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评论 > 正文
创新之城擂台战:杭州围剿深圳安防业
2015/5/19 09:50   经济观察      关键字:创新之城,杭州,深圳,安防业      浏览量:
一个产业中心的更替,并不能代表城市竞争的全部,但却也能够管中窥豹:新兴的“创业之城”杭州能否挑战中国城市创新的擂主深圳?诚然,安防产业创新或许只是城市创新的冰山一角,但是杭州挑战深圳创新擂主地位的号角也许已经吹响。

  曾经的安防产业重镇深圳正在遭遇来自杭州对手的围剿。自去年8月以来,深圳已有大大小小上百家安防厂家倒闭或者面临倒闭,追究其原因,深圳的安防企业吐苦水称在这场混战中,是杭州的安防巨头们,在国内外市场中不断地杀价、夺城、圈地,让他们生存艰难。

  安防产业因其行业特性并不为公众所熟知,即便在两个城市内部,安防产业也并非两个城市的“头牌”。但正是由于这一看似冷门的产业而让杭州和深圳产生了交集。这一最早兴盛于深圳的产业缘何最终败给了杭州?在产业兴盛交替的背后,又有着哪些不同的城市基因?

  一个产业中心的更替,并不能代表城市竞争的全部,但却也能够管中窥豹:新兴的“创业之城”杭州能否挑战中国城市创新的擂主深圳?诚然,安防产业创新或许只是城市创新的冰山一角,但是杭州挑战深圳创新擂主地位的号角也许已经吹响。

  杀价圈地

  安防产业就是杭州挑战深圳的第一张牌。随着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的热度高涨,带动平安城市建设深入开展,安防逐渐成为热点产业。纵观全国安防市场,安防界已形成了两大集聚地:深圳、杭州。

  安防产业最早是在深圳开始起步发展的,之后迅速带动了全国安防产业的发展。作为安防产业的发源地、产品集散中心和生产制造基地,同时也是国际安防产品采购中心,深圳大大小小的安防企业已达4300多家,而杭州市仅有1000余家安防企业,在安防企业数量及从业人员队伍上,深圳实居首位。这些年来深圳也一直将打造安防之都作为目标,然而,随着杭州的崛起,深圳安防产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安防界素有“安防看监控,监控看杭州”的说法,监控行业占了安防的5-6成左右。可见,平日温婉的杭州在安防大佬的角力上并不输气场。这场创新战场上的拉锯战,鹿死谁手,需待静观。

  据深圳市安全防范行业协会理事长杨金才介绍,2010年深圳安防产业总产值达到756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市GDP的7%左右,占全国安防产业总产值近四成。深圳安防行业无论在企业数量还是产业产值上均占全国“半壁江山”。

  然而,尽管杭州安防起步慢于深圳,但却从2001年异军突起,成为中国安防业杀出的一匹“黑马”。经过数年发展,杭州形成了以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大立科技、银江股份、中威电子等为中心的“上市部落”,得以和CSST、同洲电子、达实智能、英飞拓、迪威视讯、全球锁等为中心的“深圳上市部落”相抗衡。

  2001年对于杭州安防而言是极其重要的一年。大华股份、海康威视、大立科技相继成立,至今在安防行业都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行业数据显示,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等几大龙头占DVR(数字视频录像机)市场60%以上的份额,其余40%则由二三线品牌及深圳小厂占据。

  杭州市经信委高新处处长李竹强自豪地介绍,2013年,全国的安防设备70%的产值在杭州。深圳安防企业虽多,但产值规模百强企业中超过5亿的均不在深圳,能逾越2亿的寥寥可数,个体做大的很少。自从去年8月开始,深圳安防企业陆续传来倒闭、老板失联事件,更让深圳的安防产业蒙受重创。

  深圳安防企业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在这场混战中,是杭州的巨头们,在不断地杀价、夺城、圈地,让他们生存艰难。“海康、大华这些大企业为了争夺市场在打价格战,把卖给当地分销商的价格压低,并且允许工程回款时间延长,这让深圳的中小企业很被动,没有这么大的资金量。随着深圳企业的订单量减少,只能选择不开工。因为开工的话,一个月的成本要十几万。”一位深圳的企业家向记者诉苦,并表示要考虑转型去做其他的行业。

  第一回合,深杭打了个平局。

  比拼研发

  “深圳是中国创新能力最强的地方。深圳的研发占了GDP的4%,杭州是2.95%。”对于深圳的创新能力,李竹强的话语里充满羡慕与褒扬。

  数据显示,2014年,深圳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1.16万件,同比增长15.9%,连续11年居全国各大中城市之首;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6.7件,居全国各大中城市首位。

  然而在安防产业的研发上,两地却是另外一种境况。通过两组数据很能说明深圳与杭州的安防企业对于研发投入的态度。据深圳安防协会下设中安网主编刁树榜介绍,“深圳一家普通的安防企业为例,它的研发团队一个月的投入在10万-20万,就是发工资养几个工程师,而这个企业一个月的投入资金在150-200万,这样算下来研发占比10%不到。深圳的企业只能做低端的产品,无法达到高端项目的要求,如一些政府项目,这样就落后了。”在刁树榜看来,“深圳这些老板专注赚钱,对企业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再加上资金瓶颈,因而大都舍不得在研发上投入,这就为企业持续发展留下了短板。”

