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安检防爆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3/12/2 10:07   中国安防      关键字:安检防爆,防爆行业      浏览量:
我国防爆行业发展较早,发展至今已取得了可喜成绩。国内的防爆企业逐步成长,已能生产基本满足国内需要的防爆产品,并有一定的研发能力,国内的供需市场已初具规模。

  国内防爆安检法规体系尚在逐步构建之中,目前只有民航系统制定了一些涉及安全检查的规章;此外,大型的活动管理所需要的防爆安检规章制度尚需进一步细化,特别是风险等级的评估及相应对策机制的构建尚需要加强。这些问题都不利于防爆企业对产品研发方向的把握,造成企业对产品的研发投入产生犹豫,不利于产品技术创新发展和应用规范。

  (3)行业市场与发展已初具规模,但需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

  我国较大规模并系统的开展防爆安检工作始于民用航空的机场安全检查。随着国际反恐形势的发展以及我国举办奥运会期间安保需求的增加,在大型活动场所和重要交通地段都开展并实施安全检查工作,逐步为广大群众认识并接受。

  如北京地铁公司根据市政府的要求,在奥运会前将北京地铁的八条运营线路加装了安检设备。这一工程于2008年6月底投入使用,在8条既有地铁线路的123个车站上设置安检点243个,工程投资2.6亿元。共配备了X光机等不同类型的安检器材近2000件,能够对枪械刀具、爆炸物、易燃物等各类违禁品进行有效检测。地铁公司和保安总公司合作,招聘并培训了3000余名安检员。自地铁实施安检行以来,累计检查出各类易燃易爆违禁品37503件,管制刀具18424把,拘留情节严重的携带违禁品人员71人,劝阻出站近15943人次,移交公安机关3600人。有很多类似仿真枪、警用装备这样的违禁品都是通过安检设备发现的;特别是针对液体,一旦发现乘客携带的液体含有酒精、汽油等成分,安检仪器就会立即报警。目前,地铁安检系统已建立了安检员、站方服务员、志愿者、AFC闸机服务员四道安检防线。

  目前,国内大型活动的安保工作已广泛使用一些国产的常规防爆产品,国内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逐步增加,但产品种类和性能方面还有待提高。

  近年来,进入防爆行业的中小型企业逐渐增多,已发展成为国有、民营、外资等类型企业共存竞争的局面。目前,涉及防爆行业管理的政府职能部门尚未出台对国内自主创新型防爆企业的引导和扶持政策。因此,这类企业迫于市场压力,基本上都是研发一些“短平快”产品,缺乏对投资大、见效慢的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热情,特别是对一些关键元器件的科研攻关积极性不高。因此,需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出台一些扶持性政策,以鼓励这些企业有信心去投入新技术研究,加快国内防爆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2.技术方面

  (1)常规技术的应用已占主流,但需要进一步攻克技术难点

  常规防爆探测技术主要包括:生物探测、双∕单能X射线成像、光学成像、金属探测、谐波探测等技术。其中,X射线、金属探测技术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防爆探测技术,其相关产品在机场、码头、大型活动等场所被大量使用,对探测爆炸物和引爆装置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常规的防护和处置技术包括防(排)爆服、防爆罐∕毯和排爆机器人等,相关产品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常用技术还存在一些明显的局限性,还不能完全满足用户需求。作为防爆探测设备的使用者,最关心的是该设备用于探测爆炸物为目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从逻辑上说,爆炸物探测最核心的指标:一是漏报率为零,误报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二是检查速度能满足使用场合要求;三是对被检测对象和操作人员所造成的伤害程度以及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应有相关标准予以规范。

  由于目前国内相关技术发展水平的局限性,制定这方面标准的条件还不成熟。原因是:其一,当前国内对各种场合使用的安检设备,要求检查最少的爆炸当量和与其相对应的各种炸药量尚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对上述核心指标就无法评判。其二,上述核心指标是相互矛盾又相互制约的。其三,这些核心指标,用户是保密的、内控的,绝不能公开于社会。其四,国外探测类产品都不给出漏报率和误报率等关键指标。所以,目前国内外探测产品的制造商在承诺其产品的功能和性能指标方面,都只给出一般性的功能和性能指标。因此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变化,尽快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势在必行。

  综上所述,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总结常规技术的应用经验,且持续改进提高产品质量;另一方面特别是针对探测器材的漏报率和误报率方面的技术难点,努力科研攻关,提高现有技术水平,形成多技术的互补和综合应用;同时,各种技术的应用也在对比和竞争中形成优胜劣汰的良好局面。为爆炸物探测技术的关键性指标的标准化奠定基础。

