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访谈 > 正文
中山大学叶林:智慧城市与城市创新
2016/11/29 09:02   信息时报      关键字:智慧城市,城市创新,政府      浏览量:
智慧城市与城市创新,其背景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必要需求。城市发展和技术创新的结合,就是我们所说的智慧城市。

叶林 中山大学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城市创新是一个很大的范畴,聚焦一下,让它能够与政府创新治理结合起来。从政府治理的角度看,能否把城市建设好、管理好、治理好,能否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是城市创新的关键,因此今天要讲的城市创新是围绕政府治理创新展开的。

智慧城市与城市创新,其背景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必要需求。城市发展和技术创新的结合,就是我们所说的智慧城市。

城镇化引发了大量的“城市病”,人口密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对整个城市治理提出了挑战,这是智慧城市模式发展的一个根源。在全球范围内,国外智慧城市建设最早可追溯至1992年新加坡提出的“智慧岛计划”。而为了应对金融危机,IBM公司将业务重点由硬件转向软件和咨询服务,于2008年11月提出了“智慧地球”的理念,引起了美国和全球的关注。国内最早提出建设智慧城市构想的是南京市,到2011年,国内提出或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地方开始大幅增加,出现小范围“井喷”之势。

智慧城市是先发展再定义的,我们从信息技术、信息化发展和城市治理三个角度对智慧城市定义,它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广泛覆盖性、深度互联性、协同共享性、智能处理性和开放的应用性。

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有20多年了,现在到了评估阶段,需要评估取得哪些成就,存在哪些短板或瓶颈,以便更好地发展。

国外互联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在2015年提出了一个最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有7个一级指标,分别是技术设施建设、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经济、智慧人群、保障体系,加分项等7个维度,并下设二、三级指标各17个。国内的智慧城市评价体系是专项的,每个城市做的指标体系,基本上是针对这个城市,很难被其他城市所利用,比如说南京市做了4个一级指标,从网络互联、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人文四个一级指标,下设了21个二级指标。

根据前期观察,从政府治理创新方面,我们对建设智慧城市提出一些要求,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宏观方面,智慧城市是非常庞大的系统,政府智慧城市的规划者,从技术到治理层面,到最后的产业和治理的融合,都需要政府统一规划。

中观方面,政府需要建立公共服务的信息平台,提供跨部门的协调平台,提供社会参与与公民互动参与的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信息共享。

微观方面,政府要参与到具体的建设中去。

为了达到以上三个方面的目标,政府需要强化顶层设计,把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到城市发展战略的高度,以城市发展、市民体验为理念,优化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完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个共享型、协同型、服务型、实时型的政府智慧城市的治理模式。

最后,介绍一下国内外的智慧城市案例。在国外,新加坡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智慧城市、智慧岛的国家,2015年新加坡的智慧国是其最新的案例,包括公共部门、公民以及私营企业三个层面,其愿景是打造一个活跃的、与时俱进的资讯通信的生态系统。国内,这里介绍一下宁波智慧城市的建设。国人关注的主要是衣食住行,尤其是行。宁波2013年智慧交通系统的打造,在不减少车辆保有量,不进行限号、限行的前提下,实现从数字交通到智慧交通的全面转化,提高了车辆通行效率,缓解了交通拥堵状况。

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和城市融合的产物,为政府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政府要适应智慧城市的发展,改善政府治理模式,从而解决我们一开始讲到“城市病”的问题,实现从传统城市管理模式到新型城市治理模式的转变。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