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防行业网

首页 > 其他新闻 > 正文

天津研发农业物联网 远程监控代替田间察看
2012/11/28 9:24:00   天津日报      关键字:物联网,农业物联网      浏览量:
物联网应用于设施农业,使农业不再有“季节”的概念,而是从播种、育苗、定植到收获需要的精准时间,是以小时计算;也不再有南北气候的差别,在天津种出寒带或是热带的珍奇果蔬已经不再是传说。

根据这些数据,马云生再做进一步分析,更为精准地了解每种蔬菜的成长需求,逐步形成对蔬菜种植的标准化管理规程。同时,这些数据也是每种蔬菜的“成长日记”,加上高清摄像头的忠实的记录,形成了对蔬菜品质的全程监控,与二维码相结合,就构成了对蔬菜安全的全程追溯。比如,在超市买一棵白菜,扫一下二维码,马上就能知道这棵白菜是哪个基地种的、种植过程中用过什么药、发生过哪些病虫害、如何防治等很多方面的信息。

南开大学博士、该项目的核心研发人员之一天津师范大学教师刘洋告诉记者,农业专家系统将是智慧农业物联网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说,农业专家系统是将人类对自然、植物的理解、种植经验全部进行量化,以数字的形式加以体现,以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农业生产。目前为该系统开发的软件已经初步完成,并在筹划版本的升级工作。所获得的数据也在不断地积累,这些信息将可以通过云服务平台实现共享。中国移动天津武清分公司专门为此项目引入了公网专线,中国移动天津公司为今后云服务提供平台支持。“我们研发的最终目的,是让物联网具有智商。”基于云平台而做的专家系统,相当于赋予了物联网灵魂,使物联网不再依靠人为“指令”,而是真正实现全自动、智能化操控。

4 傻瓜模式好用易学

推广需建立商业模式

据测算,在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每个大棚虽然多投入5000多元,但使用物联网以后,一个棚就可以节省0.2个劳动力,仅这一项,一年就减少开支4000多元,粗略算下来,用于物联网的支出1年就可收回。

物联网用于农业,农民学得会吗?用得上、买得起吗?

“这可不是‘高射炮打蚊子’。”作为项目的发起者兼推广者,冯子华多次强调,现代农业绝不仅仅是设施的现代化,更包括信息的现代化,高科技传感器、高清摄像头,虽然听起来与农业毫不搭边,却是今后津郊大棚中的重要角色。冯子华说,农业物联网主要着眼于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难题,是为了满足农民的生产需求,归根结底是为农民服务的。因此,在研发过程中,为了适应农业生产的特点,他们采用无线传输的形式,实现了蔬菜大棚与数据世界的融合,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最关键的不是顶天,不是追求最高端的技术和设备,而是立地,是从农民真正的需求出发。因此,“好用易学”、“傻瓜模式”是其突出特点。

“如果您家里承包了蔬菜大棚,您会自掏腰包,用物联网指导自己种菜吗?”在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记者就是否会选择使用物联网采访多位农业工人,正“身处网中央”的他们,对于物联网带来的好处表示赞同,也有不少人对记者实话实说:“如果不考虑成本,物联网的确是个好东西,要是‘动真格’的,就必须得计算一下投入与产出比,看看合不合算,再决定买不买。”

对于成本敏感度相对较高的农业来说,投入确实是个大问题。冯子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一个70米长、8米宽的蔬菜大棚为例,需要配置一套传感器、一个摄像头,再加上控制模块、控制箱以及网关等其他设备,各种费用加在一起差不多5000元—8000元,而这笔一次性的投入换来的是——水肥节约、产量提升、品质提高、人力减少。

[1] [2] [34 [5

相关专题: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