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其实是一场艰难的战争,与社会斗,与团队斗,与自我内心斗!那其实就是一个大黑洞,它有无穷魅力,吸引你!你有时又想挣扎出来,所以创业黑洞是属于高级黑,懂的人自然体会,经验欠缺一点就稍微感悟差一点儿!我愿意贡献我的丰富经验,特别是行业以外的资源优势。衷心的祝愿创业路上的兄弟姐妹们一起分享,一起成功!相信我,没错!!
王正伟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的副秘书长
分享提纲
一、移动互联网的想象空间
二、互联网+作为国家战略的基石,如何深刻理解其内涵?
三、如何选择物联网的突破口?
四、创业与学习
分享内容
各位创业路上的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我就开始做今天晚上的分享。首先介绍一下自己,我叫王正伟,你们也可以叫我正伟,我目前从事的工作是物联网,我是来自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从2009年物联网的概念在中国整个科技产业上出现以后,实际上物联网整体的概念是一波三折的。
我个人认为到目前已经发展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2009-2012年,这三年多的时间大家是在用物联网的概念进行各个系统集成项目的应用。从2013年开始,实际上物联网在各个智慧领域里面逐渐的显示出它蓬勃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在2014年的年初,谷歌收购了NEST以后,大家看到了智能家居可能从物联网整个大的产业链上首先爆发出来。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所谓智能硬件大的产业在风口上,我觉得这些东西都是一个基础的底层的表现。
从创业的角度,实际上我个人认为从2007年到现在,实际上是物联网的第二个阶段,就是移动互联网在整体发展,或者是黄金发展的一个时间点。为什么这么说呢?实际上我们在整个物联网的概念体系里面,如果从发展的角度来说,我们认为物联网的1.0阶段是以PC上网为核心的互联网阶段,从2007年开始,是以手机作为移动终端上网连接的手段,那是物联网2.0的阶段。3.0的阶段就是随着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传感器,包括这些运算的芯片大规模的发展,会形成一个物联网终端的大规模发展。
一、移动互联网的想象空间
所以我今天分享的第一个主题,我个人认为目前从创业的角度来说,在移动互联网大规模发展的黄金期,移动互联网本身对于个人创业或者是小规模的团队创业是非常方便的,或者非常有想象空间的。我认为移动互联网的鼻祖就是苹果,从它的手机到它的APP,实际上已经构建了一个标准的产业模型。只要你在这个APP里面找到一个接地气,或刚需的产业应用,那你的发展就很快。
我们知道开发一个APP,不管是用安卓端,还是iOS,它投入的人力成本或者资金成本,相对来说做物联网的硬件终端还是有巨大的差别。所以这个也是我们现在,包括我们内部联盟来看,大规模的物联网企业发展起来非常慢。物联网的硬件终端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入口。然后快速的去验证你的MVP(最小模型)的可行性,通过MVP的实施,可能天使投资已经进来了,包括你的A轮就能够非常快的能够估出来了。包括我们碳9学社,我觉得大部分的同学、伙伴们,我知道大部分在搞在线教育,当然最近也在从移动互联网的角度在搞各种各样的民生应用。不管你去看哪一个点,只要你现在能够选择一个细分市场上有爆破力的一个点,深入的做下去,可能这件事很快就成了。
前面我们知道,不管滴滴还是快的的发展,还是从跟谁学这种纯互联网的发展,它的爆炸力或者在资本市场上的想象空间是非常巨大的。甚至我也可以说,它是一种没有道理的霸道式的发展。在这个过程当中,实际上对于我们当前所有创业伙伴里头,我觉得如果你是一个个人创业或者是小规模、小团队创业的时候,我认为你首先要从移动互联网的角度去考虑,轻易不要碰物联网。因为物联网大的终端这一部分是一个巨大的门槛,它的资金、人力包括市场的验证都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
我个人觉得通过在碳9的学习,从创业的角度大家要掌握两个基本的规律,第一个规律就是全世界都在流行的精益创业的手段,能够让我们找到一个标准的创业模型,用最短的时间,用最少的资金快速的推出你的MVP。这种状态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头,从互联网发展的时代,1995-2005年,除了2000年大的泡沫时代,现在你也可以认为它是移动互联网的泡沫期,这是一个标准的泡沫期。
同时从今年我们在大规模的谈“互联网+”,大规模的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际上这个从国家的产业政策的角度来说,也是给当前的创业者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黄金机遇。所以我特别想在这里提醒在座各位创业者,一定要认真对待这个机会,因为这个机会在每个人面前摆的时间不长了。我个人判断,应该在2015年底到2016年左右,这个时间门槛就将被树立起来了。
二、互联网+作为国家战略的基石,如何深刻理解其内涵?
