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视角下的重庆,山环水绕、江峡相拥。置身重庆街头,各种建筑依山而建、临水而立,高楼广厦鳞次栉比。重庆因独特的地形、厚重的底蕴、升腾的烟火气享誉海内外。3100余万常住人口在此安居乐业,每年数亿游客纷至沓来,难能可贵的是,景区客流多而不乱,路上车辆满而不堵,裁缝店、剃头摊与高端商圈融合共生,处处安逸而美好。
航拍视角下的重庆,山环水绕、江峡相拥。置身重庆街头,各种建筑依山而建、临水而立,高楼广厦鳞次栉比。重庆因独特的地形、厚重的底蕴、升腾的烟火气享誉海内外。3100余万常住人口在此安居乐业,每年数亿游客纷至沓来,难能可贵的是,景区客流多而不乱,路上车辆满而不堵,裁缝店、剃头摊与高端商圈融合共生,处处安逸而美好。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重庆时强调,要强化数字赋能、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重庆公安创新特色应用,大力推进数字警务建设,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从“只跑一次”到“一次不跑”
前不久,来重庆找工作的胡先生收到了心仪公司的录用通知。因办理入职手续需要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他便在重庆公安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警快办”提交了申请。审核当天通过,证明文件在线下载,整个办理过程“零材料”“零跑动”。
“一趟都不用跑,真是太方便了!”在接受采访时,胡先生表示。
“警快办”平台整合了多个警种的互联网政务服务系统,实现了431项特色服务“一网可达,触手可及”。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接三级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77项公安政务服务事项在市级移动政务服务平台“渝快办”上线运行。
从“只跑一次”到“全程网办、一次不跑”,重庆市公安局聚焦城市现代化治理,高规格成立数字警务建设领导小组,围绕数字警务建设展开攻坚,将数字化改革逐步延伸到公安政务服务的方方面面。
累计办事办件1.2亿余件、80.87%的项目实现全程网办、总访问量8.2亿……在“警快办”运营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相关数据,重庆市公安局民生办副科长王珏表示:“我们随时关注各警种的新增网办事项,成熟一个上线一个。”
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是重庆公安推动数字警务建设更智慧、更智能的初心所在。
在位于重庆火车北站智慧警务站内,一窗通办智慧警务舱能够第一时间为忘带身份证的旅客提供帮助。按照语音提示操作,仅需1分钟就能拿到一份临时身份证明。而在江北嘴国家级战略金融中心,警务自助服务区增加了服务金融从业人员的出入境便民服务设施。
行走在解放碑至十八梯沿线,金融大厦与百年古刹重叠交错,一幢不起眼的楼房里,“张警官工作室”成为公安机关服务企业的前站。重庆市公安局渝中分局大阳沟派出所民警张潇打开微信里的“助企直通车”小程序,在一条反映外国游客入住宾馆信息登记的咨询下认真回复。
“辖区有企业、商户有1400余家,仅靠日常走访,很难第一时间了解企业需求。”张潇表示,渝中分局研发的“助企直通车”小程序汇集了各警种和区级部门,企业有需求可以线上反映,相关部门协同办理,助力企业更好发展。
从“经验管理”到“数据治理”
盛夏的嘉陵江畔,灯火璀璨,即便是工作日的夜晚,仍有大量市民游客前来打卡游玩。随之而来的,是周边区域急剧增加的车流人流。
此时的交通状态,已被智能交通系统实时感知。信号控制系统立即自动调整进入该区域几个路口的
信号灯时长和配时方案,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在更接近江滩的地方,经过步道涌向江滩的人流正以热力图的形式,呈现在辖区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大屏上。
“启动单向大循环,避免人流对冲。”重庆市公安局江北分局江北城派出所所长孟高飞盯着指挥大屏,迅速对核心区执勤警力做出调整。
“爬坡上坎”的地形、“网红旅游城市”的身份,给重庆的社会治理带来诸多挑战。重庆市公安局依托“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聚焦人员密集场所联防联控、大型活动安保、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等场景,搭建综合应用管理体系,实现从经验管理向数据治理、主动管理转变。
以交管工作为例,重庆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全力推进智能交通建设,一个“智能交通大脑”汇聚了路面监测、车驾管、天气、互联网等63类数据资源,通过大数据模型和人工智能算法,为业务工作提供支撑。
