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的展望、技术规范及市场分析
2016/5/20 14:27         关键字:智能家居,展望,技术规范,市场分析      浏览量:
家居智能化已经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我国各家电与系统企业在这次智能化潮流中也未落人后,积极进行了在产品互联、智能交互等方面的创新技术尝试,初步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馈,如海信、TCL、格力、小米、三星、腾讯等多家公司都已经开发自己品牌的智能家居系统,把自主产品以智能化为核心技术创新。

  进入2016年,智能家居市场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回顾2015年全年的发展甚至是优于最初预期,很多权威机构统计分析后都给出了高于20%、接近30%的市场增长率数据。今年开始,家电行业、智能硬件企业和家居企业也动作频频,加快了跨界互补的进程,欲在深入智能家居概念的同时,进一步升级产业,以在智能家居普及大潮中占得先机。

  家居智能化已经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我国各家电与系统企业在这次智能化潮流中也未落人后,积极进行了在产品互联、智能交互等方面的创新技术尝试,初步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馈,如海信、TCL、格力、小米、三星、腾讯等多家公司都已经开发自己品牌的智能家居系统,把自主产品以智能化为核心技术创新。只不过,相比国外家居智能化的成熟程度,我国智能家居产业在技术和产品各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

  “智能”与“伪智能”问题,不同产品间互联互通的问题,“控制中心还是去中心”的问题,行业标准如何制定的问题等等,都等待着业内专家学者与企业共同努力解决。


  最近几年开始对物联网(IoT)大力推行,物联网(IoT)基本组成部分之智能家居(SmartHome),应用到智能家居的有众多的技术标准、协议如ZigBee、Z-Wave、Wi-Fi、Bluetooth等,在技术标准、协议、费用上都各有优缺点,造成市场上智能家居项目在技术标准上的混乱,而且大部分厂商都比较保守,难以标准统一。

  ZigBee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家庭自动化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绩,支持ZigBee技术的厂商越来越多,包括知名品牌如COMCAST、Freescale、PHILIPS、NXP、ORVIBO和数百家合作伙伴。作为最早应用在智能家居领域的传输技术,ZigBee的高保密性、强稳定性、低功耗、自组网优势成为家庭自动化的应用首选。

  现在大部分厂商基本上都有共识就是应用新标准ZigBee3.0版本,ZigBee3.0已经在2015年尾推出,大部分的厂商也都已经开始全力投入新标准的产品研发,而站在智能家居厂商的角度,ZigBee要取得更大的发展仍需打破自身的保守性,首先要在ZigBee产品之间实现互联互通,简化认证流程,快速满足市场的需求。

  基于不同无线传输技术的优缺点,未来的智能家居或会出现多种技术并存的局面,比如ZigBee及Z-Wave适合点多、固定、功率低的产品,Wi-Fi适合轻量且灵感移动的产品,Bluetooth适合健康类、可移动产品等。

  联动控制功能开发带给智能家居的另一个突破点,使控制系统更容易控制家居智能设备及家电,各厂家都按新概念推出的“一键控制”“场景控制”“情景控制”“安防报警控制”等,让使用者在生活当中更容易体验智能化带来的好处及便捷。

  未来的发展趋势,云服务必不可少,增加云服务可以把智能家居功能扩展到智能自动化、数据存储、数据分析、视频存储等,有部分厂商已经可以跟阿里云、百度云、腾讯云等合作,免去自己架设服务器,按实际需求提供实际的服务。

  另外一个趋势就是语音控制,目前许多解决方案都是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或电脑的应用程序进行访问和控制的,不过,对于许多未来的使用案例来说,这种方式一方面效率不高,另一方面也会有诸多不便。不断地使用智能手机(即使只是通过一个单一的应用程序接口)来执行最简单的命令,也会令用户感到麻烦。因此行业需要开发新的智能家居接口技术,而声音作为人类交互最自然的方式之一,是最容易想到的选择。

  在未来,智能家居技术将能够在没有任何人类交互的情况下实现工作;它还将能够基于一定的规则和外部条件/信息做出自己的决定。但是,总会有些情况用户希望自己与技术进行交互,例如,改变或检查家中的设置。虽然这些信息可以通过访问手机App实现获取,实际上,当用户不在家中时,这仍然是有用的,但是当用户身处家中时,不间断地访问手机App则可能成为一种麻烦。如果用户能够简单地通过讲话来获得所需的响应,那么一切就将变得更快更方便。

  知名家电厂商们在智能家居方面的一些进展

  海尔:U+平台

  海尔U+是在国内发展较早且规模很大的智能家居平台,依托了海尔已有的丰富的产品线优势,加上U+平台开放的态度,吸引了不少其他品牌的产品。目前,海尔U+平台已吸引了百度、腾讯、宝洁、甲骨文、高通等上百家多品牌和多品类的大咖级合作伙伴,形成了完善的智能家居开放平台。