  相比之下,杭州的安防企业则非常注重研发。海康威视近年来平均的研发投入达到营收的7-8%,去年超13亿元,一共有超过5000名的研发人员,并在全国有五大研发中心,大华公司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的40%左右;大立公司技术人员占70%。

  可见,尽管深圳努力从原来大量的加工贸易型企业的“深圳制造”成功向“深圳创造”转变,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产研互动的创新生态,迎合市场需要和获得企业认可,但在安防产品研发生产方面深圳仍然逊色于杭州。

  杭州高新区(滨江)集聚了杭州绝大部分的安防企业。杭州高新区(滨江)发改局副局长张志真指出,“尽管深圳有大量的安防企业,但杭州三家安防领军产业的产值超过他们三千家的产值。”他解释说,尽管深圳有大量的中小企业,是中国电子产品制造业最集聚的地方。但深圳更多是外来的、跨国资本的投资,他们的投资并不是核心竞争力的转移,而是一种生产的转移,代工的转移,而杭州的企业则更加注重核心研发。而深圳的企业可能更多的是追逐产品的利润,杭州是建立在知识产权上追求市场的份额。

  杭州高新区(滨江)科技局局长周皓介绍,杭州高新区(滨江)的安防产业集群可能和深圳不一样,、杭州高新区(滨江)已经形成了包括安防软件开发、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和工程设计等较为完整的现代数字安防产业链,更多的是高端的研发。国内很多企业要把安防产业放在这里,华为就在滨江设了一个安防研究院。

  杭州市安防协会副秘书长吕叶金分析,浙江的市场小,与北京、深圳等地的安防业相比,在集成和工程领域就没有优势,因为市场空间有限,所以浙江的企业只能做技术、做产品。因为他们都清楚,在高技术领域,谁拥有技术,谁就拥有市场。与此同时,杭州拥有很好的创业环境。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都是上市公司,员工从上市公司离职,将股份变现以后,有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他们自己出去创业的特别多。并且还是跟安防产业紧密相连,与老公司进行差异化的竞争,并完善了安防产业技术链、产品链、服务链。

  显然,第二回合,杭州完胜。

  政府推手

  产业竞争的背后,难以回避的是政府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对于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杭州、深圳都标榜“大市场小政府”的定位。二者都强调,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因而,企业如何抓住市场机遇尤为可贵。

  安防产业的发展壮大跟平安城市、智慧城市爆发式的市场需求密不可分。尽管起步晚,但杭州安防适时抓住了机会。2004年,杭州市被公安部确定为全国第一批科技强警示范建设城市。这为安防企业带来了巨大商机。浙江省计划要在县以上城市逐步都安装街面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浙江安防市场又得到新的扩充。近水楼台先得月,浙江本地安防企业也将最先获益,杭州更不例外。

  2008年,时任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专门作了“杭州应打响'品质安防、杭州创造'品牌”的批示。杭州安防产业得到了杭州政府部门、杭州市公安局的大力支持。杭州还被公安部列为全国“报警与监控工作示范城市”。这也为杭州在安防市场攻城略地打下基础。

  张志真介绍,国家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以及奥运会、世博会这种大型的国际会议对安防产业的需求,技术需求,这个对杭州高新区产业、技术的发展带来一个很大的发展契机。比如海康最主要的产品爆发式的增长就是跟智慧城市建设有关,就是适应了国家智慧城市的战略需求,一下发展起来了。

  那么同为安防产业重镇的深圳为什么没有抓住这个机遇?事实上,在深圳企业看来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分到平安城市、智慧城市这杯羹。拥有国企背景和政府关系的企业,更容易得到政府扶持与垂青。上述深圳企业负责人指出,一些项目从政府招标开始,比如标书上写着只能用国产的产品,因为涉及到国家安全,只能用民族产品,所以就指定海康、大华。这让不少有外资背景的深圳企业看着干着急。还有一些地方企业从成立起,就是政府一手指定的品牌。

  可见,政府也并非真正袖手旁观。目前,深圳安防协会也在对深圳的安防产业予以扶持。具体做法就是通过安防之都的名片和地方政府协商,拿到一些高新园区的项目,买地、建房,实现整体搬迁。

  张志真表示,杭州政府很少干涉企业的具体经营活动,从没有下达具体的指标给企业,杭州的企业从来不是围绕政府目标做产业。他进一步补充,各地的优惠政策无非就是税收政策、土地政策,我们都没有,但是我们对创新项目支持力度大。企业做研发,我们鼓励他们去申报国家的项目,申报了以后,我们地方可以立马配套跟上。第二是人才,我们有求职公寓,专项房,解决高端人才的居住问题。再一个我们建孵化器,服务那些中小企业,给他们零成本或者低成本进入。

