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石。社区治安防控是社区治理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又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保证。
优化顶层设计。在勤务模式上,按照“警力跟着警情走”的用警原则,科学调整巡逻防控警务、社区信息警务及维稳处突、破案打击的警力,依托指挥系统对辖区个案、类案的发案规律、特点进行分析,根据案发频率进行“图上作业”、动态调整。在社区协作上,主动打破社区界限,与周边街区全面深化警务交流与合作,探索推进信息资源共享、治安卡口共建、应急处突联勤指挥、治安问题联合整治、跨区域犯罪案件联手侦办,实现社区协防一体化,提升打防整体效能。在投入保障上,积极探索社区治安防范资金保障新机制,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防控体系建设,多渠道筹集治安防范资金,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多元投入为辅、整体推进的经费保障格局。
坚持党对社区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构建社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党委政府的统筹协调和社会各界的齐抓共管。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重点做好基础设施、技防设备、装备建设的立项规划,做到与城乡规划、旧城改造、社区建设、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等工作统筹推进。加大投入力度,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保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顺利实施。设立专项资金用于防控体系中视频监控、指挥系统等项目建设及日常维护,统筹各方力量,协调解决建设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发挥党委政府在社区治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强化政府社区治理职能,综合协调财政、建设、规划、供电、电信等部门的配合与支持,引导社会各方面积极有效地参与社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形成“党政领导、综治牵头、公安主力、部门联动、社区协同、全民参与”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格局。
完善社区治安防控体系法规。利用地方立法优势,将社区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治安管理的措施、规定和要求,通过制定政府规章、部门规范性文件等形式逐步加以完善,最终上升为地方性法规,使之更具有权威性。将社区治安管理的制约监督机制纳入法制化轨道。明确界定政府治安管理部门与社区之间的权责关系,建立治安警力服务与社区自我服务相结合的组织体系。加大网格化治理创新的组织推进力度,依托社区警务室、警务工作服务站,有效整合网格内社会治理力量,发挥社区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深化群防群治,搭建便捷高效的“平安义工”交联渠道。落实公共安全、治安安全主体责任,强化行政审批的事中、事后监管,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各类社会主体的自律意识。
健全社区治安防控网络。一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建立社区防控网。以社区警务为载体,以社区民警为主导,以社会治保会、保安队、治安志愿者队伍、消防志愿者队伍、社区物业公司等群防群治力量为辅助,建立以社区安全为重点的城乡社区防控网。社区协助派出所、综治办、文化、工商等部门对社区内重点行业治安防控网建设,以公共复杂场所、行业阵地为重点,健全社区单位内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法人责任,推进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二是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以社区警务为载体,以社区民警为主导,以社会治保会、保安队、治安志愿者队伍、消防志愿者队伍、社区物业公司等群防群治力量为辅助,建立以社区安全为重点的城乡社区防控网。三是搞好社区矫正工作,开展社区警务室建设,建设社区单位内部防控网。以落实工作责任制为核心,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建立完善以社区内单位、社区公共场所安全为重点的单位内部防控网。四要强化社区信息网络防控网建设,以主要社区街道、重点建设场所和复杂地段为重点,以视频监控系统为依托,建立实时、可视、动态的社区视频监控网。整治和屏蔽暴力、色情等低俗违法信息,净化网络环境,提高网络安全法治化、科学化水平。
提高社区治安科技防控能力。一要按照科技引领、信息支撑的思路,构建社区平安建设信息化综合平台,实现社区公共区域视频监控系统“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二要抓好安防小区建设试点工作,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列入街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社区规划、旧小区改造、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工作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建立技防设施验收合格入住制度,严把技防设施投入使用验收关,推进社区物防和技防建设协调发展。三要抓好社区企事业单位安防技术建设,建立智能监控系统,提高社区单位内部安全管理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四是推行社区警务工作,建立社区警务室,实施社区民警轮班制。配备好社区警务值班人员,建立健全值班和事态处置等规章制度。发挥社区楼长、巡逻队长、社区片长和路长的作用。实现人技结合,真正发挥作用。五是运用信息技术,健全社会治安防控风险的研判预警机制。以社区数据流、业务流为准绳整合跨警种、跨平台、跨单位之间的数据,重点在跨区域、跨部门信息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作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张铧予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