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智能交通需要理性发展
2014/12/10 15:56         关键字:城市智能交通,安防,理性发展      浏览量:
城市智能交通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每年都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在推动产业发展、保障民众安全、提升出行效率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能发现,由于产业过热导致的一些不合理现象也开始凸显,如拼平台和资质、重复投资、技术研发到实际应用反应过慢等。其实,过快或过慢的发展都会导致资源的浪费,我们期待一个更理性发展的市场。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城市及其郊区范围内,为方便公众出行,用客运工具进行的旅客运输。主要包括公共汽车、有轨电车、地铁以及目前发展较快的快速公交车和出租车。从近些年我国各主要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速度来看,国务院在2012年底也发布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相关政策,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正进入快车道。

  为保证城市公共交通正常运转,维护社会稳定,安防成为城市公共交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城市公共交通正逐步成为安防应用的重要领域,各安防企业也非常重视公共交通安防产品技术研发。其中城市公交系统安防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安防建设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两部分,另外电子警察、卡口的建设对维护城市安全起到了很大作用。

  一、城市智能交通发展现状分析

  1.城市智能交通,逐渐有沦为资本游戏的趋势

  我们看到2014年的交通市场,越来越多的跨界公司、大型集成公司开始进入,这些公司拥有资金、资源等优势,他们利用融资能力介入城市智能交通建设,缓解了地方政府的资金压力,这种方式对城市智能交通的建设和发展无疑是有益的,但不可否认,这也间接造成了资源集中的困境,行业空间被进一步挤压,中小型公司只能处于供应链的最低端,面临着“成长的烦恼”。

  2.日益提升的民众出行需求与项目滞后性之间的矛盾

  城市智能交通的覆盖面比较广,涉及交通指挥、电子警察、卡口、交通视频监控、信号控制、智能公交等多个方面。以电子警察为例,目前还仅仅停留在“违章处罚”的阶段,对于闯红灯点位的架设(有些路口没必要架设闯红灯点位)、红绿灯路口的铺设(需要根据数据分析,事故多的路口需优先铺设)、收集的数据复用(根据数据流量进行路口红绿灯控制)等方面,还没有实效性的成果。

  民众出行的需求是安全、有效,有效的概念是如何以最短时间、最低成本到达目的地,而目前的电子警察、卡口等收集的数据,本可以作为分析交通拥堵情况的一手资料,却没有被有效地利用。

  3.产品的技术发展进步缓慢

  城市智能交通对应产品分类比较多,但发展更新速度却比较缓慢。

  目前,电子警察、卡口系统前端以“智能交通一体化摄像机”为核心,集成车辆检测、车辆捕获、车牌识别、违章抓拍等功能,一台摄像机不仅替代了以前的“抓拍摄像机+工控机”模式,而且可靠性、维护成本都得到了控制,这代表了当前最先进的应用效果,但我们看市场上各家的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同时,在该产品“新生”的热潮过后,近两年的时间里鲜有突出的技术突破,大厂商在忙于跑马圈地,而中小型公司忙于生计,新产品研发的速度十分缓慢。

  二、城市智能交通发展关注重点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这些概念的兴起,城市智能交通作为这些概念的落地者,未来仍会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速。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城市智能交通,目前还没有得到大范围的应用,这个方面将是后续市场的热点。以下从4个方面对城市智能交通发展进行展望。

  1.轨道交通的发展将持续火热

  因为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用地等特点,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当下我们可以看到,除了一线城市在继续加大轨道交通的建设外,二三线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上线的轨道线路越来越多。相信随着轨道系统的发展,系统包括的综合监控、综合安防、乘客资讯、自动售票、通信及信号等系统产品,都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2.公共交通的发展迫在眉睫

  智能公交概念的提出,让民众对公共交通又多了几份期待。公交智能化系统除了要解决公交数量、公交到站时间可查询等日常要求外,公交的数据采集和发布、智能调度、行业监管与服务都是隐藏在后面的深层次需求,如何利用现有的产品和技术,将数据采集和发布、智能调度、服务做成一个三位一体的完整体系,是值得企业去尝试的地方。

  3.更有效的数据挖掘和分析,是可期待的热点

  理想的智能交通系统,有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信息采集设备收集实时路面场景,一旦有异常事件发生,系统会立即反馈,协助管理员排查问题,将异常事件的监测与发现由“事后”转为“实时”。数据采集是智能交通应用大数据的第一步。我国智能交通发展较稚嫩,面对炙手可热的大数据,路走得并不顺畅:震惊全国的长春市两岁婴儿被盗事件,案件发生26小时之后,直到发现被遗弃的车辆,警方也未能明确车辆行驶动向线索。无论是何种原因,未能及时查到车辆轨迹,显然说明了我们对视频监控系统采集来的原始视频数据未能及时分析利用。

