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技术在各个行业应用场景的落地与渗透速度不断加快,其中安防领域被业界视为AI技术落地的第一大应用场景,吸引了一众AI芯片、算法、设备厂商等争相加入以抢食红利。
传统的视频监控安防市场格局,由海康威视(002415.SZ)、大华股份(002236.SZ)两大巨头牢牢把持“寡头”位置,根据第三方机构A&S的统计排名,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两家的营收体量在全球范围同样位居前两位,远超其他海外厂商。截止到4月27日收盘,大华股份的总市值约700亿元,而海康威视的总市值则达到5841亿元。
在这样的市场格局之下,AI厂商是否能够后来居上?国内安防行业发展数十年,在数字化浪潮中面临哪些商业机遇?AI+安防领域的产业集中度是否会进一步加强?……针对这些问题,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了多家围绕AI+安防领域谋求商业化破局的企业。
大多数受访人士认为,AI技术在安防领域的渗透率较低,目前仍以安防产品市场为主,但安防领域的运营服务市场仍存在巨大的蓝海,要想在AI+安防新的时代里生存下来并实现商业化突破,就必须把产品与应用场景结合做深做透。
市场现状:“红海”与“蓝海”
国内安防产业自上世纪80年代起步,从最早的人员安防逐渐发展到模拟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阶段。从国内外研究机构、券商的报告来看,海康威视、大华股份无疑位居第一梯队。公开信息显示,两家公司均成立于2001年,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分别于2010年、2008年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前者被认为是国资委控股的央企,后者系民营企业。
记者查阅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的最新财报获悉,2020年,海康威视营收为635.03亿元,同比增长10.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3.86亿元,同比增长7.82%。今年一季度,该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139.88亿元和21.69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48%、45%。
从营收、净利润两个指标来看,尽管同属第一梯队,但大华股份的体量相对海康威视明显要小一些,同比增长速度也较慢一些。今年一季度,大华股份营收为51.14亿元,同比增长46.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8亿元,同比增长9.33%。而2020年,该公司实现营收264.6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1%、22.42%。从销售毛利率来看,大华股份一季度为40.91%,海康威视的这一数字则为46.82%。
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的高市值、高利润无疑令产业链上下游以及AI厂商“眼馋”。记者注意到,根据AI独角兽企业云天励飞、旷视科技、依图科技、云从科技等此前披露的IPO招股书,以及还未申请IPO的商汤科技的种种动作来看,无一例外地朝着安防领域“使劲儿”。
其中,在前不久举行的2020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上,AI独角兽云天励飞董事长兼CEO陈宁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AI+安防被证明是AI技术可以颠覆的第一个千亿级、甚至万亿级的行业。”
在陈宁看来,无论是以AI和大数据驱动的业务应用创新层面,还是像机器人、无人机、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新的产品形态参与,都会对边缘计算提出更多、更高的需求,因此具有非常多的创新机会。“如果紧盯着传统的摄像头、服务器和大数据分析平台来说,肯定是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是AI目前在安防行业的渗透率还比较低,因此市场机会和增长空间还是很大的。”陈宁如是表示。
另一位来自某视觉算法服务商的内部人士表示,AI公司与传统企业的切入路径不同,新兴企业是从软件起家,向硬件拓展,而传统企业则是以硬件设备向软件拓展,“殊途同归”的是AI技术、安防产品与真正的应用场景深度融合。
比海康威视、大华股份成立还要早、总部位于天津的传统厂商天地伟业相关负责人指出,在AI兴起前,安防行业曾进入了瓶颈期,寡头效应明显,中小企业生存空间被大幅压缩。而AI+安防时代,任何一家公司即使是龙头企业,都不可能覆盖全部应用场景,不可能“独霸”市场,所以对于中小企业业说,只要找到一个实际场景做深做好,就能生存下来。当然如果不结合应用场景,产品就很难得到推广。这是AI技术带给安防行业的一个重大转变。
未来趋势:多方并立、渗透率提升
云从科技智慧治理总经理李夏风告诉记者,AI+安防产业链与传统安防的最大差异在于,上下游的关系并非泾渭分明,未来将形成AI公司、安防厂商、集成商、云服务商并立共存的格局。参与方都可通过集成商渠道或直客模式向客户提供产品与服务,部分集成商也可直接提供部分硬件产品和软件技术,各角色相互之间存在“合作+潜在竞争”的关系,生态相对比较开放。需要指出的是,产业链中的核心厂商类别包括上游的芯片公司、AI技术公司,中游的安防厂商、云服务厂商,下游的安防集成商。除此之外,下游的终端需求客户大致可以分为政府市场、企业级市场和民用市场。
李夏风指出,近年来,“AI+安防”相关业务应用已经从一线城市逐步往二三线城市扩展,并从城市逐步深入到区县甚至乡村,同时也在逐步实现从公共安全到民用监控的各个场景智能化。
海康威视在年报公告中表示,该公司在国内外市场均看到人工智能技术落地速度的加快、大数据技术应用兴起等带来的市场机会,“未来三年是公司发展的机遇期”,“会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就在今年初,海康威视董事会通过决议,同意分拆其八大创新业务之一的子公司杭州萤石网络有限公司,并计划将申请在科创板上市。
综上不难看出,在AI+安防这条赛道中,无论是传统安防企业,还是AI技术提供商、云厂商,都不遗余力地加码投入与布局,争抢“蛋糕”。如果将市场划分为安防产品市场与安防应用运营服务市场,后者的市场空间可能会更大。
据平安证券研报称,中国安防产业起步较欧美国家较晚,目前欧美市场安防运营服务占整体的57%以上,我国的运营服务比重还比较低,这意味着安防运营服务的巨大“蓝海”正待挖掘。目前中国AI+安防运营服务尚在起步阶段,未来这一领域将迎来发展的黄金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