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评论 > 正文
政策推进健康信息化 安防融入“智慧医疗”
2013/12/9 15:26   中国安防行业网      关键字:健康信息化,安防,“智慧医疗”      浏览量:
《指导意见》确定了近期几项重点工程,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视联网、智能卡等新技术,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推进卫生计生服务惠及于民,加大远程医疗工作力度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将远程医疗和居民健康卡建设纳入信息惠民工程。一是建设国家远程医疗服务监管系统和省级远程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并实现远程医疗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整合远程医疗服务资源,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远程病理诊断、远程监护、远程教育等远程医学服务。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通过打造人口健康信息化平台,利用先进的移动网络、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在不久的将来医疗行业将融入更多人工智慧、传感技术等高科技,使医疗服务走向真正意义的智能化,推动医疗事业的繁荣发展,促进智慧医疗真正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

  11月3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人口健康信息化的建设原则、总体框架、重点任务以及重点工程。

  《指导意见》提出,全面统筹建设以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为基础,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六大业务应用为重点,国家、省、地市和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为枢纽,居民健康卡为载体,信息标准和安全体系为保障,互联共享和业务协同为关键的人口健康信息化工程。

  《指导意见》确定了近期几项重点工程,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视联网、智能卡等新技术,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推进卫生计生服务惠及于民,加大远程医疗工作力度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将远程医疗和居民健康卡建设纳入信息惠民工程。一是建设国家远程医疗服务监管系统和省级远程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并实现远程医疗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整合远程医疗服务资源,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远程病理诊断、远程监护、远程教育等远程医学服务。

  我们通过此次《指导意见》可以看出,通过打造人口健康信息化平台,将促使“智慧医疗”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而在“智慧医疗”建设过程中安防行业中的视频监控,智能卡等产品技术将逐步融入其中。

  安防产品技术融入智慧医疗

  视频监控

  目前随着医院信息化的建设,视频监控系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医院信息化改造中,同时还更多的结合了医院的业务管理。在此次《指导意见》中,提出建设国家远程医疗服务监管系统和省级远程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并实现远程医疗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整合远程医疗服务资源,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远程病理诊断、远程监护、远程教育等远程医学服务吗,这些远程服务都充分的利用了视频监控系统的功能。

  (1)远程探视

  医院有一些特殊的病房,一方面因患者病情严重易受外部感染,一方面因患者本身的疾病带有极强的传染性,不能与外界直接接触。典型的如重症监护室(ICU),这是一个集中救治危重患者的特殊场所,这里收治的患者均为手术后病人和危重病人,抵抗力最低、最容易产生并发症和严重感染。但是,这一类患者往往同时又最需要家人的陪同和安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化视频监控系统实现远程探视,这样既可以保护患者免遭外部感染或交叉传染,又可以实现患者与家人的“面对面”亲情交流。部署上,需要在特殊病房内配备视频编码器以及摄像机、麦克风、音箱、电视机,同时在隔离区外设立远程探视室,配备视频编码器、摄像机以及PC、耳麦,这些设施通过医院局域网接入监控中心管理平台。家属或朋友在室外的探视点即可实时看到室内的患者的情况,并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患者也可以看到外面家属的视频。如果将管理平台接入Internet,亲属或朋友即使在家里或身在外地,也可通过PC远程登录,与患者探视对讲,既方便又快捷。

  (2)手术示教

  临床教学是医院的一项重要任务,担负着培养后备医护人员的重任,以往的教学方式通常是现场观摩。但是,一方面由于现场条件或手术设备的限制,现场观摩的空间狭窄,参加人员有限,另一方面由于手术室等地方是洁净度要求很高的地方,为了减少交叉感染,一般也不允许外部人员及非手术医护人员随便出入,同时众多人员流动也会给病人的正常治疗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现场教学、交流活动受到很大限制,效果很不理想。

  而通过视频监控构建一个可视化的远程示教系统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在手术室配备视频编码器、摄像机或手术室本身的专业医疗摄像机以及拾音器,接入监控中心管理平台。这样,外部观摩和学习人员位于医院观摩室、示教厅即可通过PC登录监控系统进行手术全过程的远程观摩,看到实时图像、听到实时声音,甚至可以通过语音对讲与手术室人员交流。手术全过程也可通过管理平台进行录像存储,供以后网上点播学习。观摩和学习人员即使身在外地,也可通过Internet远程观摩学习。

  (3)远程医疗会诊

  目前,由于国内医疗水平发展不平衡,三级医院基本分布在大中城市,高、精、尖的医疗设备也以分布在大城市为多。病人、特别是边远地区的病人,由于当地的医疗条件比较落后,危重、疑难病人往往要被送到上级医院进行专家会诊。借助于视频监控系统,可以通过对各级医疗机构的无边界互联组成一个有效的远程医疗网络,实现对医学资料和远程视频、音频信息的传输、存储、查询、比较、显示及共享,使边远地区的患者能方便地共享优秀医学医疗资源,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在医院设立远程医疗或远程会诊点,配备视频编码器、摄像机、麦克风以及音箱,接入监控中心管理平台。外部合作医院、外地专家通过PC远程登录该医院管理平台,即可对会诊点的患者进行远程诊断和远程医疗,观看患者伤情,并通过语音对讲与患者交流,既解决了一些医院专家不足的问题,又节约了患者到处寻医的费用和时间。

