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智慧城市需新信息体系支撑
2016/11/30 09:24   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关键字:智慧城市,新信息,新型      浏览量:
以“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共享 互联网+ 数字红利”为主题的“第六届(2016)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年会”近日在北京召开。

11月2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国脉互联智慧城市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六届(2016)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年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以“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共享 互联网+ 数字红利”为主题,共汇聚了智慧城市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产业链企业、行业组织等数百人参会,各方聚焦“未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进行了深入讨论。未来新型智慧城市发展会有什么样的趋势?运营商有怎样的机遇?

构建新一代城市数据中心

北京大学教授、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杨学山作了题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趋势”的演讲,就新兴智慧城市发展、城市信息体系发展谈了自己的想法。杨学山表示,新型智慧城市和原来的智慧城市最主要的不同,就是它的目标是城市管理,更聚焦城市能力和公共部分。在这个条件下,信息体系或者城市数据中心边界也应更聚焦城市管理和城市公共服务。我们要把城市数据中心和新型智慧城市连接在一起,充分发挥城市数据中心的“大脑”作用。

杨学山强调,对于未来的新型智慧城市,我们的目标不是城市信息中心,不是城市的庞大网络和处理平台,而是要通过科学法治的手段,让城市的运行更规律、绿色、安全、高效。比如说要解决堵车的问题,要按照规律来做,而不是按照人的意愿来做。通过科学的信息化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治理拥堵,把秩序建立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建设的数据中心和信息系统、服务平台等都是供给的手段,也就是之所以在城市发展这个阶段加上“智慧”两个字的原因。最终,“城市数据中心”应该成为“城市管理中心”。我们需要在新型智慧城市条件下,重新定义事物的边界,打破数据共享壁垒,重新定义一个系统,根据这个系统来确定数据链,构建数据链,从而实现数据链的智能化。需要在一个总的规划和标准体系下制定和构建城市数据中心,构建智慧城市下的信息体系。

国脉互联董事长、首席研究员杨冰认为,新型智慧城市强调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应以政府为主导、市民为主体、企业为主力,去构建相应的信息体系。国脉互联总经理、首席规划师郑爱军指出,城市级的信息资源平台非常重要,是城市管理和信息经济发展的基础。

来自无锡、沈阳、广州、长沙、海南、上海、广东等多个省/市/区县的政府和企业代表分享了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成果和经验,认为建设新一代城市数据中心,构建新的信息体系很有必要。

给运营商带来哪些机遇

云计算、大数据是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发展中理应发挥重要作用,这已是各方的共识。那么,新一代城市数据中心建设,能够给运营商带来哪些机遇?记者认为,将会为推动运营商云数据中心建设创造更有利的外部环境,同时,运营商的云数据中心资源和数据能力也将拥有更好的变现机会。实际上,运营商已经围绕云计算、大数据业务进行了重点布局。

城市数据中心必然要求政府级的安全性,运营商的国企背景和品牌实力值得信赖。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随着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物联网设备以及基因测序的快速普及,用户每天对数据的需求量持续上升,这将带动数据存储和在线数据分析的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专业机构预测,未来8 年国内在线数据量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84%,到2020年, 年新增数据量将达到15.45ZB,整体的网络数据存储量将达到39ZB。为大数据提供支撑服务的数据中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进行前瞻性布局。这一点,政府高层已经非常重视,出台了一些政策推动云数据中心建设。目前,拥有基础网络资源优势的运营商正加快新一代数据中心的构建。据悉,中国联通启动了“云网一体战略”,打造以数据中心为核心的独立网络平面,在全国布局了M+1+N的云数据中心体系,覆盖全国31个省份136个地市355个数据中心,同时,在东北、华北、西南、华南、华中以及香港六个区域,规划建设了12个新一代云数据中心基地,数据中心全部建成后,总机架数将超过32万架,总带宽将超过100T,具备400万台服务器的承载能力。

城市数据中心需要共享有价值的大数据,运营商的大数据变现迎来良机。当前产业已进入数据通信时代,基础就是大数据,为智慧城市服务的城市数据中心需要共享各行业有价值的大数据,才能提升“大脑”的分析处理能力。运营商本身就具有庞大的数据,可成为重要的拓展业务之一。目前,运营商已经利用自身数据资源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服务,助力政府的管理水平以及一些行业的服务水平提升。未来,运营商可整合自身庞大的数据和社会上的其他海量数据,依托规模化的云平台和大数据处理及分析平台,跟第三方进行合作,创新商业模式来将数据价值进一步变现。比如运营商的位置服务能力、用户的消费信息,可以跟政府相关部门以及零售商、商店等的需求结合在一起,构建新的合作模式。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