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联想与英特尔共同发布了新一代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运动鞋。它除了具备记录步数等基本功能外,还能通过3D扫描仪让消费者根据自身足部特征享受量身定制的服务,并能根据用户的穿着数据提供专属的健康时尚建议。
英特尔Curie模块正是这款智能运动鞋的核心。该模块是一个具备设计灵活性的微型硬件产品,能够提供计算、动作传感器、低功耗蓝牙、电池充电功能,以及可以优化传感器数据分析的模式匹配功能,从而快速轻松地识别行为和动作。
类似的诸多“爆款”智能硬件产品在8月4日开幕的中国国际智能硬件展览会上随处可见,而对比以往智能硬件产品只谈概念所不同的是,今年的智能硬件厂家变得理智了许多,通过硬件创新提高产品品质及实用性成为主攻方向。
智能硬件催生新需求
智能硬件是物联网、大数据的重要入口和载体,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复杂、庞大、虚拟的智能化系统,借助于总线、无线等各种通讯技术的融合,使融合人工智能、监测的产品借助于系统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互动,为用户带来一种便捷的智能生活方式。
如今,智能硬件正快速地应用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释放和催生工商业、农业、节能环保、城市管理等各个领域的新需求。
以机器人为例,在同步召开的中国国际智能硬件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表示,到2030年,我国每万名产业工人所拥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预计将达300台左右;农村城镇化导致中国农民急剧减少,无人拖拉机、农用无人机、背包机器人和收割机器人将成为新一代“农具”。
“未来,全国大中医院的微创手术机器人近一半会实现国产化;服务机器人将进入千家万户,老年人、残疾人和儿童每人将拥有一台形态各异的服务机器人。”李德毅指出。
在此次展会上,机器人及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虚拟现实(VR)、智能医疗、无人机领域内的众多新产品齐聚亮相,展品几乎涵盖了目前市场上所有的前沿智能硬件产品。其中,最火热的莫过于虚拟现实产品——高性能、低延迟、高分辨率及用户体验不断优化,并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另外,无人机产品也逐渐趋向于差异化,包括更高性能、高端算法的专业航拍;轻巧便捷、智能易用、成本更低的消费级航拍以及具有定制软硬件、专用算法和App的行业专用无人机等。
“智能硬件创新将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传统产业提供智能定制、智能设备、智能制造、智能服务,解决端对端供需闭环和库存问题。”联想(北京)有限公司副总裁姚映佳说。
“爆款”产品如何实现
了解智能硬件产品架构的人一定明白,操作系统在其中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它们上可与应用“交流”,更好地为使用者服务;下可与芯片“沟通”,将其性能发挥到最大化。从智能手机时代开始,由于芯片换代的加快,系统更新的提速和应用升级的频繁,对系统集成商的挑战日益提高。
中科创达就是一家靠操作系统起家的公司,在该公司总裁耿增强看来,立足操作系统才能驱动智能硬件产业发展。他以移动VR为例表示,移动VR产业必将走向标准化,统一的操作系统推动产品和内容走向成熟。
“移动VR有许多技术瓶颈,VR手机和VR一体机的开发就存在低延迟、系统剪裁、功耗较高等技术门槛。另外,现有的因特网网络架构难以支持高码率、低延迟和实时交互视频等等。”耿增强说。
据了解,中科创达的骁龙820虚拟一体机参考设计除了提供满足VR基本需求(从屏幕、光学,到PCBA,再到散热设计)以外,此设计还搭载了中科创达自主研发的VROS,针对底层驱动及能效比优化、延时畸变动作追踪算法、Android M完美剪裁优化及上层应用和launcher等的全套Turnkey解决方案。
而除了操作系统,互联互通、交互方式优化仍是智能硬件的发展重点。在近日由东莞联臣发布的《2016中国智能硬件产业系列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指出,目前,国内各大企业在传感器、视觉识别、语言处理等技术上有了较大的发展,将会应用于智能硬件产品。预计2016年,智能家居仍是智能硬件产品开发的重点领域。
海尔U+平台企划总监郭合义就向记者介绍了一款智慧烤箱,而这不仅仅是一个能够烤出美味蛋糕的烤箱,更是一个让人惊叹的烘焙生态圈。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连接控制烤箱,还可以和烘焙圈友们在线交流和学习,线下还有烘焙大师们的教授,让你感觉到这不仅是一个烤箱,还是被智能烤箱连接的生活圈。”郭合义说。
另外,硬件、软件与云之间互联互通也将打造出“爆款”产品,联想推出的智能运动鞋就是典型案例。它的强大之处在于硬件、软件与云之间的整套解决方案,用户未来可以通过手机App收集由运动鞋所提供的一系列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在云端汇总,从而连接到企业级或消费级应用,与医院、保险、研究机构、个人健康数据库对接。
《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15年,智能硬件热门品类的销量已经破千万;2016年,将会在家居、可穿戴品类的带动下继续增长。预计到2016年,中国智能硬件的整体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达到500亿元以上。
自主学习成主要目标
除了发展端上的智能化,智能硬件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就是,如何让人工智能系统具备自学习的能力。
李德毅不止一次提到“驾驶脑”的概念,他认为,真正能够教机器人开车的应该是驾驶员,有经验的驾驶员长期与车互动,熟练到已经把车同化为人体的一部分,成为与身体无缝对接的外延。因此,机器驾驶脑在驾驶员开车时应该能悄悄地学习,将脑和机器融合在一起。
“希望未来真正的智能硬件不仅能够帮助用户学习,自己也会随着主人一块儿学习,能够根据主人的需求产生新的变化。”百度开放云副总经理徐燕松说。京东智能副总裁刘子豪也表示,目前的智能硬件服务可被称为1.0版本或阿尔法版本,只有加入了机器自我学习或更多功能,才能够达到智能硬件3.0版本。
此前,一个由美日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开发出一种能够模拟大脑进行自然计算的硬件平台,被认为能在人造大脑以及自然或认知计算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可看作是人工智能走进现实的第一步。
自然计算是一种全新的计算形式,具有自适应、自组织、自学习的能力,能够解决传统计算方法难于解决的各种复杂问题。就像人脑一样,它基于一个具备自发行为的复杂系统,能从环境中学习,将与众多单元交互的结果通过宏观行为呈现出来。而由于整体架构和体系的不同,通过传统方式制造出来的计算机完全无法用于复杂系统和自然计算。
正如360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颜水成此前在2016中国企业服务峰会上所述:“我们的目的是希望最终这些物联网的产品有自学习的功能,最后变成懂我的互联网产品。”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