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很多年,在低成本竞争优势的支撑下,“中国制造”遍布全球,然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核心部件对外依存度高却成为我国制造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近几年,伴随着成本优势的逐渐丧失,加上美国制造业回归及德国提出了工业4.0概念,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升级转型迫在眉睫。
据工信部官员介绍,2014年6月底,为了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正联合发改委、科技部和国资委拟编制《中国制造2025》规划。
今年3月4日,全国政协财经委副主任李毅中表示,《中国制造2025》规划已经完稿,并将很快上报国务院。3月5日,李克强在政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安防制造大国”→“安防强国”
“中国制造2025”有别于“工业4.0”,将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和制造业发展实际,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智能制造发展道路,其主线将体现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智能化制造。眼下,作为“中国制造2025”惟一的地方样板和实践范例,泉州已经完成“泉州制造2025”。安防行业同样有可作为地方样板和实践范例的选择对象,如深圳、杭州,两地的安防产值都在千亿级别,已成为两省的支柱产业。泉州的五条发展思路“产业共生、协同创新、智能制造、品牌拓展、服务增值”同样值得安防行业借鉴,作为安防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通过产业共生,加强各产业集群之间的关联,提升资源的配置效率,提升产业的经济效益;通过协同创新和发展智能制造、提升质量品牌、发展服务四大行动,重塑安防行业的竞争优势。
对于安防也同样可以借鉴马云的云平台形态,建立行业垂直云平台,使安防行业由单一企业向平台经济体过渡,安防行业向服务的转型,建立商业生态系统并实现技术研究产业化,高效组织科研资源,有效降低成本,解决恶性竞争和产能过剩等问题,实现安防行业的真正融合,为行业转型升级打开一条新路。
目前在发展安防产业平台建设方面,慧聪安防网已经开始筹划实施安防服务平台,前期通过“安防服务联盟”打造中国安防完善的售后维保标准,最终实现安防上下游的生态系统的构建。
安防产业要加大走出去力度
中国装备的确具备了走出去的实力。安防行业要扩大市场,要升级,不能总是以低端产品出口来获得微薄的利润。更多的安防企业、甚至整个产业链已具备走出去的实力,也可以通过走出去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企业的国际化水平。
如今,中国安防产值规模已突破4000亿元,占全球比重超过1/3,稳居世界首位。值得一提的还有,生产厂商高端产品占比正不断提升。海康威视、大华、宇视、蓝色星际等一大批民族企业已在国际市场上得到了认可,在全球拥有了较高的知名度。中国安防走出去完全有底气。
安防行业走出去,发展的空间会更大。近年来,“产能过剩”问题困扰着安防行业。过剩的不单是落后产能,部分技术水平较高的产能以及新兴产品也出现了这种状况。不少产品生产企业深深苦恼:技术先进、性价比高,怎么就找不到市场呢?要看到,我国的一些产品方案,在总体设计和应用时,着眼的就不仅仅是国内市场,而是希望能在全球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当国内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饱和,企业走出去既能转移消化一部分产能、获得新的市场,也可以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向着产品高级化和高附加值化发展。如:智能分析摄像机,我国技术水平不差,许多国家有这方面的需求,走出去完全可以“共赢”。安防产业到了全面走出去的时候,就看企业能不能抓住机会。中国安防装备的总体实力无需置疑,但要在走出去的同时走得好,还需强身健体、练好内功。
质量过硬是第一位的要求,对于第一批走出去的企业尤为重要。国产安防产品早已遍布全世界,但一直与低端、廉价、质量差等词联系在一起,这中间有误解和偏见,但不能否认在“国产安防”这几年大规模走出去的时候,的确存在一些企业单纯依靠低价的状况。以后安防行业走出去,有必要吸取经验,起步之时就尽可能立足高端、打造精品,以优质样本为自己赢得美誉、赢得市场。
产业走出国门靠什么拼过对手?当前的一大优势仍然是价格低廉、性价比高。整个产业要塑造国际一流品牌,还要下功夫提高技术含量继而提高附加值,才能画出“微笑曲线”。还要承认,我国的许多产品,如电子围栏、监控显示器等,虽然已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但在有些关键部件上往往依赖他人,核心技术要进一步追赶,这也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总结
“中国制造2025”的提法说明向制造强国转型是一项中长期工程,是一场持久战。安防行业同样不能一口吃成胖子,还会继续受到激烈竞争、产能过剩的挑战,也会有一批企业倒下、也会有一批企业站立在世界一流安防企业之列。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