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养老助力银发经济 托起幸福夕阳红
04-01   智慧城市网整理      关键字:智慧养老 助力 银发经济      浏览量:
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基数大、增速快、空巢多、高龄化”等特征,养老资源匮乏已成为普遍性社会问题。传统养老模式不断受到挑战,难以有效应对当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基数大、增速快、空巢多、高龄化”等特征,养老资源匮乏已成为普遍性社会问题。传统养老模式不断受到挑战,难以有效应对当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截至2023年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9亿,占全国人口的21.1%。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的兴起,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智慧养老,逐渐进入大众视野。
  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这是国家首个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专门文件,提出,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居家、社区、机构等养老场景集成应用,推广应用智能护理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智能防走失终端等智能设备。鼓励利用虚拟现实等技术,开展老年用品和服务展示体验。
  智慧养老依托于传统养老服务体系,成为破解养老难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手段。智慧养老的优势显著,企业通过建立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延长送餐服务辐射半径,有效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在健康管理方面,互联网、大数据能为老人实行全方位、全天候监控和防护,弥补了无人养老的缺陷。另外,智慧养老体系中一些体力的、模式化的工作交由人工智能完成,智能设备的应用改变过去服务模式,提升养老行业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有效鼓励了年轻群体投身养老事业。
  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提交《关于加强智能化居家养老服务建设的提案》。提案建议,要加强信息化技术在社区居家养老中的普及应用。可根据社区居家养老人员特点,大力推广智能化助餐、助穿、助浴、助行、如厕和感知类服务产品,加速居家养老服务智能化、便捷化融合,通过服务产品的科技创新,降低居家养老使用智慧设备的支付成本,使其大众化、生活化。加强对居家养老产品和服务功能的智能化升级改造,推广便利化的“一呼百应”智能设备。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马一德认为,AI、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刻影响了基层治理方式,推动着我国智慧社区在蓬勃发展。结合智慧家装、智慧居家养老等趋势,他认为相关部门要鼓励行业龙头企业牵头推进“AI+家装”“AI+养老”的智能应用探索,研发更加适配智慧社区生活场景的技术和产品。同时,要制定智慧社区建设的统一标准和规范,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应用标准和安全标准等,确保各社区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互。
  不久前,中国电信推出的“天翼康康”手表可以实时监控老人的心率、血压等指标,经过设置后还能第一时间发出老人突发走失、摔跌、发病等警示信息,并及时推送到老人子女的手机上。尤其是针对一些年龄大、腿脚不方便的老年人群体,天翼康康手表可以通过无线定位、数据传输,实现对佩戴者的位置监控、轨迹查询和预警提醒,通过实时信息互动,实现更加精准精细的服务,有效弥补对特殊老人群体安全出行的关爱短板。
  在山东东营市东营区,相关部门对社区闲置公建设施适老化改造、向社区综合服务场所下沉资源力量等嵌入模式,建设6个社区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和10个智慧医养服务站,为高龄、失能、失智、残疾等刚需老人和周边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全托、日托、上门等形式的养老服务。同时,通过建设“虚拟养老院”,研发智慧居家医养服务平台,整合助医保健、康复理疗、应急救助等5大类120余项社会服务资源,并组建职业化养老服务队伍,为老年人提供菜单式、点选式、定制式的上门服务,让养老服务更加高效、精准、便捷。
  智慧养老能够为老年人具备物联化、智能化特征的养老服务,各地应依托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构建现代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