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闻 > 正文
千方“鲲巢·双智路口”:
打造开放兼容、可平滑升级的新一代城市交通基础设施
2022/8/29 10:07   千方科技      关键字:千方 双智路口 城市交通      浏览量:
所以,智慧路口的创新点,不仅要充分“利旧”,更要面向未来。而千方科技最新研发推出的“鲲巢·双智路口”就是基于这一思路推出的创新产品,既服务于智慧交管现有需求,又能无缝对接智能驾驶时代来临后相应的交互需求。
  一、“创新”最多的地方
  毫无疑问,智慧交通行业正在发生一些隐秘而深刻的变化,从需求到技术,从市场到产品,不一而足。
  比如用户的需求,尤其是交管用户的需求,从“别的地方有,我们也要有”转向“新技术、新设备、新系统也可以有”,但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还要考虑和已有设备、技术、系统的兼容;比如产品,执法已经不再是第一考量,更多地向效率提升方向发展,新的技术设备不仅要利旧,还要面向未来,简单来说,就是要承上启下。与此同时,产品更多的从满足本部门需求,转向满足多部门的数据需求发展。
  什么样的产品,具备这个能力?是智慧路口吗?
  现在智慧交通行业“创新”最多的地方是哪里?就ITS114来看,应该是交叉路口,一个十字路口的标配包括信号机、4个方向电警卡口、多个视频/地磁/雷达/雷视一体机等感知、采集设备,部分路口还会有行人闯红灯抓拍、不礼让行人抓拍、智慧斑马线、非机动车交通违法监测设备、汽车电子标识读写设备、车路协同RSU侧设备……
  作为城市道路交通网络最重要的节点,路口交通组织、通行效率往往决定了交通管理工作是否“到位”、智慧交通设备、系统是否“称职”。因此,我们往往看到,路口是各种新设备、新技术的试验场,新旧设备一层一层的堆叠,就像“打补丁”一样,加上人为设置的技术“壁垒”,或多或少造成了资源浪费。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更多的上路,还需要新增、更换更多的设备,当未来涉及到协同控制时,甚至到交叉口看不到物理信号灯的那天,是不是要将现有核心设备,包括信号机、感知设备等,全都更换吗?显然不大可能。
  千方科技研究院副院长冉学均认为,当前智慧路口建设还存在几个问题:交管需求和网联需求两种不同的系统分开建设,除杆件共用,路口的感知设备、数据、算力均难以共享共用,存在重复建设,网联数据特别是车辆数据未共享,无法用于交通管理,而交通事件、信控等信息难以有效支持网联车辆,两者业务不协同,路侧边缘计算硬件和搭载的系统及应用紧耦合,网联路口与交通管理路口从源头不协同。
  所以,智慧路口的创新点,不仅要充分“利旧”,更要面向未来。而千方科技最新研发推出的“鲲巢·双智路口”就是基于这一思路推出的创新产品,既服务于智慧交管现有需求,又能无缝对接智能驾驶时代来临后相应的交互需求。
  二、什么是“鲲巢·双智路口”
  据千方科技介绍,该平台由一套基础设施、一个开放平台、多元生态应用组成,由生态伙伴共建智能路口基础设施,以开放平台作为基础设施与行业应用的桥梁,通过应用赋能推动智能网联与智慧城市(交通)协同发展。
  平台具备三大特性:
  1.双智协同:智能网联、智慧城市路口感知设备共建、数据共享、算力共用;
  2.平台开放:开放解耦、兼容扩展的云边一体开放平台;
  3.应用赋能:聚集行业生态应用,以应用赋能双智协同发展。
  那么如何理解“双智路口”?平台又如何能够“承前启后”?