  市场环境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仅凭一家企业也很难建立一个市场和一种生态。与其面面具到不如选择自己更为擅长的领域。海尔U+就选择了进行平台化服务,通过空气、水、食品、娱乐、安防和生活等生态圈,接入产品种类100种以上,产品数量100万台,但是这对于每年6000万台家电产品的全球出货量而言,U+还处于起步阶段。

  TCL:聚焦智能厨房

  为了进军智能家居行业,TCL成立独立子公司向集团内全线产品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已经初步完成TCL产品的互联互通,并陆续引入第三方硬件产品。通过智能单品、智能家居成套系统、智慧社区平台和生活增值服务四大板块进行多层次深耕,围绕“硬件+软件+服务”的智能生态战略目标,为用户创造智慧生活。

  迈进2016年,TCL确认,拟在今年第二季度发布智能厨房整体解决方案,将从厨房家电和智能化入手,整合全系列厨电产品资源,与家庭服务进行深度整合,撬开智能家居市场。

  LG:Smart Thin Q Hub

  LG电子在2016年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2016)上发布旗下物联网生态系统的最新成员——Smart Thin Q Hub。

  Smart Thin Q Hub扩展了LG的Smart Thin Q平台,使其可以监测和控制洗衣机、冰箱、烤箱、机器人吸尘器、空调等家用电器和多种传感器。Smart Thin Q Hub能够收集智能家电和通过Wi-Fi、Zigbee和蓝牙连接到Smart Thin Q传感器的传统设备的信息,在LG的智能家居平台中发挥核心作用。数据可以在LCD屏上以通知的方式显示,也可以通过内置音箱播报,充当智能家居的中心枢纽。

  博世智能家居系统

  博世智能家居控制器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所安装的应用程序搭配使用,是智能家居的指令中心。照明、供暖、烟雾报警、门、窗,家里所有的东西之间都可以实现彼此互联。例如,当主人离开并关上大门的时候,智能系统就会自动关闭房间内的光源和供暖设备。

  智能割草机2.0:2016年推出的一款产品,博世Indego互联式割草机在适当的条件下就可以进行割草:不太热、不太湿、不太冷。尽管如此智能,这个系统仍然可以灵活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调整。用户可以选择设置停机时段,在这一时段内即使符合环境条件,割草机也不会工作;或者他们还可以用应用程序里新添加的天气预报功能来决定何时运行割草机。不论身在何处,用户都可以简单便捷地通过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安装的博世智能园艺(Bosch Smart Gardening)应用程序操控家里的Indego互联式割草机。

  智能家居前景

  据预测,2018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可能将达到1800亿元以上。这无疑将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也注定将引起中国智能家居行业的一股新的热潮。以一站式智能家居解决方案为目标,以先进企业为引领,实现标准化、规范化产业链化运作,必将成为未来十年,甚至几十年,智能家居行业绝对的王道。

  智能单品成为主流

  在今年举行的美国国际消费电子展上,一个个既酷又炫的智能单品纷纷亮相,让人惊艳。这些单品正在或将要走入家庭,成为未来智能家居的主要装备。

  系统联网更加便捷

  系统化智能的实现是建立在具备完善智能化单品以及智能产品可跨品牌、跨种类互动的基础上,家庭中所有的智能产品要运营在统一的平台上,各设备之间要实现联动和数据共享,从而实现系统级别的智能。

  智能家居的智慧不仅要体现在家居单品的智能化,还体现在不同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构成的完整生态系统的智慧化,未来,在统一的平台上,用户家庭里的各类家电、灯光、窗帘、安防、健康保健、家庭娱乐等全系列的家居设备均可实现跨品牌、跨产品的互联互通和融合。

  前景虽好价格制约

  目前智能家居产业已引发爆点,但市场还处于炒作概念的时期,有专家表示,预计还要经过三四年,整个市场才会慢慢成长起来。

  调查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不久前一项关于智能家居的网络调查,在收回的五万多个有效样本中,高达95.19%的网友表示对智能家居感兴趣,不过只有48.18%的网友表示目前愿意通过购买单品的方式来体验智能家居,39.15%的网友表示只愿对家中某些局部进行小规模装修来体验智能家居,愿意对家居整体进行彻底重新装修的网友只占12.68%。

  是什么原因在影响用户对智能家居的选择呢,调查显示,45.35%的网友在顾虑价格问题,担心智能家居太贵,24.49%的网友在顾虑实用性问题,担心智能家居不够智能,17.03%的网友在顾虑隐私问题,担心智能家居会泄露隐私,还有5.26%的人顾虑智能家居组建太费事,7.86%的人顾虑使用智能家居会被机器控制。

  对智能家居企业来说,用户接受什么价格是他们很关心的,3万元以下的支持率超过60%,处于3万至10万之间比例加起来不到14%,另有10.9%的人接受10万元以上的价格。由此发现,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轻量化的智能家居仍然会占据主流。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