第二个我想强调一下,大家要深刻的认识什么是“互联网+”。因为从我们今年两会之后,李克强总理提出来“互联网+”概念的时候,各方面反应的速度也非常快,到我们今天来看,短短的两三个月,从全行业,不管是传统行业还是互联网行业,其实都是在拼命的通过互联网+的概念在给自己身上贴金。它的根源是什么呢?我觉得大家有两个基本的看法:
第一个看法要理解“+互联网”和“互联网+”的概念,过去我们做的是“+互联网”,大家把互联网当做一个工具。“互联网+”到底是什么呢?我觉得现在是加各种各样的产业和行业的应用。行业的应用有哪些呢?不管是互联网金融也好,互联网地产也好,互联网工业也好,我们现在提的工业4.0和智能制造等等。它可以在任何一个领域里头给你提供一个大的产业的支撑和政策的支撑。
对于我们小团队的创业要看什么呢?第一要看传统产业和你在做的APP的结合点,我觉得这个点是非常难得,也是要非常准确的判断和把握的。我个人的建议是什么呢?大家一定不要贪大,比如说我们看在线教育,在线教育已经做了这么多年了,林林总总各种各样详尽的需求非常多,但是它没有穷尽。所以在这个角度来说,你可以去挖掘的一个点,如果在你的能力,在你的视野范围里可以去开发的时候,要尽量用精益创业的思维赶紧去试试。
我总结一句话“互联网+圈地盘”,这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互联网+圈地盘”圈的是什么?圈的就是我们能看到的所有的应有的具体的点,这些应用的具体的点未来都是物联网可能很快覆盖的一个过程。当然这里头也涉及到个人的兴趣爱好,包括本身的环境和资源的导入。在这个过程当中,从技术的角度我不认为它是一个复杂的事,因为开发是一个标准化的模板。难点在于人,在于思维模式的转化,包括创业本身,它今天已经很难形成个人英雄主义,所以一定是一个团队的建设。所以反过来我们说“互联网+创业”的核心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它的精髓在于人的情怀,人的理念,人的团队建设。
三、如何选择物联网的突破口?
第三点我想分享的,大家对于物联网本身,我也知道我们这些小伙伴里头也有很多在做智能家居、智能硬件,包括可穿戴设备等等,很多人都在接触这些东西。我个人认为物联网是有突破口的,物联网最大的难度我个人认为从三个方面看:
第一个方面就是物联网一个标准的结构是什么?大家一定要认识到,它最底层实际上是传感网,各种传感器,包括我们说的这些二维码,我们能看到视频的这些监控的摄象头,只要能够采集数据都是一个传感网的基础。
第二个模型在于应用层,这个应用层的导入就跟刚才我谈的移动互联网的关系非常大,它不是空穴来风,它一定还是根据你的应用去转换的,当然我们在物联网大的体系平台上可能有一个更大块头,就是所谓云计算的应用,云计算的应用也会给我们的创业带来很大的方便。
第三个模型就是最上端的,我们叫大数据。很多人说我要做大数据,你要明白大数据是从哪里来的,大数据一定是从底层通过应用层,它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所以互联网的这个标准结构就导致了不管是从最底层的传感层还是中间的应用层到最上面的大数据层,它是一个立体的结构,同时它也是一个系统的结构。如果你只是做其中的一个单品,不管你参与到哪一个点,它都会有一个巨大的门槛。
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国家现在物联网产业瓶颈在哪里?第一个瓶颈在于传感器技术的落后,我们现在最先进的传感器基本上都来自于国外,国产的传感器只能做最简单的采集。
第二个部分就在于智能硬件本身的核心是什么,核心是一个应用和运算,它就等于你要建立在一个高级芯片的基础上,可是在芯片产业上我们又是落后的局面。不管我们现在用的ARM也好,高通也好,甚至INTEL,现在在物联网上大声的喊,因为INTEL在物联网这个方面,从移动互联网的时候就被甩开了。因为它体格过于庞大,它能够去发力,也这么费劲的去推广。
所以从这三个层次上来说,基本上当前都是国际巨头,国际大佬在玩,国内虽然也在做,但是他们做的一个最大的瓶颈是什么,它缺乏底层技术,底层技术这一部分是国内的企业当前最缺乏的地方。
中国人的特色是什么呢?
