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 > 正文
厦门打造交通执法“科技模式”
2022/4/27 09:35   福建日报      关键字:厦门 交通执法 科技模式      浏览量:
4月21日,福建日报“厦门观察”十周年特刊里,以图文形式报道厦门市交通执法支队近年来在科技精准执法、深化体制改革、党建文化品牌建设等方面的突破与创新,详细刊载了这支执法铁军在坚持党建引领的道路上,不停探索兼顾执法力度和温度的新时代交通执法“厦门模式”。我们来解密一下:铁军是怎么练成的。
  4月21日,福建日报“厦门观察”十周年特刊里,以图文形式报道厦门市交通执法支队近年来在科技精准执法、深化体制改革、党建文化品牌建设等方面的突破与创新,详细刊载了这支执法铁军在坚持党建引领的道路上,不停探索兼顾执法力度和温度的新时代交通执法“厦门模式”。我们来解密一下:铁军是怎么练成的。
  打造新时代交通执法“厦门模式”——
  4月11日晚,厦门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下称“支队”)无人机“飞手”通过视频传递一条重要线索,地面巡查组按照跟踪定位,赶赴事发地点,第一时间截停车辆。经检测,该车总重72.94吨,超限23.94吨,超限率高达48.85%。
  “无人机飞手”郭晨指着无人机监控画面对记者介绍,为逃避处罚,很多超限车辆在夜间密集出动,造成极大安全隐患。为应对这一情况,从2017年起,支队就大力探索,将无人机应用于公路及桥下空间巡查、轨道交通沿线巡查、超限运输车辆查处等方面的侦查取证。
  截至目前,支队已选派14名业务骨干参加国家民航协会的无人机驾驶员培训并取得无人机飞行执照,形成目前全省规模最大的交通执法无人机专业队伍,大大提升执法成效,尤其是夜间巡查能力。仅2022年1—3月,支队已通过无人机查处各类违法行为近50起,让厦门交通执法能力如虎添翼、再上一层楼。
  科技强本领 十八般武艺显神通——
  不仅是无人机巡查,功能强大的交运通APP系统、智慧眼执法仪、大数据分析、执法全过程记录系统等科技创新项目,也已经在厦门交通运输综合执法一线投入使用,一支“全副武装”的现代化执法铁军渐趋成型。
  不久前,厦门市交通执法支队集美大队执法人员对一辆危险货物运输车辆进行检查时,发现该车所属企业未按规定制作危险货物运单。执法人员现场运用“交运通移动终端”设备,就完成信息核查、取证上传、笔录制作、开具执法文书、数据同步以及执法文书录入打印等过程。
  接入省营运车辆卫星定位平台,通过卡口照片和GPS轨迹比对,就可以精准查处营运车辆异地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行为;“智慧眼”执法仪利用黑白名单库进行大数据对比分析,并与先期摸排黑名单中的违法车辆比对,一旦发现目标即时预警;在全省率先自主开发执法文书管理系统,该系统对文书领用、使用进行系统管理并进行预警提示,确保执法文书和案卷完整准确,电子留痕清晰规范,一项又一项新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了厦门交通运输现代化执法能力。
  改革强筋骨 制度建设筑根基——
  支队直属大队一中队中队长孙金池2015年就进入支队工作。“当时,负责岛内交通执法的直属大队最为艰苦,‘黑车’层出不穷,还不时碰到暴力抗法恶性案件。”
  孙金池表示,为解决这一难题,支队一直秉承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市交通执法支队不断修订完善规范化管理制度,在权责、队伍建设、工作规范、部门协作、信用建设、风险防控、其他管理规范等七个方面制定了29项管理制度。
  厦门支队还积极维护执法威严,对扰乱执法公务行为进行坚决联合打击,17人因暴力抗法获刑,122人因妨害执行公务、扰乱办公秩序被刑事或行政拘留,有效打击了违法行为的嚣张气焰。
  据介绍,支队成立至今办理各类案件10万多件,居全省第一,年人均办理案件100多件,支队所属6个大队均跻身全省90多支执法大队的前十,有力维护厦门市公路通行安全和交通运输市场平稳有序。
  党建强信念 执法为民入人心——
  “虽然在执法一线铁面无私,但多年来的工作经历让我坚信,处罚并不是执法目的,营造‘畅、安、舒、美’的公路通行环境和平稳有序的运输市场秩序才是最高追求。”孙金池表示。
  孙金池繁忙工作之余是一名“暖男”。他时常带着执法人员,在负责的火车站执勤点附近开展志愿服务,设立的“爱心驿站”近年来已帮助旅客完成寻人、寻物等各类好事500余件,挽回损失17万余元。
  今年来,更是大力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通过“三比三争”实践活动深入落实“三提三效”行动要求,推行柔性执法,完善首违不罚机制,深化精准执法,提高执法效率,提高服务社会能力,不断传播社会正能量。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