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导读 > 正文
5G增进快于预期 物联网窗口已开
2017/9/30 09:46   财富动力网      关键字:5G,预期,物联网      浏览量:
2017年是我国NB-IoT规模化商用的元年,我国在NB-IoT网部署规模方面已在世界范围领先。在“中国NB-IoT产业发展大会”分论坛上,中国三大运营商分享了在NB-IoT方面的布局和举措。其中,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走在产业前列:中国电信已建成全球首个覆盖全国的NB-IoT网络,计划与高速4G+、中速CAT1和正在测试的中低速eMTC形成多网协同效应,并设有3亿元物联网专项补贴基金,带动产业生态共荣,助力物联网产业发展。

  9月27日,2017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在北京盛大开幕,本次展览会由工信部和中国贸促会主办,以“促融合创新,筑网络强国”为主题,展出规模约4万平米,共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家知名企业参展,全面展示我国信息通信业在网络设施、信息消费、数字经济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会议期间设有高层论坛,其主题主要包括NB-IoT、5G、量子通信、光通信、SDN/NFV、智慧城市、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等等。

  NB-IoT网络部署世界领先,标准化和安全问题是行业卡口

  2017年是我国NB-IoT规模化商用的元年,我国在NB-IoT网部署规模方面已在世界范围领先。在“中国NB-IoT产业发展大会”分论坛上,中国三大运营商分享了在NB-IoT方面的布局和举措。其中,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走在产业前列:中国电信已建成全球首个覆盖全国的NB-IoT网络,计划与高速4G+、中速CAT1和正在测试的中低速eMTC形成多网协同效应,并设有3亿元物联网专项补贴基金,带动产业生态共荣,助力物联网产业发展;中国移动今年5月完成了在鹰潭的网络建设,计划在今年年底实现384个城市的全覆盖,智能连接数增加1亿户,总规模达到2亿户,今年相关设备的采购招标也已进入尾声,10月份进入建设实施阶段。另外,从应用示范推广方面来看,三大运营商都已在示范城市鹰潭市实现了NB-IoT的深度覆盖,用户数接近2万;从产能方面来看,我国NB-IoT相关厂商已具备芯片、模组的规模化出货能力,并在系统平台方面大力布局,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虽然我国NB-IoT技术已较为成熟,但产业发展还在起步阶段,其主要挑战来自标准化和安全两方面:

  一、NB-IoT产业的高度碎片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最基础的层面,无论是通信模组还是未来需求巨大的eSIM卡,产业急需标准化的出台,以帮助厂商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有效管控产业沟通和产品制造成本。根据工信部指导下的物联网产业联盟标准工作组的计划,今年将率先完成功能/互操作/性能/能耗方面的标准化和测试工作,年底前出台NB-IoTeSIM卡的技术要求,到明年年初完成其测试方法。

  二、NB-IoT带来纷繁多样的新业态,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性,安全是NB-IoT网络正常运行的基本要求,产业链上的厂商需从芯片、网络、平台、应用等各个环节共同把控安全问题。9月28日,中兴微电子就发布了中国自主研发的首颗NB-IoT安全物联网芯片RoseFinch7100。我们认为,在NB-IoT产业初期参与国家标准化和测试工作或具备自主可控安全能力的厂商将在产业中首先占据优势,另外,随着eSIM卡技术标准的发布,相关厂商也将站上风口,建议关注中兴通讯、大唐电信、东信和平、恒宝股份、天喻信息。

  物联网产业窗口已开,供给侧争夺制高点

  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观点,物联网平台+LPWAN正驱动智慧城市等多场景大规模物联网应用。从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9月,全球知名物联网平台的数量从350家增至450家,其中工控类平台占30%,智慧城市和智能家居类占21%。工控和智慧城市是最受全球关注的两类物联网平台,基于LPWAN的物联网应用59%集中在智慧城市领域。但物联网产业在窗口大开的同时,也出现了供给侧争夺产业制高点的现象。一是平台同质化导致竞争激烈,全球物联网平台的功能基本都是设备连接、应用使能、大数据分析等;二是网络技术竞争加剧,主要表现在不同制式的网络技术迅速扩张。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LPWAN网络中,NB-IoT有25张,LoRa有36张,Sigfox有32张,UNB有5张,RPMA有12张。我们认为,产业扩展期供给侧产能过剩是常态,随着马太效应显现,产业不断竞合,市场会出现网络技术制式的淘汰出局,企业之间的兼并整合。建议关注产业领导者和对主流厂商有业务补充效应的追随者,如高新兴,移为通信,广和通,宜通世纪,中兴通讯。

