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新技术应用,安检效率大幅提升,行李处理效率和准确性有效提高。值得一提的是,219个机场实现国内航班全安检通道支持“无纸化”便捷出行,积极推进机场餐饮“同城同质同价”,开通12326民航服务质量监督电话,232家国内机场完成与民航旅客投诉集中受理平台的对接,机场投诉响应率达到100%。
11日,记者从中国民用航空局了解到,民航局拟于近期发布《推进四型机场建设行动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明确了四型机场建设分三个阶段向前推进,并提出到2035年实现标杆机场引领世界机场发展,安全高效、绿色环保、智慧便捷、和谐美好的发展模式全面建成,为全方位建设民航强国提供重要支撑的建设目标。
民航局机场司副司长张锐在介绍未来机场建设发展规划时表示,到2035年,我们要建成覆盖广泛、分布合理、功能完善、集约环保的现代化的国家综合机场体系,“四个工程”高标准贯穿其中,“四型机场”高标杆成为普遍形态,机场保障能力和发展质量国际一流,为2050年建成全方位的民航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届时,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善,运输机场将达到450个左右,地面100公里基本覆盖所有县级行政单元。机场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将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0亿人次以上的发展需求,安全保障能力保持世界一流水平。
航空出行更加便捷,将建成超过30个以机场为核心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空地联程联运成为普遍形态,机场航班放行正常率力争90%以上。国际影响力、竞争力更加突出,将建成四大世界级机场群,北京、上海、广州等国际航空枢纽成为全球航空运输网络的核心节点。
张锐还介绍了民用机场近年来发展情况。“2009年至今,机场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一方面,机场数量显著增长,实现网络化覆盖。另一方面,机场建设水平极大提升,涌现出一批引领世界水平的机场样板工程,如北京大兴机场、昆明长水机场等。”
同时,机场运行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张锐表示,机场吞吐量呈现数量级增长。全国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从4.1亿人次增长到12.6亿人次,货邮吞吐量从883万吨增长到1674万吨,飞机起降架次从423万增长到1109万。
世界级机场群初具规模。2018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机场群共完成旅客吞吐量6.1亿人次,占全国总量的48%;货邮吞吐量达1221.4万吨,占全国总量的73%。
值得关注的是,民航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能力不断提高。张锐指出,民航服务全面开放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63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直航,航班量每周约5100班,国内沿线省份新建机场33个,中国企业设计、投资或承建海外机场70余座。助推航空产业和区域经济建设。全国规划建设了87个临空经济区和120余个通航产业园,其中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14个。推动军民航机场深度融合发展。在制度融合、人才培养、联合调研和新技术共享共用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
“近年来,机场安全管理水平显著提升,运行安全形势稳中向好。十年来全国未发生机场责任航空事故。”张锐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机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服务效率不断提高。在航班量增加1.6倍的情况下,2018年全国航班正常率达到80.13%,为十年来最高。今年前十个月达到80.39%。通过新技术应用,安检效率大幅提升,行李处理效率和准确性有效提高。值得一提的是,219个机场实现国内航班全安检通道支持“无纸化”便捷出行,积极推进机场餐饮“同城同质同价”,开通12326民航服务质量监督电话,232家国内机场完成与民航旅客投诉集中受理平台的对接,机场投诉响应率达到100%。
此外,机场治理能力日益提升、机场发展模式转型升级也是近年来民用机场发展的突出特点。张锐向记者举例,如大兴机场建设国产化率达到98%。“我们现在有能力自主建设和装备世界一流的超级工程。”如在机场发展绿色转型方面,大兴机场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16%,在全球机场中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