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慧养老行业现状分析
2022/11/10 15:53   中研网      关键字:中国 智慧养老 行业现状      浏览量:
人口老龄化趋势背景下,中央层面持续出台相关政策推进智能养老,2011年9月17日,国务院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做好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人口老龄化趋势背景下,中央层面持续出台相关政策推进智能养老,2011年9月17日,国务院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做好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此后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多个政策中提到“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字样。
  2013年,全国老龄委专门成立了“全国智能化养老专家委员会”为我国智慧养老服务事业与产业发展把脉导航;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2017年发布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要加快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并规划了相关目标。2021年,工信部、民政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要进一步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制定一系列智能养老产业发展目标,建立智慧健康养老标准体系。
  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构建和完善兜底型、普惠型、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高品质健康养老需求,2021年12月30日,国务院发布《“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老龄事业和产业有效协同、高质量发展,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加快健全,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格局初步形成,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在居家、社区、机构等养老场景集成应用,丰富养老服务种类,优化养老服务质量,提升养老服务效率。重点面向家庭养老床位、智慧助老餐厅、智慧养老院,打造智慧化解决方案,创新互联网+养老、“时间银行”互助养老、老年人能力评估等智慧养老服务。
  在政策红利驱动下,越来越多企业布局投资智慧养老行业。非医疗行业的公司也在抢占智慧养老市场,其中科技和通讯行业布局趋势明显。如万达信息与上海、四川政府合作建设养老信息化平台;中兴通讯与深圳市民政局就推动养老服务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水平的提升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三开科技通过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研发居家养老服务运营管理系统等产品。
  智慧城市建设为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契机。从2012年起,中国开始推行"智慧城市"建设,城市智能管理网络技术的探索发展,实现了城市各项服务功能的技术化与信息化,尤其是大中型城市,基本实现了网络化全覆盖,这为智慧健康养老发展提供了契机。
  虽然各地已经有一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服务模式初具雏形,但智慧健康养老仍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多数企业还没形成成熟、可持续盈利的服务模式,仍需不断探索创新。随着政策支持、技术革新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未来5年至10年将迎来智慧健康养老市场的大爆发。
  在智慧养老需求方面,国外主要是对信息化的需求态度和信息化养老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调研和评价,国内对智慧养老的需求调研则更加注重具体的服务类型。对于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国外会结合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对服务信息进行整合与利用,而国内缺少对此类信息的分析和运用,从而没有达到更为高效和人性化的服务。
  虽然我国智慧养老研究经验较外国少,但近几年来众多学者投入到了智慧养老的学术领域中,发展迅速,积极推动了智慧养老更为深入、细致化、创新性的研究。国内的智慧养老发展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各类资源的整合能力,对信息进行科学的挖掘与分析,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提供给老年人一个更为人性化、便捷、高质量的智慧养老环境。
  到2025年,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产品及服务供给能力明显提升,试点示范建设成效日益凸显,产业生态不断优化完善,老年“数字鸿沟”逐步缩小,人民群众在健康及养老方面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稳步提升。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