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把智慧养老落实到为老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推动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强化政策引领,加强平台建设,以示范试点创建为抓手,积极推进全区智慧养老工作稳步发展。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内蒙古自治区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475.7万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19.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313.9万人,占全区老年人口数量的65.9%。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传统养老服务业已经难以满足广大老年人和老年人家庭对养老服务的多样化需求,智慧养老成为突破传统养老服务在居家照顾、出行、安全保护、健康管理等方面难点的有力手段,是未来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为切实把智慧养老落实到为老服务的每一个环节,自治区民政厅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推动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强化政策引领,加强平台建设,以示范试点创建为抓手,积极推进全区智慧养老工作稳步发展。
一是完善智慧养老服务制度,强化政策支撑引领
在积极实施“互联网+养老”行动、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自治区民政厅高度重视发展智慧养老服务,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制度,不断加强对智慧养老体系建设的引领。2019年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智能化养老服务”;2020年制定《关于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指导各地试点建设一批示范性‘智慧养老服务机构’和‘智慧养老服务社区’”;2021年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关于优化民政服务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通知》,要求“加快全区养老服务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依托信息共享,建立‘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做好智慧健康养老试点示范、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等工作”。2022年1月实施的《内蒙古自治区养老服务条例》首次将智慧养老写进法规,明确“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推动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整合医疗、餐饮、家政、物业、出行等各类养老服务资源,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紧急呼叫、健康咨询、物品代购、家政预约、费用代缴等服务。”
二是建设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加强为老便民服务
自治区民政厅着眼推动养老服务平台建设,提早谋划、及早部署,早在2012年就推动开通内蒙古12349便民为老服务热线,建成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12349平台网络,构建了覆盖全区的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高龄津贴资金发放生存认证、养老服务机构监管信息化。目前,按照自治区统一部署,12349服务热线已整体并入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只保留政策咨询、投诉建议等政务服务功能,对此民政厅又申请开通“96111”养老服务热线,打造新的老年人生活服务平台,将老人的需求与服务对接起来,构建呼叫救助、生活照料、健康管理、远程看护、电子商城等智能化的养老网络服务体系。
同时,今年自治区民政厅加快推进内蒙古自治区居家社区养老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建立123一体化智慧办公应用系统,即一套管理体系、两条管理路线、三个应用场景,嵌入式开发“孝心到家”、“孝心通”、“专家评估”3个APP,推动融合“互联网+”、物联网、智能设备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实现新发展。
此外,各地民政部门积极探索创新,包头市依托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引入PPP模式,为老年人提供紧急呼叫、上门服务、健康咨询、物品代购、营养配餐等服务,实现了便捷、丰富、高效的“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呼和浩特市部分区县建立智慧养老指挥调度中心,通过联网监测对辖区所有为老服务站、为老服务餐厅以及公立老年公寓进行实时
监控,加强监管,切实加强老年人安全。
三是打造智慧养老示范企业,提升品牌示范引领。
近日,民政部、工信部、国家卫健委等三部委公布了2021年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遴选名单,内蒙古自治区鑫海颐和城养老运营服务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至此,内蒙古自治区已先后有5家企业和1个街道被评为示范企业和示范街道。在创新“互联网+智慧健康养老”方面,鑫海颐和城养老运营服务有限公司、包头市钢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开发多种“互联网+”应用服务,实现了机构养老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医养结合服务、家庭养老床位改造、智能安全、紧急救助等一站式养老服务;内蒙古国讯富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简化了高龄津贴认证审核程序,既为老年人享受政策提供了便利,同时强化了资金发放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