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 > 正文
用好大数据,有助于打赢新冠肺炎大战“疫”
2020/2/3 10:51   新华社客户端      关键字:大数据,新冠肺炎,大战“疫”      浏览量:
工信部也专门对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进行调研和座谈,成立了包括中国工程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三大运营商在内的疫情防控大数据专家组。
  此次疫情防控,是一场大数据时代的抗疫战争。心中更有“数”,才会更踏实。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从来不是一句空话。如何从传统的“表格思维”进化为“大数据思维”,更是迫在眉睫的必答题。
  与2003年抗击“非典”相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可谓一场大数据时代的抗疫战争。智能手机已成人们的“延伸器官”,无远弗届的移动互联网则将人们变成了“比特人”,几乎所有行为轨迹都已经数据化。回顾梳理十余天来的抗“疫”激战,我们对大数据的挖掘应用仍很不充分,大有提升空间。
  尤其是疫情暴发后,各方对大数据的使用与公众期待有差距。尽管我们每天都能看到最新通报的确诊、疑似、死亡等数据,但整体仍让人感觉信息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面对疫情,公众希望了解更完整、连续、准确、及时的信息,比如确诊病例离自己多近,曾住在哪里,到过哪里。这些具体信息,仅靠目前的一张疫情地图、几个趋势图表,恐怕无法说清楚。
  相信很多人都记得一个细节:当武汉市市长说春节前后有500万人离开武汉,有很多网民惊慌失措,根本不知道这些有潜在风险的人分布在何处。很快,有平台用大数据绘制了详细的人员迁徙图,明确显示这500万人到底去了那些地方,并给出了应对建议,顿时让人安心了许多。
  春节期间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一些地方的应对措施已带有明显的大数据思维,但仍有不少地方不懂运用大数据,仍在用校原始的办法。比如,在人员排查、防控宣传工作,一些大量依靠人工摸底、上门走访,每天还要填写和报送大量表格,效率低下,耽误防控时机;还有一些地方以有奖举报的形式,征集武汉返乡人员线索,引发争议。但实际上,以目前的大数据手段,通过手机漫游信号等数据,就足以精准掌握辖区内哪些人去过疫情严重地区。
  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人始终是最关键的因素,但是科技的辅助作用不容忽视。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些科技企业上线了“确诊患者同程查询”“门诊发热地图”“实时辟谣较真查证”等工具和平台,工信部也专门对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进行调研和座谈,成立了包括中国工程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三大运营商在内的疫情防控大数据专家组。
  回顾人类发展史,重大疫情在对人类健康、生存构成威胁和挑战的同时,往往也蕴含着突破和进步的机遇。在当前的流动人员疫情监测、追踪溯源,疫情舆情传播、减少谣言,物资需求供给、资源调配等领域,大数据都有绝佳的应用场景,也正是大数据大有可为的时候。
  无论对决策者还是普通人,心中更有“数”,才会更踏实。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从来不是一句空话。如何从传统的“表格思维”进化为“大数据思维”,更是迫在眉睫的必答题。
  当然,我们也注意到了一些人的担忧。前段时间,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一些疑似包含湖北返乡人员身份证号、住址、电话等信息的文档、照片。这些隐私的泄露,既侵犯了个人合法权益,也助推了“恐鄂”“排鄂”等负面情绪滋生。因此,在使用大数据时一定要注意规范和边界,在合法范围内的合理使用。特别是疫情数据关乎国家安全,更需谨慎。
  要想更好地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不仅需要专业的医护工作者,也需要大量的数据科学家,更需要知晓大数据、善用大数据的管理者。我们如果能更加重视数据采集、挖掘与运用,而不是忽视、畏惧甚至掩盖数据,在与病毒“赛跑”的过程中,就会多抢占几分先机。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