋势确定的情况下,任何一点细微的偏差就有可能导致云计算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一)不要迷信价格战。

云计算行业具备典型的规模经济特征,也就是说,用的人越多单价就越低。因此,对于很多云计算厂商来说,相对于提升自身技术能力和推动行业应用,价格战就是行业的关注重点。毕竟在市场爆发阶段,利用价格优势来吸引用户是战略首选。

但这里显然有一个巨大的陷阱:通过低价吸引来的用户同样很容易被更低的价格抢走。尤其对于那些长尾用户来说,价格几乎是决定他们做出选择的唯一依据,在迁移很容易实现的情况下,谁的价格低谁就能收获这些用户。但就实际的商业贡献度而言,这些长尾用户的商业价值往往极为有限,无法支撑一个云计算企业长期走下去。因此,通过低廉的价格吸引到一部分用户并非核心,云计算企业的当务之急还是要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留住用户。

(二)公有云不可能快速一统天下。

2016年之前的云计算上半场以公有云上云为主,从2017年开始,云计算已进入下半场。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企业上云结构发生变化,从互联网和中小企业为主,转变为传统行业大中型用户规模性采用私有云,云计算成为企业战略升级的重要载体。

据IDC数据显示,73%的企业云用户会采用混合云战略,因为从成本优化和安全性/合规性角度来看,混合云因为兼具公有云的灵活性与私有云的安全性而日益受到企业用户的欢迎。新华三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于英涛认为,企业对于云计算的选择越来越多会是混合型的——以私有云更好的满足本地业务响应能力与定制化、安全需求,借助公有云的规模化与低成本来获得通用IT能力的补充,比如常规应用容量与非敏感数据存储空间的动态扩展、以及针对业务逻辑优化的机器学习等等。

(三)开源不等于OpenStack。

不得不承认,即便在云计算应用走向普及的今天,开源也只是市场发展的趋势,而并非主流。比如,微软、甲骨文等世界顶级的软件巨头依然对开源持观望态度。在这种态势下,云计算企业别说把OpenStack等同于开源,就是全部押注在开源领域,都是十分危险的。

传统数据中心由于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面临着新一轮变革和升级,这时使用OpenStack技术来改变现有数据中心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OpenStack凭借在开放性、灵活性和可开发性等方面的突出表现,人们甚至把它看作是云计算的“安卓系统”。但OpenStack先驱企业纷纷倒闭给其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其中Nebula关门大吉,更是轰动了整个OpenStack社区。尽管目前依然有众多厂商开展在OpenStack应用上的探索,但更多只是把它作为众多选择中的一个,而不是唯一一个。

应该说,在云计算已经进入下半场的今天,市场发展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但越是在这种透明化的市场中,就越是考验各大云计算厂商的核心竞争力。除了考验各大云计算企业在产品、技术、服务、营销等方面必备的能力外,同样也考验他们在多年的摸爬滚打中积累起来的商业嗅觉和对于潜在风险的直觉。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