  三、承前
  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即“全面利旧”,包括各类感知设备、智能信号机,大多无需更换,千方与生态伙伴按照分级分类的感知部署方案共建一套路口基础设施,以共建、共享、共用的方式支撑智能路口应用,目前可兼容雷达、地磁、视频等等100+路口设备,兼容X86/ARM,支持主流国产AI芯片。
  四、启后
  启后,即如何面向未来。第一个层面,当未来车路协同、智能驾驶时代来临,路口设备可以平滑升级支持智能驾驶,而不是全部要换新设备;第二个层面,未来有新的感知设备,比如雷视融合检测、激光雷达、电子标识读写等,或者还有哪些现在还没出现的感知设备,都可以无障碍接入该方案。
  相信业内有这样想法的企业应该也有不少,但能将创意变成可落地的产品、方案的企业却是寥寥无几,这需要资金、人才、技术等多方面投入,也需要有很强的产业整合能力。千方科技作为国内最早从事智能交通系统研发、建设、运营的ITS企业,也是屈指可数几家最为专注于交通行业的ITS企业之一,同时也是极少数具备云、边、端全系列产品体系,横跨公路信息化、智慧交管、智慧运输等多个专业细分领域的ITS企业,即便如此,千方科技从有想法到此次方案的推出,也准备了3年多时间。
  五、“承前”和“启后”
  承前启后,说起来容易,落地却相当困难。
  就承前而言,最大的挑战就是不同厂商、不同设备、不同类型数据的接入、融合,进而实现“数据智能”。通俗的说,就是让感知采集到的原始数据,分门别类后,被不同的应用场景、不同的功能所调取使用,比如交通规划及设施优化,比如信号控制与优化,比如情指勤,比如应急保障等。但交通数据拟合/融合是业内一直以来的难题或者说是门槛,雷视数据融合到现在也还没成熟,想来激光雷达、电子标识、车路协同(OBU)等数据,与视频、地磁数据融合,也是一大难题。
  如上图右侧,要从不同设备感知采集到的原始数据中,分析处理这么多的数据模型、指标,并实时支撑业务,很显然,传统的云、端架构就无法满足,这就需要边缘计算节点来坐镇,这就好像不论你是齐天大圣,还是六耳猕猴,还是二郎神,都要在边缘计算这个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炼去“杂质”。
  从边缘计算这个“老君的炼丹炉”炼出精华后,原始数据变成了服从目标、一心想要降妖除魔的“西天取经首席护法孙悟空”——即结构化、智能化数据,在数据底盘这个为其设定的“紧箍咒”下参悟,完成各种取经前的思想准备。
  完成参悟这一思想解放工作之后,自然就要去完成“九九八十一难”,即服从各种算法、场景功能的调用,从而完成其作为交通数据最终的使命——服务于交通出行、交通管理。
  千方科技深耕行业22年,积累了1000+交通行业算法模型,并持续将专家的经验规则化,将规则数字化,形成了“业务智能”。据冉博士介绍,平台具备100+路口运行指标模型,提供完备的指标分析API,便于二次分析,技术原生多语言SDK,应用开发方便快捷。这些模型、算法,通过调用不同的数据模型,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包括数字孪生、信号控制、信号优化、运行评价、车路协同、视觉智能,满足智能网联和城市交通管理核心业务需求。
  详细来看下这六大场景:
  1.数字孪生:路口目标级全息展示,结合高精地图实时展示各项交通指标和事故事件;
  2.信号控制:基于实时流量数据,在路口边侧动态生成配时方案,实时下发至信号机执行;
  3.信号优化:基于路口某日的流量及相关指标,自动生成全天的信号时段划分和各个时段的信号配时方案;
  4.运行评价:路口运行情况的反馈窗口,为路口的信号优化、道路设计提供可视化展示及专业指标支撑;
  5.车路协同:支持车路协同安全预警与车路协同自动驾驶两类标准化服务;
  6.视觉智能:路口运行状态实时视频展示,区分标记机-非-人交通要素,支持各车道流量统计,异常事件检测。
  实际上,这些模型、算法不止有“九九八十一难”,千方科技可与生态企业共同丰富智能网联、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管理等多元化行业应用,满足层出不穷的城市(交通)发展需求。
  六、开放面向未来
  冉博士强调,此平台可以部署在所有有需要的路口,不管是新建路口,还是需要做智能化提升的重点路口。无需更换信号机、无需更换感知设备、无需做过多的方案调试,简单部署即可上线。这背后是强大的生态链在起作用,千方科技与主流的信号机厂家、感知设备企业都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同时也是千方科技22年的行业沉淀在起作用,为实现开放、兼容,千方科技打造了行业第一个交通应用商店,提供20+个交通应用及50+个算法,可按需部署和升级,实现客户价值/成本最优,软件定义交通,也就有了“万里长征第一步”。
  当智慧交通系统建设,从大水漫灌、粗放式、追逐新概念、新技术也在转向精准、精细化时;当市场从前一阶段遍地黄金的增量阶段逐步向需要用心“挖掘”的存量优化转变时;当各种概念褪去浮华,新技术应用回归“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时,行业尤其需要拥抱类似“鲲巢·双智路口”这样的解决方案,兼容开放,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并能够平滑升级应对未来。而这,很可能也会是智慧交通行业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发展特征,即大规模新建设备、系统的阶段已经过去,完善、优化、平滑升级才是未来。
  千方“鲲巢·双智路口”,或许也是对“车路协同到底还要瘸腿走多久”的一个现实回应,既然车端我们无法掌握,那么就先做好路端,当智能驾驶来临的时候,可以没有历史包袱的去拥抱未来。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