  明年开启5G第三阶段测试,高中低频协同组网是主流

  华为、中兴、爱立信、大唐、诺基亚贝尔五大系统厂商已参与完成工信部主导的5G技术研发试验第二阶段测试,测试内容包括连续广域覆盖、低时延高可靠、低功耗大连接、热点高容量、热点高容量、高低频混合场景等。工信部于今年9月开始起草第三阶段测试的试验规范,分阶段制定基于NSA和SA架构的规范,预计2018年第一季度启动第三阶段测试。第三阶段测试将以3GPPR15为标准,测试面向商用/预商用的系统设备,验证其组网性能;搭建5G一体化室内外测试环境;构建5G典型场景下的业务演示环境,由网络侧向应用侧迈进。从IMT-2020推进组和中国移动发布的信息来看,未来5G将以高中低频协同组网为主。

  在5G第二阶段测试的高低频混合场景中,低频3.5GHz用作锚点,传输控制面信息,以保证用户覆盖,而高频26GHz用作提升热点容量。在中国移动的空口核心能力布局中,中低频的宏基站保证室外的连续覆盖,中高频的微站保证室外局部网络的性能,高频的皮站保证热点和室内的网络性能。在5G网络发展初期,低频段主要确保深度覆盖和移动性,中频段确保基础覆盖,高频段确保单点区域极致性能;在发展中后期,低频段要加深广度覆盖,中频段主要是优化提升,高频段要确保密集组网的极致性能。我们认为,在5G发展初期,首先释放出对宏基站的需求,在中后期,低频段部署会保持一定量的宏基站需求,但主要以微站、皮站提升网络一致性性能为主,建议长期关注相关厂商。建议关注中兴通讯、大唐电信、烽火通信、武汉凡谷、大富科技。

  车联网向“汽车即服务”发展,汽车电子技术国内仍需努力

  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信息,截至2017年8月,我国车联网相关业务许可证企业约500家,用户分布碎片化,车联网服务仍处于第一阶段,即部分汽车联网,实现“信息沟通”,从产品销售向“汽车即服务”发展。在该阶段,热点业务集中在共享出行、车联网大数据、紧急救援等方面,其中车联网保险成为大数据应用的先发领域。同时,我国车联网产业也正努力向第二阶段迈进。第二阶段的标志是5G、V2X、智能汽车电子应用,实现安全的、高宽带需求业务和部分自动驾驶。今年6月,IMT-2020推进组成立了蜂窝车联工作组,负责研究C-V2X关键技术,开展试验验证和产业推广。工作组预计11月与5GAA组织签署合作协议,年底发布系列研究报告、白皮书,内容涵盖LTE-V2X的业务需求演进、商业模式、网络部署与组网方案。中国信通院还联合多家单位基本完成LTE-V2X实验室公共测试环境的建设,构建了四大测试能力:LTE-V2X功能测试、LTE-V2X性能测试、LTE-V2X通信模块互操作测试,车机间互操作测试。

  2017年第三季度已启动前两项测试能力并发布测试规范,10月将开启后两项测试能力,开始研制其他测试研制规范。除了顶层的推动外,汽车电子技术也是制约我国车联网发展的一大瓶颈。在第二阶段,ADAS与信息娱乐系统通常是产业的首要增长点,其中,汽车传感器、汽车运算处理芯片、人机交互三大技术是产业发展重点。但是,我国在这三大技术上仍然十分薄弱,国内90%的车用传感器市场被欧美企业占据,汽车计算处理芯片严重依赖进口,跻身全球TOP60的中国企业仅比亚迪一家,人机交互方面在语音识别方面具备竞争力,在增强现实、眼球追踪、触觉反馈、脑电交互等新型技术方面积累不足。

  在自主可控和国产化替代的浪潮下,这对国内的相关厂商既是威胁也是机遇。我们认为,车联网在5G产业图谱中将是率先爆发的领域。产业第一阶段建议关注实现汽车信息化服务,利用车联网大数据实现产业外延的上市公司,如索菱股份、亚太股份、均胜电子等。产业第二阶段,长远建议关注在汽车传感器、汽车运算处理芯片、人机交互三大技术方面不断积累的上市公司:汽车传感器领域如得润电子、华工科技、东风科技、士兰微等,汽车芯片领域如比亚迪、中科创达等,通过自主研发或战略投资进入人机交互领域如科大讯飞、佳都科技、奥飞娱乐、利亚德、高新兴、晶方科技等。

  风险提示:物联网产业落地速度不及预期;政策推动速度不及预期;车联网技术发展不及预期。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