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已有2000多项航天技术成果被移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首个“中国航天日”临近,我们发现,“航天+”为经济生活带来“3S”:安全(Safety)、智慧(Smart)、可持续(Sustainability)。
安全(Safety)
科技犹如一把“双刃剑”,在为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丰饶与便利时,也埋下种种安全隐患。为此,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提出“大防务、大安全”发展理念,以其专业优势,在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等方面开发了一系列军民结合高技术产品。
比如,摩天大楼林立,消防车却“进不去”、“够不着”,航天科工二院利用航天发射经验,研制出高空灭火装置“民用导弹”,并在参加北京市反恐防爆实弹综合演练时6发6中。
与“消防”相关的还有航天科工三院设计的森林防火检测系统,通过前端红外热像仪感知物体温度,再将信息传输到后方进行分析处理。从以往依靠人工防火,提升为全自动全天候全天时的智能视频火灾预警方式。
近年来,恐怖袭击阴影渐浓,举办大型活动的风险陡增。航天科工二院先后设计了北京奥运安保科技系统、上海世博园安全控制系统等。在2015年9月举行的阅兵仪式背后,他们的开窗检测仪、激光炫目枪组成“防护网”。
除了“看得见”的安全防护,航天科工所属航天信息公司打造“金税、金卡、金盾”三大系统,打击偷税漏税。国内首个涉及上千台计算机的自主可控安全网络和信息系统也已在航天科工投入试运行。
智慧(Smart)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600多个城市发布“智慧城市”发展规划,已成为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航天科工智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14年成立,该公司总经理周翔对记者说,不仅在智慧城市总体技术和专项技术领域具有突出的技术优势,同时在公共安全、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水务、智慧管网、智慧城管等应用领域已实施一批有较高社会影响力的项目。
比如,运用系统工程、航天遥感、雷达和光电探测传感、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控制等为基础的航天技术,航天科工三院承担住建部地下管线综合试点项目并将于2016年6月进行初验。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也凭借卫星应用技术和地面系统研制,与哈尔滨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解决这个老工业城市的地下管网难题,曾在4个月内完成各类管线1.9万公里数据普查任务。
除了“智慧”,“智能”也颇具看点。航天科工三院自主研产的中国首台放射源装卸机器人交付中海油,还成立了北京市首个机器人伺服与控制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出用5年时间攻克机器人研发的关键技术。
可持续(Sustainability)
运载火箭“更新换代”,而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壁垒,产业化推广成绩显著。
“首先是院所自身发展所需,其次是国家鼓励突破煤化工技术的瓶颈,第三是市场广阔,考虑到国家煤炭战略,其市场规模可达千亿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副院长唐国宏对中新社记者说,2009年以来该项目业绩持续上升。
唐国宏介绍,该院还在资源循环利用、风力发电、新材料研发及应用、新能源车辆动力系统及电机控制器等方面寻获机遇。
有“中国固体动力摇篮”之称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六院,也在重点发展风电装备制造、复合新材料等业务板块。该院院长刘文军说,未来将壮大军民融合产业,为固体动力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