有着11年交管工作经验的交巡警总队指挥中心主任田东感慨:“以前是‘车看灯’,现在是‘灯看车’。大数据为路面管理赋能,尽可能减少了各种交通事件对社会交通的影响。”
在重庆北站,警用无人机在寻人、寻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处理相关警情的“空中奇兵”。今年春节期间,一名儿童在车站走失,正在空中巡查的无人机接到指令后迅速启动寻人模式,仅用3分钟就找到了走失儿童。
在江北区观音桥步行街,时常闪现重庆方言的裸眼3D巨型LED屏幕成为热门景观。江北分局搭建“商圈巡防快处”数字模块,构建现场扁平化指挥调度体系,集约7支巡防力量,实现全天候、动态化掌握辖区治安状况,点对点快速处置突发警情。
群众的切身感受,得到了一组组数据印证:今年以来,全市刑事发案、八类案件分别同比下降44.31%、31.55%,商圈人员聚集地、夜经济活跃区域“见警率”保持90%以上,全市110接报警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25%。
从“单打独斗”到“攥指成拳”
“大竹林段水位突涨,多人被困江滩礁石,另有两人落水,请各单位迅速开展救援!”5月10日,在重庆市嘉陵江大竹林段,一场防汛应急综合演练正在举行。指令发出后,归属于公安、消防、社会力量的数艘船只立即出发,在江面划出一道又一道波浪。
演练现场画面通过AR智能场景实时传输至重庆市公安局水上警察总队指挥大屏,经指挥员一键推送,水面处置民警的移动警务终端弹出了处置预案、疏散指挥图片等工作指引。
“全要素信息可为民警现场处置提供点对点、管家式支撑服务。”水上警察总队副总队长张华介绍。
重庆市公安局整合全局数据资源,重组业务系统功能,搭建数字警务框架体系,实现了数据资源一网统管、风险预警一图可视、警种协同一键联动。民警可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建立任务组群,警种部门提供“无条件、无时限”的能力支援。
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基层单位不断创新,一系列由民警牵头研发的模型、运用,为实战提供了更多便捷。在解放碑、洪崖洞景区,AI视频语义大模型可通过训练交互实现精确定位;在江北分局,“小派助手”App可合并同类任务,助力基层民警提质增效。
在两江新区礼嘉基层治理智治中心,派出所综合指挥室整体入驻街道指挥中心,公安“情指行”一体化实战平台与党政一体化智治平台横向串联、并轨运行,公安民警与街道工作人员同席办公,综合执法服务队全天候接受动态调度,4大类26种非警务事项高效流转。
“街道层面建立了工作机制,警单工单双向流转,遇到复杂问题,我们会面对面分析研判,就近派出警力到现场协助处理。”礼嘉派出所教导员黄唯介绍,该模式自去年8月试运行以来,3200余起非警务警情实现跨部门协同处置。
既抓当前,也谋未来。重庆市公安局数字警务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罗凌告诉记者,“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特色场景应用新生态已具雏形。未来,他们将聚焦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持续推进资源共享、系统整合、模型研发、功能拓展,在“强化数字赋能,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航程上劈波斩浪,发起新的冲锋。
编后:为大城市治理插上“数字翅膀”
公安工作如何更好地服务超大城市的现代化治理?重庆市公安局以数字建设为切口,围绕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在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加强交通管理、推动部门联动等方面持续发力,深化公安改革创新,全面提升警务运行效能和应急处置能力,以数字化改革全面促进公安工作体系重构、业务流程再造、体制机制重塑,有效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近年来,超大城市公安机关在人员密集场所联防联控、大型活动安保、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等多个场景中开发新应用、建设新机制,有效推进数字警务建设。同时,聚焦惠民利企,推出一系列办事平台,让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更强。数据资源的重组和再利用,既提升了公安工作的质效,也为多部门间的协同共治打下了坚实的“数字基础”,有效推动了问题联治、纠纷联调、工作联动、平安联创,为超大城市的现代化治理插上了“数字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