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会场入口处安装亮码测温、智能验证机,实现嘉宾“刷脸+凭证”无感通行,发生体温异常、人证不一致等情况即时报警。加载网上预约模块,实现群众掌上申报、后台自动核验、现场刷脸通行,累计线上服务访客4万余次。
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自2017年开始,桐乡市围绕预测预警预防目标,迭代上线“数字安保”应用,累计服务保障世界互联网大会等30余场大型活动,确保安保工作“万无一失”,构建起安全有感、服务有感、管理无感的安保体系。
一、整体智治,让安全更有感
数据集成。围绕数据需求、系统集成、数据接口三张清单,整合30余类数据3亿条,融合公安网、互联网等基础网络设施,打通证件管理、消防综合管理、食品安全保障指挥等平台,归集和运用票务、车辆、证件等相关数据,实现指挥更协同、联动更高效。
指挥一体。导入全量
对讲机、警务通,在主会场全覆盖安装物联网设备,精准定位位置。借助BIM技术,对重点部位开展三维扫描,并在指挥部大屏一图展示,构建“预测预警—统一指挥—协同防控—应急处置”的闭环指挥体系。
隐患共防。接入1036家单位、73个消控室、872幢房屋、100个烟雾监测器,实时预警火灾情况,推送消防等部门协同处理;搭建“城市管理”模块,将违法停车、违章摆摊等推送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处置,将河道漂浮物等异常情况推送环保部门处置。
二、精细保障,让服务更有感
刷脸无感通行。在会场入口处安装亮码测温、智能验证机,实现嘉宾“刷脸+凭证”无感通行,发生体温异常、人证不一致等情况即时报警。加载网上预约模块,实现群众掌上申报、后台自动核验、现场刷脸通行,累计线上服务访客4万余次。
便利交通出行。车辆通行证均可通过微信公众号网上申领,2021年共发放通行证9462份。针对人流量、车流量较大等情况,依托系统流量信控模型,全时空监测镇区运行车辆、指定道路等流量,进行“绿波”协调,服务保障交通出行。
保障高效便民。坚持“隐性用警、内紧外松”,梯次趋紧勤务等级,安保力量年均降幅达30%,安保时间从3个月压缩至1个月以内,封控区域从镇区缩小至核心区周边,安保经费明显下降,对群众及游客出行影响越来越小。
三、精准预警,让管理更无感
群防群治。组建4000余人的“乌镇管家”队伍,发挥其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参与治安巡逻、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对发现的情况进行研判分析后,流转至消防、综治、综合行政执法、市场监管等部门处置,实现闭环管理。截至目前,已累计上报安全隐患、矛盾纠纷6000余条,处置率达100%;因纠纷引发的“民转刑”案件较前3年平均下降40%。
实时追踪。从外向内构筑“三区三圈”立体式数字防控圈,实时进行算法解析,配合渐进式搜索引擎,提供技术赋能。配套整建制安保工作机制,对安保区域进行划分,由固定责任部门统筹相应区域内安保工作,提升安保效能。
无证预警。加装高清智能化相机,贯通安保制证系统,依托特征算法,对制证人员进行秒级分析反向预警,实现“核心区外好人过、坏人拦;核心区内有证过、无证拦”,累计预警120余次,均无感妥善处置。建立动态信任机制,将核实无误人员添加至信任清单,减少预警次数。
(作者系浙江省桐乡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