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闻 > 正文
出埃塞俄比亚记:这家中企把“智能交通”带到非洲
2022/3/23 15:45   环球网      关键字:埃塞俄比亚 中企 智能交通 非洲      浏览量:
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晚高峰,一群年轻人正在稍显凌乱的建筑旁排队,他们衣着鲜丽,一字排开,让密密麻麻的队伍看起来竟然凌乱又有序。作为非洲最大的城市之一,“等”是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的常态。
  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晚高峰,一群年轻人正在稍显凌乱的建筑旁排队,他们衣着鲜丽,一字排开,让密密麻麻的队伍看起来竟然凌乱又有序。作为非洲最大的城市之一,“等”是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的常态。

  不过,随着中国海信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市市政府智能交通项目的正式签约,当地公共交通水平将有望迎来20年的跨越。
  “等”是埃塞俄比亚首都交通常态
  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人口500万,是非洲最大城市之一,公交是当地最重要的出行方式。但由于客流量大、公交覆盖率低、发车间隔长、调控不精准,每到高峰时段,当地交通状况容易拥堵、人车混行,乘客等待时间大约得30-50分钟。

亚的斯亚贝巴公交站日常
  等待时间长、车厢拥挤、乘车体验差,也成为当地交通部门极为头疼的问题。亚的斯亚贝巴市市长阿达内克阿贝贝更在竞选上任时公开承诺:一定要改善亚的斯亚贝巴市的交通服务。随后,当地交通部门更对此专门找来咨询机构出具了一份近800页的“诊断方案”。
  得益于世界银行的贷款支持,2021年3月,亚的斯亚贝巴交通局正式发出招标公告,对当地公共交通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并且标书中明确提出,企业必须有“至少一项不低于2000万美元的项目,且5年内基本完成BRT或公交运营”。经过9个月的招标后,海信和山东高速集团组成的联合体以技术指标和价格指标双第一,成功中标。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更是海信在海外承建的首个智能交通集成项目。
  对此,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副理事长关积珍更表示,海信中标埃塞亚的斯亚贝巴智能交通系统改善项目,对中国智能交通行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这意味着中国的技术标准开始系统性走向海外市场,是一个重要开端。”
  尽管中标世行贷款项目说明了我国企业具备与国际企业在世界舞台上同台竞争的能力,但当真正面对当地人车混行、拥堵不堪的交通时,第一批进驻埃塞俄比亚的海信网络科技公司经理陈效文不禁感慨:“在当地,我一边看到实际的交通状况一边在心中想方案,深感自己责任重大”。据陈效文介绍,目前,当地公交车上没有无人售票设备,有的车站没有指示站牌,8公里的路程乘车需要将近1个小时才能抵达。

在亚的斯亚贝巴公交站等车的人们
  “其实,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因地制宜”,陈效文表示,由于智能交通有很强的国情特征和地域特征,不同国家乃至不同城市面临的问题都各有差异,要解决问题就得深入当地、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 唤醒埃塞俄比亚首都交通新貌
  近年来埃塞俄比亚虽然屡有内战,但各项硬件基础设施也在不断改善,尤其是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地区变化显著。“但由于缺乏先进管理模式和智能化技术,进步提升的空间还有很大。” 陈效文说,他已经完成海信当地分公司的注册,并和同事一起初步组建成了一支执行队伍。
  为了彻底摸清当地交通状况,陈效文带领团队多次利用工作间隙去街头探查公交车、站点、场站等实际情况,反复浏览获取到的音像资料,不断与国内团队沟通协商因地制宜改善项目实施方案。
  海信海外智慧城市联合事业部副部长贾宇鹏举例道,在埃塞俄比亚,标书中小到一个车内的按钮、大到当地市民的乘车痛点需求,都是海信花了大力气去摸透亚的斯亚贝巴整个城市的公交车、公交站点、场站和指挥中心后台系统的状况。