  随着高清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高清晰的医疗影像资料都可以基于网络进行传输。因此,远程医疗会诊在医院中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部署和应用。

  (4)远程医护

  加强人性化以及智能化管理,随时了解每一位病人的具体情况,减轻病人心理和身体上的负担,让家属更加放心的将病人交到医生的手中,是医院提升服务理念和服务水平的关键。

  利用网络视频监控实现可视化远程护理,可以有效改善传统人工叫喊效率低、混乱和无序问题,完善医院病房的语音传输及医院排队服务环境,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条件,使其能够在便捷的环境中为病人提供良好的服务,从而加快医院运作的现代化管理进程。

  通过视频编码器与病房内相关医疗设施的结合,还可以提供更为智能和更为人性化的服务。比如与输液报警器连接,患者输液完毕时通过监控系统的报警联动自动向护士站报警,与血压仪、心电图机、床边监护仪等仪器连接,实现自动报警以及数据参数与监控图像的叠加显示,在发生异常时及时报警通知护士站医护人员。

  由此可见,医院安防视频监控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安防,而是越来越多的与医院本身的业务相结合,远程手术示教、远程探视、远程护理、远程医疗会诊都是非常典型的应用体现。而随着3G与监控的融合,在移动中传输清晰流畅的监控视频成为可能,医院安防视频监控将呈现出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

  门禁智能卡

  除了视频监控系统,电子门禁技术的发展也较多的应用在医院信息化升级中,例如目前,把非接触式智能卡技术应用于医院门禁、电脑、IT登录系统及配药系统,能帮助医院更好的控制人员安全出入、建立患者信息档案、保护患者隐私、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并预防用药医疗事故等。

  IP门禁系统除了保障医院的工作场所的安全,而且能在整个IT基础设施内的关键系统和应用进行强大身份验证。医生通过配备的门禁卡登录个人电脑及IT系统,能够以安全和保险的方式存储和管理患者资料,防止敏感患者的个人信息泻露。医生只需要一张智能卡就能登入IT系统,避免了因回想及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而浪费时间,并快速通过网络查阅敏感的患者资料,从而节省时间照顾患者。

  通过在医院已经部署的IP门禁系统上,增加电脑桌面网络登录,并在企业网络、系统和设施建立一个完全可互操作的、多层的安全解决方案,降低部署和运营费用。为医院实行监管要求,执行一致的政策,在企业内实现一致的审计记录,同时通过合并任务来削减费用。同时通过整合考勤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消费系统,实现一卡多用。

  IP化门禁系统可以直接架构于医院现有的TCP/IP网络,通过医院的TCP/IP连接至中央管理站,实现对各个门禁点进行权限设置、数据浏览和查询、数据备份等。通过为医生电脑配备桌面读卡器,门禁系统能实时记录诊断纪录并上传至计算机,直接生成患者的电子病历,这将有助于在不同医疗机构间,建起医疗信息整合平台,将医院之间的业务流程进行整合,医疗信息和资源可以共享和交换,跨医疗机构也可以进行在线预约和双向转诊。

  IC智能卡除了在医院内部应用之外,还可以与居民健康卡结合,在此次《指导意见》中支出将加快推进居民健康卡建设与应用。以居民健康卡为联结介质,依托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有效共享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信息。坚持居民健康卡的专属、通用、交互和开放功能,实现居民身份识别、基本健康信息存储、跨区域跨机构就医和费用结算,通过居民健康卡可以优化居民医院的看病流程,提升医院效率。

  未来发展

  随着物联网“十二五”规划的出台与各省市智慧城市的规划或落实,智慧医疗被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的建设的牵引力拉着高歌猛进。

  在此次《指导意见》中就积极倡导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视联网、智能卡等新技术,有效提升人口健康信息化业务应用水平,统筹建设和深化涵盖卫生计生各项业务领域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六大重点业务应用系统,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能够帮助医院实现对人的智能化医疗和对物的智能化管理工作,支持医院内部医疗信息、设备信息、药品信息、人员信息、管理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共享等,实现物资管理可视化、医疗信息数字化、医疗过程数字化、医疗流程科学化、服务沟通人性化,能够满足医疗健康信息、医疗设备与用品、公共卫生安全的智能化管理与监控等方面的需求,从而解决医疗平台支撑薄弱、医疗服务水平整体较低、医疗安全生产隐患等问题。

  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电子医疗”服务体系,可以为医疗服务领域带来四大便利:一是把现有的医疗监护设备无线化,进而大大降低公众医疗负担;二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远程医疗和自助医疗,有利于缓解医疗资源紧缺的压力;三是信息在医疗卫生领域各参与主体间共享互通,将有利于医疗信息充分共享;四是有利于我国医疗服务的现代化,有利于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小结

  建立高效、高质量和可负担的智慧医疗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医疗质量,更可以有效阻止医疗费用的攀升。通过大力发展的人口健康信息化平台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将有力地推动智慧医疗的建设,更好的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