  从深圳企业的抱怨来看,深圳在这场战役中又失一城。

  抢夺海外市场

  在研发和抓住市场机遇连栽两局的深圳,试图在民用、海外市场扳回一城。

  刁树榜介绍,由于大的单子接不到,去年起,深圳很多公司全都在投入力量做民用市场。深圳的4000家企业,以前可能是什么行业都做,现在可能只是专注于一个行业,一个细分市场。比如深圳原来一个很小的企业,原来也有自己的牌子,现在只做代工,一月出一两万台,就能活下去,一年还能赚到几百万。相对海康、大华大而全,深圳企业开始就发展小而精。

  对于民用市场,杭州也没有放弃。2013年,海康威视就开始布局B2C市场(个人消费),海康威视认为民用市场可能是一个新的方向。但目前个人消费对销售额的贡献很小,未来几年销售额的增长还是靠原有的客户,原有的产品。这块未来会有怎样的发展,会不会产生爆炸式的增长,尚未明晰。

  在进军民用市场的同时,海外市场同样受到深圳和杭州两大军团的虎视眈眈。

  深圳市景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玲介绍,2014年的景阳科技的销售额增长率为32%。她特别提到在国内市场由于行业巨头的强势挤压,2014年公司国内市场增长率较2013年略有放缓,维持在25%左右,之所以能够创造整体32%的增长率,得益于海外市场的蓬勃发展。

  数字安防的三巨头都在杭州,国内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他们也都在开拓海外市场,走国际化道路。周皓介绍,杭州高新区(滨江)正在积极推进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建设,通过为区内数字安防产业企业开展安防领域全球专利分析,建立专利数据库来帮助企业海外业务拓展方面做决策参考,以避免专利纠纷。同时高新区(滨江)还在推进企业建立专利联盟,让他们能够互相抱团取暖。

  刁树榜也指出,过去深圳企业真正倒闭的其实很少,一些企业做代工的也好,或者是在网上卖产品的也好,或者把产品销往海外市场,都有自己的赢利点,能活下去。但是今年的形势已经不乐观,因为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在海外市场的份额也越来越大,把以前国外的老品牌也挤压了。

  在抢占民用和海外领域深圳看似先机,却面临来自杭州的强大压力,此局平。

  产业链之困

  杭州要挑战安防之都的深圳,不仅需要稳扎稳打,更需要野心。

  作为全国乃至全球安防产品交易中心,深圳拥有全国最大的安防产品专业交易市场太平洋安防市场,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一站式采购平台,1000多家生产企业的数万种安防产品在这里集中交易,年成交额超过百亿元。

  因此,全国几乎所有的主流安防企业,都密切地保持着与深圳安防市场的联系,有些将生产基地建在深圳,如北京汉邦高科等;杭州的海康威视也在深圳设立了分公司。

  全球安防产业联盟主席兼美国安全工业协会CEO理查德曾在接受深圳特区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最有条件建立全球安防产业交流与合作平台,也具备吸引国际安防企业前来设立总部的最佳条件。

  这正是让杭州羡慕的地方。张志真指出:“深圳和杭州不同的是,深圳总部型的企业很厉害,华为、腾讯等,杭州缺少这样的企业,我们希望杭州能多几个像阿里巴巴、海康威视这样的大企业。这是我们发展的一个方向。”

  杭州高新区(滨江)在2013年制定的安防产业五年发展目标是希望能够做到千亿级的产业。目前这个目标已经达到了500亿,特别是这三巨头的增长速度到现在为止都还保持在50%左右。周皓认为,这个目标和科技部创新型产业集群是能够契合的,希望能够形成一批在世界上,在数字安防特别是视频监控领域真正的领军企业,我们这些企业在国际上是有话语权的,能够参与到国际安防产业技术标准的发布上,带动其他企业,实现真正的集群发展。

  杭州市物联网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明振东认为,深圳的地理位置永远是优势。但杭州跟随全省打造品牌大省的目标,打造自己的安防品牌,杭州成为未来的硅谷,是有很大可能的。杭州还是比较有野心的。

  李竹强指出,安防产业链和其他产业链不一样,它是相对比较纯的一个产业链,它的产业链是有限的。如何延长产业链是安防面临的一大问题。同时他认为从总数上看深圳创新型的产业企业肯定比杭州多,深圳的产值是2万多亿,杭州是1.3万亿。我们一直在学深圳,学深圳产业的创新。

  不过,对于杭州安防产业的地位,张志真则显得很有信心。他表示安防产业主要集中在智慧城市,这块蛋糕很难被其他公司瓜分掉,他认为谁掌握了入口,谁就掌握了市场,掌握了话语权,现在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已经把全国的市场划分得差不多了,第二套系统很难再进来。他解释,海康以后靠什么生存,就靠服务,收升级改造费用就可以了,以后未来升级改造的蛋糕是很大的。

  这一回合,杭州没有提安防之都,追赶深圳的同时学习深圳。此局平。

  五回合下来,深杭在安防领域的争霸也就落下帷幕。胜负不言自明。归结杭州能够在安防领域弯道超车的原因,名企、名校、民资构建的生态圈,为杭州铺开了一条打造“安防之都”的大道,也给杭州在创新领域超越深圳创造了可能性。在打造创新之城的路上,深圳守擂路难且艰。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