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评论 > 正文
中美AI既有合作又有竞争 国内应用已实现部分超越
2019/2/21 06:03   中国安防行业网      关键字:中美,AI竞争,应用领域,超越      浏览量:
在人工智能(AI)领域,固然,美国是全球人工智能的早期开发者与领导者,并且在学术界及核心技术等方面一直保持着领先。不过,在近几年间,全球各国逐渐重视人工智能,包括加拿大、日本、中国、韩国等已经启动了国家级别的人工智能战略。尤其是中国正在快速追赶,甚至在一些人工智能(AI)前沿技术领域与美国并驾齐驱,这是美国无法容忍的。
  2月11日,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白宫启动“美国人工智能(AI)倡议”,以刺激推动美国在人工智能(AI)领域的投入和发展。特朗普在声明中表示:“继续美国在AI领域的领导地位,对于维护美国的经济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这绝不是一个普通的倡议,而是美国启动了一项新的高科技发展的国家战略。

  从《美国人工智能(AI)倡议》通篇来看,特朗普领导下白宫都把美国自居于人工智能领导者,提出人工智能的发展要继续受到美国人的聪明才智推动,不但要反映美国的价值观,同时在与其他国家合作中,依然要保留美国人的“价值观和利益”。

  虽然“美国人工智能(AI)倡议”全文并没有公布,但其基本框架是从研发、AI基础设施、AI管理、劳动力、以及国际参与等方面入手,推进人工智能(AI)产业发展,除此之外,该计划还强调人工智能(AI)技术以及美国确保在此领域领先地位的重要性,指示联邦机构将人工智能(AI)作为投入重点。政府为人工智能(AI)发展增加新的拨款和资源以及为此制定时间表和目标将会在未来6个月内公布。

  当前美国为了赢得5G技术竞争,不仅在美国境内封杀中国华为公司,而且还在全球封杀华为,虽然近期已经表达出乐意合作的意愿,但从长期看,美国依然要从各方面于中国存在竞争。

  在人工智能(AI)领域,固然,美国是全球人工智能的早期开发者与领导者,并且在学术界及核心技术等方面一直保持着领先。不过,在近几年间,全球各国逐渐重视人工智能,包括加拿大、日本、中国、韩国等已经启动了国家级别的人工智能战略。尤其是中国正在快速追赶,甚至在一些人工智能(AI)前沿技术领域与美国并驾齐驱,这是美国无法容忍的。

  在专利方面,根据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1月31日公布的研究报告,中国和美国在全球人工智能(AI)领域的竞争中位居前列。

  据路透社1月31日报道,研究发现,美国科技巨头IBM目前拥有数量最多的AI专利组合,有8920项专利,其次是微软,拥有5930项专利,以及一些科技企业集团,其中多数是日本公司。

  在20个涉及获取AI专利的顶级学术机构中,中国占据了17席,而且在发展迅速的“深度学习”领域尤其强大。“深度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技术,包括语言识别体系等等。“美国和中国显然已经取得领先。他们的专利申请数量、科学出版物等均位于该领域的前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高锐在记者会上说。

  在企业方面,由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府文献中心多家机构联合组成的课题组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达到1011家,位列世界第二。同时期,美国人工智能企业达到2905家,占全球的48.11%,位列全球第一。

  近两年,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融资占到了全球的60%,成为全球最“吸金”的国家,投融资主要集中在技术和应用层,涉及智慧医疗、智慧安防以及自动驾驶等领域。

  最重要的是在落地应用方面,中国拥有世界独一无二的市场规模,人工智能技术在基础层面的研究,需要依靠海量数据以及最终的应用市场来实现变现。

  随着大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成熟,国内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领域正在迎来良好的市场机遇,应用层中应用场景开始实现多元化延伸,公共安全领域智能安防、健康领域智慧医疗以及出行领域智慧交通、自动驾驶等行业快速崛起,垂直行业应用的不断深入正激发AI快速发展,同时催生着海量的定制化需求。这些要素是美国市场所不具备的,也正是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优势所在。

  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也无外乎,为何中国被认为是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能够形成竞争的唯一国家,西方媒体也纷纷解读美国启动《人工智能(AI)倡议》是针对中国。在当前情况下,其实国内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能够与美国扳一扳手腕,并且在某些领域已经实现了超越。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芯片领域,目前在人工智能几乎所有的企业均使用了美国英伟达、英特尔、谷歌的芯片(或云计算)为训练算法提供算力支持。虽然国内也有诸多企业诸如华为、寒武纪、地平线、比特大陆都自行研发了AI相关的芯片,但在训练算法时依然离不开英伟达的支持。可以说以美国芯片企业为主基础AI技术给中国AI以及世界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了驱动力。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