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问时,各类突发事件频频发生,公共安全问题日趋严重,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主要对象。尤其是21世纪以来,公共安全问题的外延不断扩大。许多传统的安全问题由于渗透了复杂的原因,使得安全问题向着非传统异化,产生了各种新的、难以预期的风险。不同灾害风险的致因因子之间和同一灾害风险的不同致因因子之间发生互动效应,从而给社会造成远甚于单一灾害风险的综合性影响。在高风险型的社会中,我们要加强城市风险管理,提高预测预警能力,增强城市综合减灾能力,建立与完善安全防范体系。
一、新型突发事件的特点
1、难以预测性
当代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首次提出了“风险社会”的概念,他提出了三类风险的划分:第一类是以自然力作用为主的风险,如地震、飓风、森林大火等;第二类是工业社会带来的技术风险,如安全事故、停电等;第三类是主要出现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文明和科技进步,往往造成社会波动的风险,如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核技术威胁等。传统风险常以微观形式呈现,风险没有成为改变社会运行逻辑的决定因素;而现代社会中的风险往往是宏观风险,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环境和自然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政治风险等等,几乎影响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风险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现代风险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潜在的危机常常不易被察觉,常常在人们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突然爆友,没有任何专家或专家系统可以将这种不确定性转化为确定性。新型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危害难以预料,往往超千人们的心理惯性和社会的常态秩序,例如“911”、日本地震引起的核污染、2008年金融危机。
2、发生发展机理复杂性
2011年的日本地震,导致很多城市停电、停水、通讯中断、交通瘫痪,又带来了核污染。这使得在现代社会背景下的突发事件,由于其突然性、灾难性、综合性,使得传统理论基础上的预警与应急体系在预测、控制和处置上具有较大的难度。为了更好的预防和控制突发事件,学术界开始关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发展的机理研究。
在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外界因子可推动或阻止事件的恶化;事件本身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性质、类别、级别、形式、范围及区域也会发生变化。如在室外的大型活动过程中,由于天气界变也可能引发拥挤踩踏伤亡事件;由于化学品物质泄漏时,正好遇上不利的气象条件可能会造成大规模人员疏散问题;由敌对恐怖分子和“非技术”制造导致的事故灾难。需要更多的研究四大类突发事件之间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条件,研究各种突发事件如何转换、耦合、衍生、次生等关系和条件。
二、突发事件风险管理
1、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日常安全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应急管理的基础工作。对复杂的突发事件进行风险评估,可以识别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条件;通过系统分析还能够找出发生事故的真正原因,特别是可以查找出未曾预料到的被忽视的危险因素;通过定量分析,预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性,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预防、控制事故的发生。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