  (2)国内已掌握多种技术,但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

  国内基本掌握了国际上已有的防爆技术,这有利于产品的国产化,降低产品价格,扩大产品应用范围。国内产品的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的性能相比可以看出,一方面,例如双能X射线成像、金属探测、光学成像等这些主流技术国内已基本达到国际同等水平,能提供成熟可靠的产品;另一方面,例如离子迁移谱、激光拉曼、四级矩谐振、X背散、X射线CT成像等一些国际公认的具有发展前景的技术也已基本掌握,并且能提供相关产品。但是,这些产品的个别性能指标比国际先进水平略低,一些核心器件还依赖进口。

  目前国际上新出现的,如毫米波、太赫兹等具有远距离探测功能的技术,国内尚在研究阶段。

  (3)国内企业有创新研发的积极性,但对高端技术研发能力不足

  国内防爆企业正在从以代理国外产品为主向自主研发转型,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近年来积极投入自主研发,已研制出一批贴近实战需求的新装备。但这些企业研发的方向大都还是一些较成熟的技术,如X射线成像技术、金属探测技术,这些研发主要是扩展产品功能和应用范围,如X射线从双能量发展到CT成像、金属探测从金属探测门发展到鞋底金属探测仪等。大多数企业对一些新的高端技术研发实力不足,主要原因是这些技术牵涉到的学科门类多,技术难度大,研发周期长,所需投入高。

  综上所述,国内对防爆技术的研发与国外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对高新技术的攻关能力方面,特别是远距离快速探测类技术,包括太赫兹成像、毫米波成像、激光拉曼等,它们都能远距离探测,且探测速度快,有可能识别物质种类。国内在这类技术上还处在元器件基础研究阶段,研究单位还主要是国有科研院所。

  3.产品方面

  项目组在综合调研中归纳出的防爆产品共有三大门类四十余种。从应用情况看,国内最常用产品主要为X射线探测、金属探测、防爆罐∕防爆毯等;在近几年开始得到应用的是排爆机器人、炸药探测仪等;新产品如激光拉曼炸药探测仪、X射线背散安检设备等,只在少数场合得到应用。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共有防爆企业百余家,其中研发型企业仅有50余家,其产品类型、地域分布很不均匀。从企业类型上看,研制探测类产品的企业居多,达到30家左右;防护类与处置类产品企业数量基本持平,各为10余家,而目前专门从事产品售后服务的企业仅有一家。从产品种类上看,研制金属探测门、手持式金属探测器、X射线安检设备等设备的企业比例最大,均已达到10家左右;炸药探测器近年来开始投入使用,其自主研发生产企业不到10家;防爆毯、防爆罐、搜排爆服研发生产企业都达到10余家。从地域分布来看,防爆行业的企业北京地区居多,基本占了研发型防爆企业的一半,上海与广东各约10家,而西部地区从事防爆产品研发的企业甚少。

  (1)国内产品能基本满足市场需求,但种类还需多样、性能还需提高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防爆所需的常规产品大都能实现国产化,一些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均已能与进口产品媲美。加之进口产品过于昂贵,在国内大型活动中采购国产化设备越来越多,对国产化产品的认可度逐步提高。

  同时也应看到,防爆一线对产品种类和产品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内研制常规防爆产品的企业虽然比较多,但其产品主要集中在金属探测和X射线探测类,其他类别产品的研制相对较少;产品在漏报率及误报率等方面性能还需提高。

  (2)新技术产品已得到应用,但需与常规技术产品协调发展

  除常规的X射线、金属探测类技术产品被广泛使用外,一些新技术产品也逐渐投入应用,与常规技术产品的应用形成了多技术产品的互补、融合,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这是近年来的产品发展趋势。炸药探测设备等一些新技术产品在大型活动和公共场所中逐渐得到应用,作为一种有效的安检手段,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尽管这些新的防爆技术与产品不断推出,但常规产品的作用仍不能被轻视,因此既要不断完善和改进常规产品,又要不断研发高新技术产品,使两者能相互配合,为防爆一线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与保障。

  (3)产品供需市场已初具规模,但服务市场尚需拓展

  通过近年来的发展,国内防爆产品的研发生产企业已有50余家,还有上百家代理营销企业,已初步形成了一个特有的行业,业内竞争日趋激烈。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大型活动和公共场所都配置了防爆产品,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供需格局。

  目前,研、产、销、售后服务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在业内还是主流,市场细分的运作模式还没有形成,市场营销模式还相对单一,基本以政府采购和集团购买为主,以租赁方式的营销模式刚刚形成,专业售后服务尚未跟上发展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市场空间,应采取一定的导向政策,扶持租赁、培训、维护等服务市场的发展。

[12 [3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