我们更大的特色是在于微创新,或者从应用层面上做创新。
不管是今天看到的看穿戴设备,还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大规模的智能家居,发展了这么多年,为什么没有一个杀手级的应用呢?大家应该仔细的思考一下这件事情。表面上看我们在做可穿戴设备,有这么多创新型的企业拿到了VC的投资,A轮啊,B轮啊,而且拿的资金都还不少,基本上都在千万美金的级别。但是仔细的想一下,你的核心技术在哪里?没有核心技术。
这就导致了,包括今天像小米在移动互联网阶段已经做到全世界前三名的时候,它的出海是很困难的,因为它一旦出海就被国外的这些厂商,国外的这些机构从专利技术上做包围,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局面。无论小米今天在台湾的市场还是在东南亚的市场,包括在印度的市场,这还属于亚洲国家的范畴,对于知识产权相对还没有这么敏感,已经遇到了这么多的麻烦。如果进到欧美市场的时候,你想想局面是什么样的。
云计算现在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呢?包括大数据这一块的分析、挖掘、整理、创新等等这些东西,我们今天能够做的,基本上我看到的都是在表层应用层,针对应用层的创新和整理应用。当然我前面说的都是不利的因素,我们也有非常有利的因素,我们最大的因素在于我们的“人”,我们的“市场”。中国构建了这么一个庞大的市场,所以它能够帮助你。包括小米、阿里、腾讯、百度,只要它在中国能够占半壁江山,它在世界范围里就已经形成一个巨大的商业体了。
反过来大家再去看,我不是说大家不能做物联网,我没有这个意思。我也希望我们能够真正从技术层面上做突破,这是我个人的观点,从技术层面上做突破才有可能做成世界级的公司,当然难度很高。这里头需要大量的资金的准备、技术的准备、人员的准备。这个门槛目前来看还是非常庞大的。
反过来物联网突破最容易把握的是哪个方向呢?首先是要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我们的优势就是人和市场。我们要从人本身的应用来发展,所以大家基本上看到,我们当前在做的包括建立在对于人本身和车相关的各种应用,市场会很快的就起来。也就是大健康和车联网的市场会很快的先起来。这是基于我们自身的最基本的应用,最容易看得见摸得着的。
第三个从我们庞大的工业体系来看,为什么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在大规模的喊,从创新的工业制造到智能制造,包括跟德国在学工业4.0,其实这些都是用庞大的市场换技术。我们当前走的还是这样的一条路。另外一个方向是在于一些行业应用级的,行业应用级又不属于一个小团队能做的,比如说像我们联盟大规模的企业,很多都是在做行业应用,包括我们看到的水处理、环保、能源,包括我们今天看到的电动汽车等等。这些是一个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企业,对于初创团队来说,我个人认为确实是太不容易了。
所以我们从去年开始,我们有一个理念,包括像我们联盟,实际上是一个平台型的社会组织,我们也是在整个产业链进行划分,我们去年建了六个专项的专业委员会,都是在做产业链的整合,我们把众多的中小企业集结在一起,我们抱团取暖,然后再某一个市场上做单点的突破。当然这件事情说起来比较容易,但是真正去做的时候也没有这么简单。比如说从大健康医疗的角度,我就把它又进行了精准的二次细分市场的分析,我们着力在做养老市场,我认为养老市场既是国家一个大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的问题,而它对技术本身的要求并不高。包括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部分的可穿戴设备,包括健康的监控,包括智能家居这些方面。可以顺着这个平台,顺着这条路我们先进去,先把这个市场占上。我觉得这个平台的战略布局是我们当前互联网从大的格局下能够率先突破的地方。
