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行业应用广泛深入开展
行业应用一直是安防的最主要的市场之一。“十二五”期间,行业市场应用既有深度的挖掘,也有广度的快速拓展,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呈现出如下发展特征:一是应用较早的传统安防领域如金融、文博、交通、司法等开始了新一轮的系统技术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深化应用,有的实现了行业系统内的大联网并建设了大型的管理平台;二是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开始走向普及化的发展,如医院、学校、楼宇、场馆、能源、通讯、森林、环保、食品、厂矿企业等市场需求都有了快速的增长;三是许多行业将视频监控成功地融合运用到业务拓展和管理方面,有效扩大了安防产品的应用空间;四是行业解决方案逐步成熟并真正落地,许多公司成立了专门的行业事业部,全面调研行业市场需求,从系统平台设计到产品的研发、定制乃至集成施工维护都提供了一揽子的解决方案,有的企业将行业进一步细分至上百个应用子领域。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行业应用水平的快速提升。
3、民用安防的应用加快升温
“十二五”以来,随着视频监控与入侵报警技术的融合发展和三网合一及无线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民用安防愈来愈成为了市场的热点。一是报警运营服务呈现出了加速发展的态势,尤其是沿街商铺、ATM机等用户增长较快,初步统计目前市场规模已达到200多亿元,增长率达到了20%左右,超过了安防行业的整体增长速度,已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二是居民家庭等用户增长较快。许多安防旗舰企业基本上都推出了家居安防产品品牌,并纷纷与IT巨头、电信运营商握手联合拓展,利用互联网的巨大优势快速推进民用安防市场,使这一安防领域凸显了巨大的发展前景,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大。
四、安防国际贸易格局呈现变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近年来,国际恐怖事件频发,各主要国家对安防技术产品需求都是持续增加,加上中国企业产品品质的快速提升,“十二五”期间我国安防国际贸易格局逐步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呈现“两增、两减”的新趋势。
“两增”分别为:一是产品出口总量稳定增加。目前我国安防行业约有上千家企业从事出口业务,出口交货值达到200多亿元人民币,占产品总值的12左右%,其中视频监控产品占绝大多数。出口的国家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既有欧美发达国家,也有巴西、印度、俄罗斯、南非等新兴市场金砖国家,也有不少出口到非洲、美洲等发展中国家等。二是中高端及品牌产品出口增加。尤其是以海康、大华为代表一批领军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国外市场投入巨资自建渠道,采用自主品牌+本土化团队销售及仓储服务的策略,经营模式也从单纯销售产品向“销售产品+解决方案”的模式延伸,迅速提高了海外知名度,营销业绩获得了飞速的增长。
“两减”分别为:一是中低端及OEM产品逐步减少。“十一五”期间,我国出口的安防产品基本上都是中低端或ODM产品,尤其是以模拟DVR加矩阵系列产品为主。“十二五”期间,高清化、IP化解决方案快速发展,使中低端产品出口比重逐年下降。二是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呈逐步减退的趋势。随着中国企业的崛起,外资安防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和技术优势不断受到挑战,外商在整体解决方案能力、本土化运营以及市场响应速度正成为其发展的软肋,有些实力稍弱的企业因失去了竞争优势而退出,绝大多数国际大牌企业近年来都呈现逐步下滑的趋势。
五、行业科技创新积极性高涨,技术水平快速提高
长期以来,我国安防企业始终对科技创新保持了很高的热情,据《中国安防》对行业景气监测数据表明,“十二五”期间各季度科技投入的景气度绝大多数都在“较强景气区间”。全行业科研投入占销售总收入的比值达到了5%以上,有的甚至高达10%以上,处全国各行业中的领先水平。
“十二五”期间,我国安防行业的技术研发无论是硬件、软件,还是集成技术、解决方案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一是安防产品、系统快速地向着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行业性的解决方案更加普及。安防技术产品性能获得了全面升级,模拟高清技术、4K超高清技术、H265编解码技术开始广泛使用。二是一些超大规模的联网平台技术逐步成熟。在平台架构、软件技术、网络技术、IT相关配套技术及集成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提高。三是高端技术产品的自主研发能力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一些领域芯片技术及核心元器件国产化率有了较大提高,如以海思为代表的芯片厂商开发出一系列高清、高性能芯片,满足了低、中、高多档需求。四是数据挖掘、智能化发展方兴未艾。如在运动目标、遗留物、物体移除、绊线、入侵、逆行、徘徊检测以及流量统计、密度检测、目标分类等智能分析方面有了广泛、成熟的应用;涌现了许多智能感知、比对识别、摘要检索、决策研判、态势分析、业务关联、评估统计等自主创新技术。五是新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安防领域。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4G、IT技术、生物特征识别、现代通信技术等众多学科技术不断在安防领域获得创新应用,极大地拓展了安防技术发展的空间,并加速推进了安防民用化的进程。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