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 > 正文
重庆智慧城市建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2021/8/19 09:11   重庆日报      关键字:重庆 智慧城市 全国 前列      浏览量:
2018年至2020年,重庆数字经济分别增长13.7%、15.9%、18.3%,增速逐年走高,且分别高于同期GDP增速7.7、9.6和14.4个百分点。2020年,重庆市数字经济规模更是达到6387亿元,占GDP比重由2017年的16%提升至25.5%。
  2018年至2020年,重庆数字经济分别增长13.7%、15.9%、18.3%,增速逐年走高,且分别高于同期GDP增速7.7、9.6和14.4个百分点。2020年,重庆市数字经济规模更是达到6387亿元,占GDP比重由2017年的16%提升至25.5%。
  重庆市数字经济规模增长为何如此之快?近年来,重庆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倾力打造“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取得了哪些成效?8月13日,重庆日报记者采访了市大数据发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杨帆。
  五方面着手
  构建起“智慧名城”的“四梁八柱”
  重庆日报:近年来,重庆在建设“智慧名城”方面作出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绩?
  杨帆:“智慧名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主要从创新机制、明确规则、集聚要素、打造场景、促进发展等方面着力推动。
  第一,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实施“云长制”。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总云长”,分管政法、组工、住房城乡建设、交通、农业农村、对外开放等领域6位市领导任“系统云长”,110个市级部门、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任“云长”。
  第二,坚持依法治数,加快建立数字规则体系。我市坚持把大数据立法摆在突出位置,探索建立数据采集、汇聚、共享、开放、应用、安全等全链条管理体系,推动出台市政务数据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市公共数据开放管理暂行办法。我市还在全国首个以省级政府名义出台《重庆市大数据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成为首批政务数据开放共享系列国家标准贯标试点省市。
  第三,围绕“云联数算用”,积极构建全要素集群。“云”:建成“数字重庆”云平台,上线多云管理系统,构建政务云服务体系。“联”:推动建成中国首条、针对单一国家、点对点的中新国际数据通道;建成规模位于西部前列的数据中心,仅两江国际云计算产业园就已形成40万台服务器的支撑能力,重庆数据中心规模近5年年均增速超40%,数据中心总体上架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数”:在全国率先建成“国家—市—区县”政务数据共享体系,建成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截至目前政务数据共享达9261类,位居全国前列。“算”:重庆智慧城市智能中枢核心能力平台上线运行,中国移动边缘计算平台建成投用。“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数字经济保持两位数增长。
  第四,以应用为导向,打造“住业游乐购”全场景集。“住”方面,重点打造“未来社区”,包括智慧医疗、智慧养老院、智慧消防等。“业”方面,重点打造智慧教育、智慧就业等场景。“游”方面,重点打造智慧交通、智慧景区等场景。“乐”方面,重点打造数字娱乐体验、智慧体育等场景。“购”方面,重点打造智慧商圈、智慧金融、智慧物流等场景。
  第五,赋能经济发展,积极发展线上业态线上服务线上管理。重庆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关于加快线上业态线上服务线上管理发展的意见》,不断拓展数字经济新领域。线上业态方面,引进培育中移物联网、忽米网等一大批知名线上企业和平台。线上服务方面,有普及应用3100万张常住居民电子健康卡、获批国家级智慧社区管理服务标准化试点等一批成果。线上管理方面,升级新型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下称运行管理中心),建成全市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
  通过这些举措,我们构建起了“智慧名城”的四梁八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在2020年的年度发展报告中指出,“重庆、上海、深圳等智慧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用好国家级“金字招牌”
  新业态从业人员达210万人
  重庆日报:能在智慧城市建设上和上海、深圳并驾齐驱,领先全国,对重庆来说,确实不易!
  杨帆:是的!首先,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我市争取到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金字招牌”和重大利好。
  其次,这得益于我市在数字基建上的创新突破。我市有全国唯一的中新国际数据通道,也有5G网络建设、数据中心、边缘计算平台的良好支撑。重庆正在建设的超算中心,将拥有每秒数亿亿次级算力,将成为国内首个商用营运超算中心。
  再次,这得益于我市创建了良好的大数据发展生态。我市聚集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建设了一批数字经济产业园,同时还制定出台《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截至目前全市重点平台企业达351家,新业态从业人员达210万人。
  此外,还得益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我市取得了3项重点成果。一是川渝两地签署大数据智能化合作协议78项;二是川渝政务数据实现跨省共享;三是合力推动成渝地区成功获批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全面融入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
  推出一大批智能化应用
  让城市更“聪明”生活更“智慧”
  重庆日报:“智慧名城”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应用。那么我们怎样通过打造“智慧名城”来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杨帆:一是升级运行管理中心。该中心现已接入全市201个系统,重点打造25个综合应用场景。比如,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可对全市大气环境、水环境等进行实时监测和调度指挥。另外,还基于运行管理中心打造了同上一堂课、占道及时报、后厨天眼通等2个批次70余个“小切口、大民生”智能化创新应用项目。
  二是推动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应用示范建设。比如,“渝快办”办理事项已达1875项,用户突破2100万人,“渝快政”在38个单位试点应用,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评估排名进入前10位。“渝快融”用户超26万,为中小微企业融资371亿元。“渝康码”,上线疫苗接种等10余项功能,用户3449万人,访问量27.2亿次。
  三是持续打造“住业游乐购”全场景集。立足“我为群众办实事”,我市启动第二批“小切口、大民生”智慧社区项目,重点打造应急管理、智慧消防、村社法律服务等基层治理应用场景,以及智慧停车、明厨亮灶、智慧交通等民生领域应用场景,让智慧城市更有温度。同时建成30个5G融合典型应用场景。
  在工信部评选活动中,重庆荣获“2019年全国新型智慧城市典型地区实践”称号;清华大学《2020数字政府发展指数报告》指出,重庆数字政府治理效果排名全国第五。
  四方面发力
  推动大数据智能化发展优化升级
  重庆日报:接下来重庆大数据智能化发展还将如何优化升级?
  杨帆:我们将从四个方面着手。其一,构建“五十百千”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体系。重庆将举全力培育5家以上数字经济上市企业和独角兽企业,集中打造10个以上数字经济产业园,协同建设100个以上研发创新平台,加快培育5000家以上高成长型数字经济企业。打造10个重点线上平台企业、10个重点线上服务品牌。
  其二,丰富“住业游乐购”场景应用。我市将重点打造应急管理、智慧停车、基层治理等典型应用场景,扩大数据共享开放,提升数据服务质量,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实现便民服务“一卡通行”。
  其三,建立健全完善数字规则体系。我市将推动出台大数据发展管理条例、数据安全管理办法等;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组建西部数据交易中心,推动建立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流通交易规则、服务与监管机制。
  最后,持续推动数字经济开放合作。一方面将依托中新国际数据通道,接入东盟国家,通达西部省市,打造国际陆海新通道数字贸易通道,另一方面将积极推进川渝两地大数据协同发展,联合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