四、创业与学习
既然今天是创业路上的分享,我想谈谈我在碳9学习的一些体会,碳9最宝贵的地方在哪儿呢?是给创业者提供了深度对接、深度沟通,从思想上、技术上、方法上交流的舞台,我觉得这个从人性的角度上非常难得可贵。包括我们今天晚上的分享,我觉得教主说的这句话说的非常对,教育本身是强制性的,很多人说我在创业的路上根本没有时间学习,这个是不对的,因为你的知识结构不迅速的做更新很难适应未来的发展。很多创业的朋友们选择了更简单的一些方案,所以大规模的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相对门槛低,门槛低你要探讨,对于你个人的角度它的门槛是不是低呢?包括你的学习能力,你的组织能力,你的市场运营能力,包括商业模式构建的能力,这些东西对于单兵作战,小团队作战个人能力的要求一点也不低。在这个过程当中,强制学习是一个刚需,也是一个必须。
虽然说今天看上去物联网还是比较难的,我也愿意有新的团队,新的进入者。其实你们可以从一些更小的点去突破,为什么强调从更小的点去突破呢?不要去碰那些大的,特别大的,一上来大家就在谈大平台,大数据,我认为这是毁人的一个做法。从创业本身的角度来看,首先要明白大的世界的格局是什么,大的产业的格局是什么,包括到你所处的,你想做的行业的格局是什么,这个一定要非常清楚。当你不清楚的时候,我们愿意把我们宝贵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因为今天确实在参加一个公务的活动,我先把我基本的思想给我们分享一下,做的准备还不够充分,未来我也想和我们这些企业多做一些交流,让大家对物联网本身发展的情况多做一些了解,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大家!时间确实还是非常紧张的,我个人的手机号是13801108842,同时也是我的微信号,大家如果愿意的话也可以单独加我的微信,谢谢大家!
最后我补充一点,我们联盟去年在中关村管委的支持下,我们也搞了一个物联网专项的基金,这个基金大概6月份也会开始投项目,大家如果有感兴趣的项目也可以跟我多沟通,看看有没有机会合作,今天就这样,谢谢大家!(结束)
回顾与分析
上文是在去年(2015)上半年应《创业路上》的小伙伴邀请做的一篇分享,网上也有很多版转载。由于是口述形式,有些小错误,我再次加以修改整理。
而今天再次回顾当时的分析和判断,我想基本上对于大趋势没有问题,只是站在国际化角度,实际上物联网的进程是更快的,已经超出我们的预估,这也是我最近一直强调的物联网布局的问题。这个时间窗口非常有限,因为当你止步不前的时候,所有的国际大佬都在跑步前进,都在抢“地盘”!
今年上半年发生的软银孙正义从阿里套现后迅速收购ARM的案例可以说是物联网2016年的标志时间。软银的收购金额是322亿美金,这笔交易要比谷歌2014年初收购NEST的32亿美金高出10倍。也就是说两年多一点的时间,物联网的产业价值已经得到资本的认同,开始接近大规模资本投资的浪花期了。要知道孙正义对于产业发展的判断确实是无出其右者,所以我想从2016年下半年到2018年这3年的物联网窗口期的判断还是明确不变的。即使所谓的投资寒流,那更多是对互联网创业而言,下一波肯定是大规模布局物联网!
最后从技术发展路线来看,实际上最近的5G也是在为物联网大规模普及做最后的准备,这就如同当年的ADSL或者千兆位以太网技术为互联网做基础准备一样。无论是高速低带宽还是从实时性的NB-IOT来说,至少也都为设备厂商提供了新的战场。
如果你不是做底层通信技术的厂家,那么还是要抓紧检验自己的行业,自己的跑道,看看未来的这波大投资能否砸到你的身上吧。
如果还是有点迷茫,也不要紧,有时间跟物哥好好聊聊。我们这里还有物联网产业创新中心等你做客。
(王正伟现任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的副秘书长,中关村物联网产业创新中心主任,中关村物联网产业基金创始合伙人。)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