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防行业网

首页 > 专家论文 > 正文

我国安防智能化前途光明 路途坎坷
2012/8/3 9:21:00   中关村在线      关键字:安防智能,智能分析      浏览量:
视频监控从模拟到数字,再到网络、高清、智能,一直在解决二个问题:“实时监控”和“记录存储”。智能视频分析即解决由机器来完成人工监视、另一个是在海量视频数据中快速搜索到想要找的图像。因此,下一个安防爆发点必将是智能化应用,未来,或许智能化将是安防系统的“标配”。但现实中我国安防智能化面临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技术难能满足应用需求等一系列问题。

    在当下,中国安防行业谈及最多的话题是“如何高清化”。其实,视频监控从模拟到数字,再到网络、高清、智能,一直在解决二个问题:“实时监控”和“记录存储”。智能视频分析即解决由机器来完成人工监视、另一个是在海量视频数据中快速搜索到想要找的图像。因此,下一个安防爆发点必将是智能化应用,未来,或许智能化将是安防系统的“标配”。

    一、智能化,安防技术突进的下一个结点

    目前,监控系统通常采用数码摄像头采集数据,很少进行图像处理。数字内容随后转换为模拟信号,在现有基础设施上进行传输,到达指挥中心后,再转换回数字格式以进行分析和最终存储。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很难对信息加以处理。具有智能化的安防系统却大不相同,它们主要为端到端数字系统,采用的是IP网络,因为IP传输的灵活性大大高于传统的点到点模拟传输。从本质上说,每部摄像头都成了智能的网络摄像头,能在通信路径的任意一点上分析视频数据,并就此采取行动。智能视频分析过程主要由前景检测、目标检测、目标跟踪、目标分类、轨迹分析、事件检测等部分组成,各部分有专业应用。但有时为了提高算法在某些场景下的性能,一些附加模块也会被加入到算法中,如抗抖动、阴影抑制、车灯抑制模块等。所以说,智能算法常常会有多种实现方案,这就是为什么各种智能产品标称功能可能相同,但性能差异或很大。一套智能算法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场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各算法模块必须要具有对复杂场景的适应性,并且加入相宜的附加模块来提升算法对场景的处理效果。一般来说,专业的智能视频分析生产厂家研发的产品从广义上讲具备以下三大功能:

    (一)内容分析。在所有情况下,重要安全信息的数量肯定大大低于背景信息的数量,如建筑物和公路等静态信息,抑或风吹草动、水波涟涟等无用的动态信息等。设备能剔除无用信息,关注于任何车辆等重要活动对象;

    (二)对象识别。为了成功地将重要的安全信息分离出来,设备必须能将对象分类。例如,设备应能识别出人、动物、车辆或其他对象。从软件角度来说,对象识别是由内容分析引擎来完成的;

    (三)活动分析。设备能识别重要活动,并将其与安全人员制订的一套规则相对比。我们不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怎么制订关于闯入安全禁区的规则,为了实施这一规则,安全人员用电子笔或鼠标在背景视频图形上画出一条虚拟“绊网”,设定安全界限。如果识别为人的对象跨过该“绊网”,那么就会激活警报机制,软件会发出警报或提出建议。但从行业发展需求和技术前沿来说,智能视频分析还可研发以下两点功能:

    生成重要数据

    生成元数据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完全打破传统的视频概念。由于要用计算机而不是人来监视视频,因此必须进行图形增强处理。计算机分析需要提高对比度,这是一个说明问题的很好的例子。由于运动检测以及图形识别算法取决于识别对象的边缘,因而提高图形的对比度非常重要我们可以在摄像头子系统中内置边缘锐化算法。对在摄像头视野中的运动对象进行跟踪,通过活动参照引擎将对象的活动与一系列规则相对比,通常可以得出结论,有时还会要求采取安全行动。我们可向摄像头的定位系统发出指令,以便对对象执行摇动、缩放和聚焦等操作,或命令摄像头转变方向,从而在原始的视野范围之外继续跟踪对象。

    事后的取证分析

    智能视频分析除了能生成数据给用户带来安全和管理的统计分析,还还可解决比非法闯入等更广泛的安全问题。过去几年来,视频监控技术已成为众多政府和企业部门首选的技术。从模拟向数字系统转换的潮流是大势所趋。不过,大家普遍认同,将压缩视频传输到人工控制的指挥中心是一种落后的策略。利用内容分析引擎和推论引擎等算法对从视频中提取的元数据进行分析,这在安全系统的各个层面都具有优势。此外,使监控外设具备尽可能高的智能化程度(比如提高摄像头的智能化程度)将有助于减轻处理负载、提高信息质量以及加快采取补救措施的速度。

    显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智能视频分析,比将成为安防的主角。

    二、我国安防智能化的现状: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虽然是市场上“宠爱”的技术,但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并非一帆风顺。全球一些专业的IVS研究厂家,像美国的Object Video、Vidient;以色列的NICE,Mate,IOImage;澳大利亚的IOmniscient等。这些厂家都相继进入中国市场,一度造成外国厂商独占国内智能视频分析市场的局面。而终究因其技术与中国国情的差异性,无法真正渗透中国市场。而国内的一些智能视频分析厂家多数能够识别的行为特征仅局限于一些特定的场合。如目标跟踪、越界、计数、目标丢失、物体遗留等,主要应用于像看守所、监狱、博物馆、仓库、厂区、地铁站等相对固定的应用场景,而在针对社会层面的监控环境中,因监控场景的复杂和多变性导致监控的稳定性大打折扣,而以报警事件准确性为评价标准的智能监控产品也因此而突显了其应用局限性,因此,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那如果我们探究安防智能化规模化应用的拐点在哪?应该说,除了之前分析的本身技术具有的先天性优势之外,还需要解决以下瓶颈问题,或许,聚沙成塔,安防智能化的大爆发指日可待。

1 [2

相关专题: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