海信调研车上按钮细节
  “埃塞俄比亚当地的公交车的车载视频监控未联网,公交指挥中心无法实时监管和处理应急事件,所以报警按钮很多,而且公交车发车调度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市民出行较为不变。而这些恰恰都是海信的长项。”贾宇鹏说。
  据悉,目前海信工程师团队已经初步拟出了一套适合当地国情的智能交通解决方案。按照方案设计,海信智慧公交系统项目的建成至少能够帮助当地公共交通水平跨越20年。海信网络科技公司国际业务部总经理牟三钢介绍,本次海信签约的亚的斯亚贝巴智能公交项目建设周期为21个月,建成后,市民可通过APP、电子乘客信息屏等获得公交实时信息;而公交企业则实现对公交车辆的实时监测、远程控制以及智慧调度,实现客流与运力匹配分析、资源投入分析、机务物资指标监控等功能,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预计在2年后,亚的斯亚贝巴的市民将乘坐上智能、舒适的公交车,在站台等车时,仅需10分钟左右,便会有公交车安全驶达、准时到站,而孕妇、儿童、老人或者残疾人士也都将享受到人性化的乘车体验。”牟三钢说。
  曾经长达800页的“诊断方案”现在有了明确答案,市长阿达内克·阿贝贝更在签约仪式上直指本次签署的协议“将为当地运输业带来根本性转变”。
  “借助海信建设的公共交通智能化系统,将提升当地巴士的运营能力,改善当地交通运输服务水平。”阿达内克·阿贝贝说。
  是多年的缘分 更是20年的底气
  或许是历史的巧合,更或许是海信与非洲特别的缘分。1994年,海信进入南非市场,从此开启了国际化第一站,并迅速成为当地第一家家电品牌。28年后,海信智能交通项目首次落地海外,开端依然是广袤的非洲大地,这离不开海信在智能交通领域20多年的技术深耕。
  自1998年切入智能交通领域以来,海信连续10年在中国智能交通行业业绩领先,常规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快速公交(BRT)智能系统占有率更是高达70%;海信的技术和产品解决方案应用于全国169个城市,根据高德地图发布的2017-2021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海信技术方案更是帮助19座城市进入“缓堵”快车道。
  “我们当初在投标埃塞亚的斯亚贝巴智能交通项目的标时就提供了南宁BRT、成都BRT、宜昌BRT等在内的总计7个智慧公交成功案例佐证业绩水平。最终我们的评分、技术、业绩都是第一,成功中标了该项目。” 海信国际业务总设计师王永磊认为,在智能交通领域丰富的实战经验是海信的独特优势。
  据悉,南宁是中国一个拥有800多万人口的省会城市,海信分别在2017年、2018年先后参与了两条BRT快速公交线路建设并投入运营,其中BRT1号线建设了中国首条与国铁、高铁及地铁无缝衔接的BRT走廊,并在业内首次实现了对走廊内24条公交线路的联合调度,对市内超过230公里主干道提供智能化服务。
海信承建的南宁BRT站台
  对此,海信交通事业本部解决方案工程师冷辉家介绍说:“目前南宁BRT1号线日均乘客相比开通前增长了四成,乘客出行时间节省50%,且正点发车、准点到站,极大提升了市民乘车体验。”
  不仅如此,在过去的20年里海信先后负责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交通保障项目、2018年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智能交通保障项目等15个大型智能交通项目,拥有丰富的智能交通项目管理经验。
  牟三钢介绍,海信以前主要是和央企合作“搭车出海”,无法以自己的技术打动客户,没有真正建立起自己在海外的营销能力,埃塞俄比亚的这个项目是海信在海外承建的首个智能交通集成项目,这标志着以海信为代表的中国智能交通企业迎来“整体系统出海,输出技术模式”的时代。
  作为“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埃塞俄比亚更是中非产能合作“先行先试”示范国家。按照规划,埃塞亚的斯亚贝巴智能交通项目将在2年内助力亚的斯亚贝巴市建设现代化智能化公交管理新模式,切实改善当地市民的公交体验,成为“一带一路”实践中的智能交通新样板。
  “海信作为中国智能交通领域的代表企业,拥有国家级的智能交通工程技术中心,并在交通信号、公交智能化等领域具有全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这对中国智能交通行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关积珍说。
  海信集团控股公司终身名誉董事长周厚健曾在内部国际化战略专题会上说,“海信国际化的下一个重要突破口在B2B产业出海。”提前布局B2B产业并开拓海外市场,更是海信面对全新竞争环境选择的新突破口。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