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江苏省知识产权局、江苏省知识产权研究中心起草的国家标准《专利代理机构服务规范》正式发布,于2018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专利代理服务国家标准。
在2017年年初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一串数据中显示,我国的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连续6年位居世界之首、国内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00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0件。随着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专利代理行业规模稳步扩大,专利代理机构数量快速增长,截至2016年底,专利代理机构已达到1511家。在专利代理机构的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专利代理市场竞争激烈,同行间的恶性竞争、执业道德缺失、专利代理服务质量低下等现象普遍存在。这种背景下,规范专利代理服务市场的国家标准亟需出台。2017年11月,我国首部专利代理服务国家标准发布,并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专利代理机构服务规范》围绕提升专利代理质量这一核心目标,从服务质量管理规范性的角度出发,提出机构管理要求、业务管理、服务要求、服务评价与改进要求,集中解决专利代理服务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专利代理机构管理问题、专利代理服务程序、专利代理服务质量等。在编制过程中,《专利代理机构服务规范》起草小组立足扩大标准的适用范围,综合考虑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专利代理机构的需求,提取共性特征,规范服务行为,使得标准内容尽量合理。
《专利代理机构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主笔人之一江苏省知识产权中心宋东林教授告诉记者,《规范》的实施首先有利于维护专利代理市场秩序。一般情况下,委托人没有能力辨别服务质量的高低,也没有能力监督代理服务机构及代理人的行为。通过实施《专利代理服务规范》,通过公众信得过的权威机构对专利代理机构进行评审,并将评审结果公布于众,使委托人了解相关代理机构服务信息,压缩低质代理机构和“黑代理”的生存空间,而从维护有效专利代理服务市场秩序。其次,能促进专利代理服务质量的提升。实施《规范》,为代理机构提供服务标准,规范代理机构的服务行为,促使专利代理机构加强内部管理,促进内部服务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为专利代理机构服务质量的提升提供建设方向和参考标准,逐步提升专利代理服务质量。《规范》的实施有利于强化专利代理服务业在创新发展中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近年来,我国的科技经济取得了迅猛发展,但在科技服务方面没有赶上步伐,其中的专利代理服务问题尤为突出,制约了创新驱动潜力的发挥。通过实施《专利代理服务规范》,规范代理机构的人力资源、信息、业务等管理行为,规范各个业务环节,促进专利代理机构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规范业务流程,加强考核与监督,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着力培育服务品牌,整合服务资源,引导专利代理服务向规模化和高端化方向发展,从而解决专利代理服务能力与创新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的问题。《规范》的实施最终是为了满足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需要。《专利代理行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推动专利代理行业实现专业化、规范化和国际化发展,为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而《专利代理服务规范》的实施,就是为推进专利代理行业的规范化发展,为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提供重要的支撑。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