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 > 正文
日本安防企业成功因素研究调查分析报告
2012/9/21 09:16   中安网      关键字:安防企业      浏览量:
日本安防企业是中国安防市场上外资品牌的主力军,许多企业一直都是市场的领导者。他们的优势主要集中在监控、CCTV镜头和防盗报警领域。安防制造的关键元器件和核心技术基本掌握在日本企业手中,从而在中国市场奠定了难以撼动的地位。


本土化,日企如鱼得水

纵观外资安防企业在中国,基本推行的都是本土化策略。在这方面,日本企业做得尤其炉火纯青。

日本安防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策略,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人才本土化。大多数日资安防企业在中国的分支机构,董事长、总经理或重要部门的课长等高层都由日本国内直接派遣,其他一些重要职位则会在中国国内招募,在中国招募的职员普遍学历比较高,基本都会讲流利的日语,相对也比较年轻。而派到中国的日籍高管,由于敬业和用心,一般很快就会成为“中国通”。

二是生产本土化。为贴近中国市场,更好地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大多数进入中国市场的日资安防企业都在中国建立了工厂,实现了本地化生产。如腾龙在佛山建立了工厂,精工和奥林巴斯分别在深圳建立了工厂,日立在上海建立了工厂,索尼在东莞建立了工厂,松下在苏州建立了工厂等。有些甚至成为其“世界工厂”——不但生产供给中国市场需要的产品,还承担供给全球市场需求产品的生产,如腾龙佛山工厂已扩大成Tomron全球生产基地,每年平均有90%的产品供给国际市场;松下苏州工厂已经成为松下名符其实的“世界工厂”,除芯片和技术含量较高的部分产品在日本生产外,通用CCTV监控产品基本都是苏州工厂完成生产的。

三是人文本土化。日本是礼仪之邦,因此在商界深得敬重。再加上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渊源,因此日本企业比西方国家企业更容易深悟和领会中国文化,因而也更容易融合,并在融合中获得商业机会。许多日本企业喜欢研究中国的《孙子兵法》,并将《孙子兵法》运用到企业管理和经营中,就是最好的证明。

四是研发本土化。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目前进入中国市场的日资安防企业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产品直接在中国研发的约占一半左右。因此许多日资安防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差异化需求把握得十分准确。即使没有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的企业,也建立了相应的机构,来调查和研究中国市场的特殊需求,或者广泛搜集和听取代理商、工程商或用户对产品的意见,然后将这些意见反馈给日本研发中心,日本研发中心会根据这些反馈来研发和生产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

在所有外资安防企业中,日本企业的本土化做得最好。这或许就是日本安防企业在中国能够获得稳健发展的重要原因。

持续创新,“百年老店”常盛不衰

打造“百年老店”,可以说是所有企业的共同追求和愿望,但实际上真正能够持续发展百年并且一直保持辉煌的企业并不多。但通过梳理我们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日本企业中不乏“百年老店”。如日立创立于1910年,夏普创立于1912年,松下创立于1918年,索尼创立于1946年,三洋创立于1947年。像前面提到的一些镜头厂商,也大都有50年以上的历史,腾龙创立于1952年,宾得和奥林巴斯更早,都创立于1919年。

日本企业为何能够经久不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够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创新,因而才能创造出持续辉煌的奇迹。其实,进入安防领域本身,就是他们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结果。哪里有商机,哪一领域有发展前景,哪一行业利润空间大,就向哪一领域开拓。

日本是一个岛国,本国市场有限,因此必须放眼全球市场,才能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许多日本企业对此都有深刻的认识。日本企业普遍奉行“质量无国界”理念,因为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要想开拓和占领全球市场,就必须靠先进的技术和过硬的品质。因此,日本企业的品质管理享誉全世界。

日本安防企业无一例外地都十分重视技术研发,并且舍得在高新技术的研发上投入资金。如果固步自封,相信日本安防企业不会有今天的辉煌,就是再优秀的企业也会被市场淘汰。而且日本安防企业在精细化管理和品质管理上堪称典范,这就为产品品质提供了保障。多年来,日本安防企业在技术上坚持不断创新,以日立为例,日立从推出世界上第一台一体化摄像机机芯到现在,已经相继推出了9代DSP处理器。像松下和索尼,尽管在某些领域和技术上已经走在最前面,但仍然不会停下脚步,而是不断地丰富和提升自己产品的内涵。

据调查,日本安防企业颇具忧患意识,开发新产品往往都是坚持“生产一代,开发一代,构思一代”的原则,他们技术研发人员的思路绝不会停留在一个点上,而是不断扩展和延伸。即使是专利产品,他们也不会躺在“专利”上高枕无忧。因此,日本安防企业在各自的领域内总是不断有新产品推出。日本企业在获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迪和思考。

日本安防企业用自己的成功证明了一个道理:在高技术领域,谁拥有技术,谁就拥有市场。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能历久弥新,永葆青春。

[1] [2] [34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