  当然,大数据的意义还远不止如此。城市智能交通除了关注居民的安全感外,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去关注居民生活的舒适度。比如利用大数据的分析,给居民提示出安全风险比较高的路段或区域,甚至可以根据路况分析帮助居民调整出行的时间段或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等。

  随着通信技术、GIS技术、3S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三种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交通信息的采集经历了从人工采集到单一的磁性检测器交通信息采集再到多源的多种采集方式组合的交通信息采集的历史发展过程,目前我国在信息的质量控制技术、多源交通信息融合技术、信息集成技术等方面有了很大进步。

  4.针对行业市场,开发简单、实用的功能

  城市智能交通领域技术因素还是占据较多份量,客户很关心智能化的前端和中心平台会不会给使用、维护带来麻烦。确实如此,城市智能交通领域前端的使用,目前基本上只能交给厂家的技术人员或经过专门培训的技术人员来操作,原因就是很多的功能在使用方面还是不易于理解和操作。有鉴于此如果针对行业市场能开发出更加简单、实用的功能,相信会受到客户的欢迎。

  三、集成商进入城市交通市场的机会

  2012年以来,城市智能交通市场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产业规模增长速度加快,参与投标中标的企业数量迅速增加,很多非传统智能交通企业获得项目,并且在一些千万级项目竞争中中标,这对众多的集成商来说是个诱惑,同时也让集成商更加积极地寻找进入机会。目前集成商计划进入的企业主要有三类:城际智能交通企业、软件集成企业、安防类企业。由于每类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优劣势,因此我们并不能通用的给出“有”或者“没有”市场机会的结论,这里我们主要讨论集成商市场的可能机会点在哪里。

  1.重点城市市场是否还有地可圈

  以集成商的定位进入城市智能交通市场,清楚是否有市场空间即是否还有地可圈是首要问题。

  过去几年,传统的智能交通企业发展迅速,整体进入市场扩张阶段,跑马圈地现象十分突出。把我国36个中心城市作为城市智能交通的重要市场,仅剩下厦门、宁波、银川、西宁、兰州、西安、昆明、海口、南宁、呼和浩特等尚未被完全“攻占”,大约有30%的市场仍有竞争的空间。除此之外,随着出租车信息服务管理系统、智能公交、城市综合客运枢纽信息化等行业的投资增加,即使在市场格局基本形成的城市也开始出现新的市场发展空间。

  2.智慧城市带来新机遇

  城市智能交通市场在跑马圈地,智慧城市市场也正在圈地。由于智能交通几乎是每个智慧城市的重要建设内容,因此企业可以凭借在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旅游等领域的业务优势,整合智能交通的行业资源,从而进入智能交通领域。

  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落地智能交通,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但智慧城市对综合能力有更多的要求,特别是应用层的深化处理以及信息单元的有效利用,如果做好这两个方面,会对企业的发展更有利。

  3.政府资金紧张促多种合作模式产生

  虽然从2012年底开始,国家开展地方债务审计工作,陆续出台了一些控制地方债形成的政策,但从市场表现来看,BT模式、BOT模式的智能交通项目并没有因此受到太大影响,政府资金紧张和建设资金需求的矛盾仍旧突出。

  无论是BT模式、BOT模式、BLT模式还是企业与地方城市投资成立合资公司的模式,都解决或者缓解了建设需求旺盛和建设资金缺乏的矛盾问题,这些模式的频繁应用让资金实力突出的企业市场进入机会更大,速度更快。

  4.门槛低让市场进入比较容易

  对于系统集成项目来说,由工信部颁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资质是项目投标中基本要求的资质。截止2013年12月1日,我国有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一级资质的企业共有235家,其中包括智能轨道、城市智能交通、城际智能交通相关的企业有60多家,约占28%。拥有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一级资质的企业理论上都可以从事与智能交通相关的项目建设,而实际上近两三年城市智能交通市场参与者数量猛增,产业规模增大,从资质上分析也是由于项目投标仅要求通用的资质,而没有行业专业资质要求。这种低门槛对行业发展存在伤害,但对市场进入企业来说是一个机会。

  四、总结

  城市智能交通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每年都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在推动产业发展、保障民众安全、提升出行效率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能发现,由于产业过热导致的一些不合理现象也开始凸显,如拼平台和资质、重复投资、技术研发到实际应用反应过慢等。其实,过快或过慢的发展都会导致资源的浪费,我们期待一个更理性发展的市场。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