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深圳警方“六网联动”构建“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重点解决流动人口管理、城中村出租屋管理、城市基础管理等难题,进一步深化了我市的社会管理创新。
居住证为载体管理流动人口从2010年12月15日开始,凡是持有1年以上深圳市长期居住证、有单位的非粤籍深圳居民,只要符合条件的,均可在深圳办理赴港个人游。这项惠及400万人的惠民政策,是自深圳市2008年推行居住证制度以来,又一个依附于居住证的利好消息。
据深圳警方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流动人口以每年约100万人的数量递增,目前实际有1450万人左右,其中流动人口高达1200万。作为一个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严重倒挂的城市,深圳市尝试以居住证制度为载体,探索流动人口管理的新模式。
按照“淡化户籍观念,强调居民身份”的思路,我市以“就业”为基础,为居住证设计了“长期”、“临时”两类证件和“休眠”、“激活”两种功能。持证人一旦失业,长期证就自动转为临时证,再就业则激活为长期证。临时证半年有效,只能用于短期租房半年后还未就业则自动休眠,不能再租房。“这样初步形成了以就业为核心的流动人口引导控制模式。目前,我市已累计办理居住证约1200万张。”
而日前我市扩大非粤籍在深居民赴港“个人游”范围之后,无疑进一步加强了来深流动人口办理居住证的积极性,也方便了政府部门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形成了“良性循环”。
紧盯重点场所采集人员信息日前,一名东北籍男子来到罗湖区南湖辖区某旅店住宿。凌晨,派出所民警例行检查旅店,比对登记的身份证信息时,发现该男子是一名网上通缉的外地杀人嫌犯,于是马上将其带回派出所。该男子承认,他用来登记的身份证是假的。
这是一个利用采集的个人信息成功破案的经典案例。2010年全年,深圳警方加大力度,在出租屋、旅店、废品收购站、停车场、黑网吧等场所安装视频监控、采集人员信息,收效显著。
一个创新是,从去年起,我市重点盯住具有留宿功能的旅店(无论是否有牌证)、娱乐场所、废品收购站、劳动中介,安装信息采集设备,对住宿人员、从业人员、流动人口实行全方位信息采集。民警每天通过社区警务子系统监控数据,发现有录入异常的场所,组织实地清查,对发现问题的依法查处。以罗湖南湖派出所为例,2010年最后两个月,该所接收预警信息同比上升22%,抓获网上在逃嫌疑人8人。
去年年初,我市还全面启动了车辆动静态全方位监控机制,警方在重点路段、停车场、加油站布设了近700套车牌自动识别系统,实时抓拍动态车辆信息。交警、刑警和派出所联合开展车辆静态普查,实现了“场车对应、以车管人”的目标。
创新交通管理促进治安好转据深圳警方负责人介绍,市公安局交警车在全国率先推出了机动车“网上审验”系统,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了车辆审验远程监控,使民警在监控中心后台就可以完成审验工作。建立驾驶人智能评判工作制度,把好驾驶人“考试关”。继推出无纸化考试、电子桩考仪、电子路考仪后,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实际道路考试“智能评判”系统,实现了科技化管理、自动化考试、远程化监控、智能化评判。
同时创新交通勤务模式,在全市223个岗位全面推行“动态执勤”法,有效管控路口车流和人流。建立集中整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模式。去年起,市交警车每月抽调警力组成整治泥头车特勤大队,设置固定整治点和路面流动查车组,推广安装泥头车GPS定位系统,实行源头管理和路面查控“无缝”衔接,收到了明显效果。特勤大队成立以来,共查处泥头车交通违法行为10万起,泥头车重大交通违法事故明显减少。
同时推出违法处理新举措“敬告式”执法。去年还推出了手机短信敬告执法,通过采集、更新机动车和驾驶人信息,对轻微违法行为实现短信敬告。
构建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据警方负责人介绍,构建“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的重点是编织好“六张网”,包括情报信息网、基础防范网、视频监控网、网络管控网、打击整治网和区域协防网。
经过几个月的建设,深圳警方摸索出了一些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做法。如罗湖公安分局把“六张网”分解为区域五大工程,成立专职社区警务队,加强对重点场所和人员的管理;福田公安分局利用优势科技力量,开发了视频监控系统,打防管控结合,着力打击犯罪;南山与宝安公安分局联合签订区域协作九项协议,促进“相邻守望、联合作战”;龙岗公安分局狠抓大鹏半岛试点工作,并加强“警企联动”,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内保力量的作用,加强安全防范以及信息录入、居住证办理等工作;坪山公安分局则依靠坪山新区管委会,全区动员,努力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等。
据了解,按照市公安局的计划,2010年,是“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的框架构建阶段从今年初到大运会前,将完成立体防控体系的建设并顺畅运作,实现社会治安明显好转,确保大运会安全从大运会后到2012年底,巩固、提升防控体系建设水平,完善结构功能,实现社会治安步入良性循环,使深圳成为全国同等规模城市中最具安全感的城市之一。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