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安全地铁,是大连地铁建设的重要目标。实时监控的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平台、独具匠心的隧道开挖“一步一画像”……大连地铁建设者们在这庞大的地下工程中,紧把安全脉搏。
“现在大连地铁58个工点现场都已经安装了摄像头,工地施工状况可以实时显现。 ”——大连地铁指挥部质量安全部相关负责人
视频监控 布设进各工点
在大连地铁指挥部7楼有一间普通的办公室,推开门后却“别有洞天”,迎面墙上是一整面的LED屏幕,“这是大连地铁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它实时显示着各个工点的施工情况。 ”大连地铁指挥部质量安全部相关负责人说。近日,记者看到星海广场附近的一个明挖地铁车站,一个大型挖掘机正在“卖力”地工作;胜利广场附近地铁车站2号竖井内外,也是一派忙碌的施工场景。
记者了解到,信息化视频监控是新的尝试,从去年12月1日开始,这套与施工工点全面对接的视频监控系统陆续在工点重要位置上布设,每天24小时显示着各个工点的施工状况。
万只眼睛 监视地面沉降
除了视频监控外,数据监控也是地铁施工安全监控的另一大职责。昨天,通过大连地铁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记者看到正在施工的一段区间发出地面沉降黄色预警警报。“黄色预警是预警中的最低等级,目前,施工、监理等单位已经对此予以关注,并召开专题会议形成处理意见:沉降可控,继续观察。”相关负责人说,目前,该工点已将沉降测量由每天一次,提升为每天两次,保证施工安全。
记者了解到,在邻近地铁工地的街道经常会每隔一两步就会出现一个圆洞,这些孔洞就是用来监测地铁暗挖车站和区间地面沉降的监测点。大连地铁工地目前设有这样的沉降监测点1万多个,像1万只眼睛,监视着施工地层,并实时反馈。
承重设计 安全系数大于2
日前,记者在一个地铁车站出入口看到地铁隧道的横切面,马蹄形的地铁隧道由厚厚的两层钢筋混凝土铸成,上面的一层25厘米厚,下面的一层50厘米厚。
走进隧道深处,记者看到,在粗糙的水泥墙壁和拱顶上,工人们铺设了一层防水板,防水板的外面是密密麻麻的粗钢筋。据了解,早在掘进过程中,施工人员就用25厘米厚的钢筋混凝土支撑起了隧道的侧壁和拱顶,这道工序叫做“初支”。而记者目睹的这道工序叫“二衬”,就是正式打造牢固的拱顶和侧壁。现场施工人员告诉记者,做过两次加固的隧道抗压强度极高。
据了解,大连地铁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防震和人防功能,设计安全系数大于2。“做个形象的比喻,假如地铁隧道从一座山下穿过,同样的两座山压在地铁隧道上照样安然无恙。 ”相关负责人说,根据承载重量不同,不同区间隧道要打造30到50厘米不等的拱顶和侧壁,加上“初支”的25厘米,大连地铁隧道拱顶和侧壁的总厚度将在半米以上。
隧道开挖“一步一画像”
隧道开挖“一步一画像”,是大连地铁风险防控的新举措。各参建单位进行暗挖施工作业时,每一次掌子面爆破后,必须按规定填报地质素描资料卡;每个施工循环节点,要汇总制作“地质素描表”。
简单地说,地铁素描,就是为作业的地质“画像”。地铁工程地质素描分为外业、内业两部分。施工单位工点技术人员将竖井、基坑、隧道地质情况,按照规定制成外业资料。
内业工作根据外业资料,制作“地质素描表”。其中既有文字描述,也有图形表达。地质素描图要按1:100比例填充式绘制。按每20米一循环,特殊地质的加密绘制。
大连地铁的地质到底有多复杂,最终,这套“画像集”将给出准确和完整的答案;同时,也将为日后科研课题和责任追溯提供依据。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